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面对古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杜甫《春望》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B.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意思是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于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C. 《愚公移山》中“惩山北之塞,出人之迁也“一句,“塞读“sai”,可译为“要塞”。

D. 《周亚夫军细柳》中周亚夫没有迎接天子,最后才露面,且只说了一句话然而汉文帝出军门后不由得说“此真将军矣”,赞赏有加。

2、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qiáo)首   盎然     坦荡如(dǐ)张目结舌

B.亮(zēng)   (qí)   舳舻相接   交头接耳

C.禁锢     隙(xià)     惟妙惟(xiào) 别具匠新

D.黑(yōu) (chì)热       合颜悦色     摩肩接踵

3、请选出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

②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触地说出下列掷地有声的话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③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

④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

⑤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就没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

A. ②③④①⑤   B. ④①③②⑤

C. ③②④①⑤   D. ③①⑤②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这场激战中,我人民解放军已击溃并歼灭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广大诸县的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

B.珍视杨绛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

C.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所拥有。

D.诺贝尔奖科技类奖项的评选标准,历经多次变革,有的内容甚至违背了诺贝尔本人。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每章的前两句都以秋景起兴,渲染了_______________的气氛,烘托了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请你在这首诗中选择一组句子。具体分析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①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_______________,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③鲁迅从东京去往仙台的途中见到“日暮里”驿站名时,兴起了去国怀乡的览物之情,这与崔颢《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触是一致的。

①动物,是诗文中的典型意象,它们往往是作者情感的一种投射,或者是用来渲染某种氛围的助力。郦道元的《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猿猴鸣声的接连不断,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莺、燕准确描绘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色,传达出诗人春游的喜悦之情。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1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请写出下列所描述的人物姓名。

(1)他是一个大官僚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在战后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成了同时在中国成立的这个组织的创建人。

他是_______________

(2)他受审时极其从容,毫不惊慌,身穿灰布棉袍,青布马褂,俨然一共产党领袖之气概。

他是______________

(3)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髋骨突出。

他是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学良把司令部迁到西北后,开始大举进攻红军,几个月后,他和他的一些军官才认识到,他们所打的“土匪”实际上是由抗日爱国的能干指挥员领导的。

B.红军在甘肃冲破了部署在甘肃南部的更多的南京、东北、回民军队的阻拦,在体力已达到无法忍受的程度的情况下,终于到达了长城下的陕北。

C.在苏区,在社会教育方面,共产党人帮助人们识字,年轻人有时甚至是上了年纪的农民一天只朗读短句,他们在认字的同时吸收了其中的思想。

D.彭德怀很喜欢孩子,也很尊重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斯诺常常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解政治问题和人格问题。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嫌弃,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①高考后几个男孩在一家餐厅聚餐,在等餐的间隙,他们热烈地谈论着自己填写的志愿,畅谈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

②这时有个保洁阿姨路过,她戴着口罩,走路的脚步悄无声息,听见说话的声音,瞥眼看见坐在桌边的几个男孩,愣了一下,很快便自顾向前走开。没想到她的身影却引起了其中一个男孩的注意,这个身影那么熟悉,像极了妈妈忙碌在厨房的身影,他紧紧地盯着眼前的身影,忽然站起来,走到保洁阿姨身边,叫了一声“妈”!

③保洁阿姨一心只想快步离开,全然没有留意身边的动静,男孩这么一声叫唤,反而让她这个当妈的不好意思了,自从找到这份保洁工作,因为担心会影响到儿子的高考状态,她一直没有告诉儿子自己的工作。站在高过自己一个头的儿子身旁,她有些惴惴不安,生怕自己丢了儿子的颜面。

④男孩却愉快地拉着母亲,把她介绍给自己的同学,一起用餐的几个男生立刻站了起来,礼貌地问候她。母亲很快恢复了平静,满脸笑容地接受几个孩子的问候,内心充满欣慰。几个男生邀请男孩母亲一起用餐,母亲尚在工作时间,婉言谢绝了。

⑤母亲转身离去时,脸上流露着一抹骄傲的神态。无疑,儿子方才的举止,是她获得的人生最高犒赏。男孩没有因为母亲的工作而觉得丢份,更没有故意躲避,而是坦然地把母亲介绍给自己的朋友,大方而得体,看到儿子的从容与淡定,俨然已是一副成年人的风范,让辛苦操劳的妈妈心里感到无比欣慰。

⑥体育课的操场上有同学在打篮球,篮球场边就是学校的食堂。一对夫妇,丈夫是个侏儒,妻子的腿有点瘸,他们正吃力地将一桶桶泔水搬放到旁边那辆特制的三轮车上。

此时篮球场上的一个男孩看见了飞快地跑过去,嘴里喊着:“爸,等我来!”跟他一起打球的同学一下子惊住了。飞奔而去的男孩平时待人热情,每天脸上都挂着自信的笑容,谁都没想到他来自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然而,同学们很快反应过来,他们放下手中的篮球,跑过去跟男孩一起,把几桶泔水稳稳地放在三轮车上。

⑧站在一旁的父母,一直担心他们的出现会让儿子被人瞧不起,每次都是趁着上课时间才来学校搬泔水,不曾想到这次被上体育课的儿子看见了,心里难免局促不安,万万没想到儿子会跑过来帮忙,更没想到儿子的同学也跟着过来帮忙,夫妻俩心下释然,偷偷地抹去脸上的泪水,笑得如此知足。

⑨原来,这位男孩学习成绩优异,却几次因交不起学杂费差点辍学,学校知道他的家庭状况后,除了免掉了他的学杂费,还为他的父母安排了一份力所能及的活儿,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一些经济收入。

⑩这次以后,每当这对夫妇来学校食堂搬泔水,只要有同学碰上,都会主动过去帮他们把泔水搬到三轮车上,这让这对夫妇感激不尽,他们也对这群懂事的孩子刮目相看,不再担心儿子会被瞧不起。

每一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更多的人出生平凡而普通。接受父母的平凡,认同父母的职业,没有怨气和自卑的人生反而变得简单而轻松。因为对家庭、对父母没有任何的芥蒂,内心则会充满了温暖与自信,在与旁人交往的过程中,行为举止大方得体,不卑不亢,不仅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一家人相处的美好与温馨,自觉地回应内心的善良与友好,更让父母在含辛茹苦的养育中感受到来自孩子的关爱与感恩。不嫌弃平凡的父母,这才是孩子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1】文章第段中“来自孩子的关爱与感恩”表现在文中所叙孩子的哪些地方?

【2】第②段写到“愣了一下,很快便自顾向前走开”,她为什么会这样做?

【3】请对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此时篮球场上的一个男孩看见了飞快地跑过去,嘴里喊着:“爸,等我来!”跟他一起打球的同学一下子惊住了。

【4】文章最后一段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挥手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