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辐射             帷墓             缄默             人情世故

B.检讨             瞭望             彷徨             光明正大

C.弛骋             旷野             枯躁             自圆其说

D.枷锁             浩劫             抉择             不知所挫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B.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

C.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D.新冠疫苗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被公众寄予厚望,是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硬仗的一个关键所在。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蝉在枝头鸣叫,是为了唱响生命的赞歌;种子在土里静卧,是为了积蓄成长的力量;雄鹰在蓝天翱翔,是为了探寻奋斗的目标。

B. 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C. 大家都很喜欢他,因为他长得好像周杰伦。

D. 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等造成。

B.针对近期顿繁发生的校园暴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

C.一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体育价值观。

D.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父亲高大的背影特明显。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歌。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校,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救,回车叱牛牵向北”一句在诗中的作用。

【2】诗人在叙述卖炭翁的故事时,自始至终贯穿一个“苦”字,请你结合故事情节,说说卖炭翁的“苦”包含哪几方面。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浣溪沙》

(2)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春望》

(3)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去感受它,这一哲理可以用《饮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以解读。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虽然苏轼的人生起起落落,但是他的诗词却都充满了乐观向上的正能量,这种精神在中华文明中代代相传,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我们也能常常感受到同样的精神。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体会。(100字以内)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建筑自己的秘密花园

①第一次读《飘》的时候,我还在读小学。说来奇怪,当年那个硬着头皮读书的小女孩代入的并不是美艳绝伦的郝思嘉,也不是略显文静软弱的媚兰,更不是令人倾倒的白瑞德,整本书读下来,七八岁的我真正走入书中人物心灵的那一刻,是书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②郝思嘉和深爱她的白瑞德结了婚,她意外怀孕生下小女儿,大家都高兴坏了,子嗣的绵延在战后的废墟中更加令人珍借。可郝思嘉的大儿子在这个众人喜庆的日子里却并不认为这是个高兴的日子。大家都告诉他母亲身体不适,他要努力当个乖孩子。可他害怕极了——这种怕并不是在“二胎时代”的今天,我们常说的弟弟妹妹夺走了父母之爱,而是怕妈妈会死,怕妈妈在重病的日子里永远离开自己。大家冷落他,在这种孤独和自怜中,他更怕了。他想要人安抚,却被众人斥责在这重大的日子里无法保持体面。于是,这小小的孩子。“悄悄地走进宁静的饭厅,觉得他那个不稳定的小世界发生了动摇……母亲快死了,谁也不关心他”。

③玛格丽特·米切尔笔触动人,她并不极力描写韦德的泪水,而是漫笔去写他如何试图战胜这些孤独与恐惧感:一只金黄色的猫躺在窗台上,韦德就去逗它,给自己找些事情做。然而就连这猫也不理他。他看见阳光下的一只盒子里种着一棵秋海棠,就咬了一口,辣得流眼泪。我们可以想象,韦德一定无数次见过自己家里这棵秋海棠——毕竟,这是他自己的家,他天天跳跑的地方。可他从未想过要咬上一口,直到今天!这个小小的段落里,其实有非常高明的文学技巧,可称为“闲笔”。我们便能明白:韦德今天深思恍惚,他的整颗心都在母亲身上。

④当年,我久久停在这里,几乎无法翻页。发黄的书页上,那个受冷落的孩子开始怀疑世界上是否有人爱自己,他体验到深深的自我怀疑和孤独,这让我泪水涟涟。我与韦德,跨越语言、年代、性别,但我们都是孩子,都生活在家庭这个狭小的空间,都无限期待家庭的关怀。在那种时刻,我似乎是最糟糕的孩子,而且世上无人与我站在一起——除了书中看到的那个与我无比相似的文学人物。

⑤现在的人常常会问,要不要早读、多读有难度的大部头?我身边也有许多家长,惦记着要孩子在起跑线上“领先一步”,即使是为写作文时能多些例子、多积攒些好词好句这种实用目标。我倒觉得,阅读要与年龄和理解力相称。一个人的阅历、好奇的点、所关心所思考的主题,时时都会在阅读心得与阅读感受中体现出来。就像幼年的我,在《飘》中自然代入了另一个孩童,因为那种想要为家庭所珍视、关爱的渴望,在他的身上,也在我的身上燃烧。

⑥类似的,那时读《红楼梦》,印象最深的是吃食,以及刘姥姥的诙谐,想到她时,总会套上小品演员赵丽蓉的脸。因为那时还不能理解复杂“文艺”之美,但吃食、小品、幽默这些元素,是小孩子也能理解的。

⑦而那时的我,从《安娜·卡列尼娜》中得到的“启示”,则来自基蒂与安娜舞会比美的一幕,年轻的基蒂打扮得像玫瑰花圃里的公主,却在穿着一身黑裙的安娜面前自惭形秽了。如今重看,托尔斯泰借这个场景,或许想告诉我们,衣服只是框架,安娜的美在于她心灵和性格的形象“单纯、自然、优美,同时又快活又有生气”。可当年那个捧读小说的女童,完全像基蒂一样,被安娜的美所震撼,记住的是“黑裙子比花裙子漂亮”。于是,几年之间,我都非常想拥有一件天鹅绒的衣裳。

⑧因此,闻读时不必盲目向深处去、向经典去;那些与读者的年龄和阅历相衬的好作品,最能滋养我们的心灵。

⑨从另一方面看就是,当我们阅读经典时,不必遵循教程,完全可以做个性化的理解,从中摄取那些打动自己的侧面。那些小小的细节会像海底的珊瑚,璀璨、坚硬,长存在水中,等待我们某天将其再次发现。每一部经典,都是全人类共有的珍宝,但同时也是个人秘密的花园。

(选自《青年文摘》,内容有删改)

【1】阅读①——④段,简要概括“当年,我久久停在这里,几乎无法翻页”的原因是什么?

【2】阅读⑤——⑧,作者列举自己阅读《红楼梦》和《安娜·卡列尼娜》的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

【3】说说第⑨段划线句子“自己的秘密花园”的含义。

【4】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品读经典的合适方法?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文中不出现可能泄露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等。字数在600字以上。

【材料一】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

——道格拉斯·玛拉赫《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材料二】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苏轼《守岁》

【材料三】开成花灾的玫瑰不是灿烂,而是荒凉。

——严歌苓《花儿与少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