怀化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下列对以上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老妇“致词”包含服役惨景、家中现状、自请应役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B.诗歌明写差役,暗写老妇。差吏一出场,只用“呼”“怒”来点出他的威势,进而通过老妇的“致词”,含蓄地揭露了差吏的凶横残暴。

C.诗歌结尾以“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说明繁重的徭役让百姓苦不堪言,表现了诗人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深切同情。

D.诗歌语言精炼,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无议论语;但实际上,诗人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分明,有较强的感染力。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滞留 咆哮声 入目三分 和言悦色

B.初衷 荧光屏 惨绝人寰 诚惶诚恐

C.狼籍 豌豆饭 振聋发聩 为富不人

D.缀学 提神剂 触目伤怀 粗制烂造

3、下列词语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退(kuì 责(jié   不绝( 藏污纳ɡòu

B.chuò   像(xiāo   线条劲(qiú 动作熟(xián

C.lòu zhú 斜出(   无消息(yǎo

D.   临(bīn 重峦叠zhànɡ 痛疾(è)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B.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删去“因为”)

C.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在“成功”前加“是否”)

D.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古诗词鉴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展开联想与想象,《钱塘湖春行》中的颔联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夹岸桃花蘸水开 。”一句中最传神的是哪个字,试品一品其妙处。

3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具体分析两首诗分别是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诗、文名句填空(题为必答题;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8分)

淮南秋雨夜, 。(韦应物《闻雁》)

翅湿沾微雨, 。(葛天民《迎燕》)

  ,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选答题:随风潜入夜, 。(杜甫《春夜喜雨》)

欲穷千里目, 。(王之涣《登鹳雀楼》)

  ,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雍也》)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是美国记者   的不朽名著。本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这里的“大规模的转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  

(2)请简述本书作者对彭德怀的印象。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生机

汪曾祺

芋头

一九四六年夏天,我离开昆明去上海,途经香港。因为等船期,滞留了几天,住在一家华侨公寓的楼上。这是一家下等公寓,已经很敝旧了,墙壁多半没有粉刷过。住客是开机帆船的水手,跑澳门做鱿鱼、蠔油生意的小商人,准备到南洋开饭馆的厨师,还有一些说不清是什么身份的角色。这里吃住都是很便宜的。住,很简单,有一条席子,随便哪里都能躺一夜。每天两顿饭,米很白。菜是一碟炒通菜、一碟在开水里焯过的墨斗鱼脚,顿顿如此。墨斗鱼脚,我倒爱吃,因为这是海味。——我在昆明七年,很少吃到海味。只是心情很不好。我到上海,想去谋一个职业,一点着落也没有,真是前途缈茫。带来的钱,买了船票,已经所剩无几。在这里又是举目无亲,连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没有。我整天无所事事,除了到皇后道、德辅道去瞎逛,就是踅到走廊上去看水手、小商人、厨师打麻将。真是无聊呀。

我忽然发现了一个奇迹,一棵芋头!楼上的一侧,一个很大的阳台,阳台上堆着一堆煤块,煤块里竟然长出一棵芋头!大概不知是谁把一个不中吃的芋头随手扔在煤堆里,它竟然活了。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在寂寞的羁旅之中看到这几片绿叶,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喜欢。

这几片绿叶使我欣慰,并且,并不夸张地说,使我获得一点生活的勇气。

豆芽

秦老九去点豆子。所有的田埂都点到了。——豆子一般都点在田埂的两侧,叫做“豆埂”,很少占用好地的。豆子不需要精心管理,任其自由生长。谚云:“懒媳妇种豆”。还剩下一把。秦老九懒得把这豆子带回去。就掀开路旁一块石头,把豆子撒到石头下面,说了一声:“去你妈的,又把石头放下了。”

过了一阵,过了谷雨,立夏了,秦老九到田头去干活,路过这块石头,他的眼睛瞪得像铃铛,石头升高了!他趴下来看看!豆子发了芽,一群豆芽把石头顶起来了。

“咦!”

刹那之间,秦老九成了一个哲学家。

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

玉渊潭当中有一条南北的长堤,把玉渊潭隔成了东湖和西湖。堤中间有一水闸,东西两湖之水可通。东湖挨近钓鱼台。“四人帮”横行时期,沿东湖岸边拦了铁丝网。附近的老居民把铁丝网叫做铁蒺藜。铁丝网就缠在湖边的柳树干上,绕一个圈,用钉子钉死。东湖被圈禁起来了。湖里长满了水草,有成群的野鸭凫游,没有人。湖中的堤上还可以通过,也可以散散步,但是最好不要停留太长,更不能拍照。我的孩子有一次带了一个照相机,举起来对着钓鱼台方向比了比,马上走过来一个解放军,很严肃地说:“不许照!”行人从堤上过,总不禁要向钓鱼台看两眼,心里想:那里头现在在干什么呢?

“四人帮”粉碎后,铁丝网拆掉了。东湖解放了。岸上有人散步,遛鸟,湖里有了游船,还有人划着轮胎内带扎成的筏子撒网捕鱼,有人弹吉他、吹口琴、唱歌。住在附近的老人每天在固定的地方聚会闲谈。他们谈柴米油盐、男婚女嫁、玉渊潭的变迁……

但是铁蒺藜并没有拆净。有一棵柳树上还留着一圈。铁蒺藜勒得紧,柳树长大了,把铁蒺藜长进树皮里去了。兜着铁蒺藜的树皮愈合了。鼓出了一圈,外面还露着一截铁的毛刺。

有人问:“这棵树怎么啦?”

一个老人说:“铁蒺藜勒的!”

这棵柳树将带着一圈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继续往上长,长得很大,很高。

(选自《人间草木》 天津人民出版社)

1文中的芋头、豆芽、柳树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写“芋头”,作者为什么在开头花大量笔墨写自己的经历?

3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写:“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句中的逗号运用颇值得玩味:一字一顿,不但强调了味道,还舒张了文气,读起来像聊天,体现了汪老散文语言口语化的特色。

请从标点运用的角度,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更欣赏哪一句,说说理由。

原句: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

改句: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

4“这棵柳树将带着一圈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继续往上长,长得很大,很高。”文章末尾意蕴深刻,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按要求作文

在本册书中,我们随着鲁迅认识了没有民族偏见、认真严谨的藤野先生;随着朱德见到了他勤劳、朴实、慈爱的母亲……他们就如黑夜里的星光,带给鲁迅和朱德慰藉和希望,指引着人生的方向。

关注你身边的真人真事,抒发真感情,以“你是我的星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