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恭顺 萦绕 弥漫 消声匿迹
B.浮躁 缄墨 携带 格物致知
C.虔诚 狡辩 演绎 不修边副
D.驰骋 悲愤 诬蔑 相辅相成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B. 庆祝“六一”的晚会上,小朋友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C. 这篇神话以诡异的想像、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
D. 树木鳞次栉比,公路平坦通畅,河流重现清澈,这些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呈现出的新景象。
3、“中国动画百年”活动过程中同学们陆续在班级“微信公共号”中发表自己的感受,其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小蝌蚪找妈妈》让齐白石的画活了起来,怎能不算个奇迹?
B.看《牧笛》好像吃橄榄越嚼越有味,芳香在口,经久不散。
C.《山水情》的制作技术,像川剧变脸一样,令人啧啧赞叹!
D.充满奇幻色彩的《哪吒闹海》是我国动画史的一座不朽丰碑!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很多古人对年龄的称呼,都与头发有关。除了垂髫外,还有总角、束发、弱冠、及笄、黄发等。黄发则是用来指小孩。
B.“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 《礼记》中的名句。《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浮云”,在古代诗词中其特定的文化内涵有三:一是遮蔽阻挡;二是飘流无定;三是变化无常。“浮云游子意”中应采用第三种说法。
D.漏断,指深夜。“铜壶漏断”这个成语,意思是一天的时间已经过完,夜已深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简约笔法勾勒山的静默、水的远去,一静一动,暗示离别的情景。
B.颔联将孤身远行的自己比作“孤蓬”,此去一别将万里游荡,无所归依。
C.颈联以浮云和落日为意象,表达诗人与老朋友依依惜别之情,情景交融。
D.诗的尾联化用《诗经》中“萧萧马鸣”这一成句,加入“班”字,翻出了新意。
【2】本诗尾联与链接材料的尾联同写送别友人,但营造的气氛却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
②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
③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 ,晏如也。
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 , 。
⑤送别,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略显伤感,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 ”,则更见豪迈旷达。
⑥礁石无法阻挡江水滔滔东流,冬雪不能耽搁春天翩翩脚步,战争瘟疫也一样无力阻止滚滚前进的历史年轮。正所谓“ , ”。(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空)
7、简答题。
保尔离开家开始他第一份工作的原因是什么?当他双目失明,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后,他开始的英雄主义事业是什么?
8、材料一:近年来,全民健身参与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方式越来越文明健康。但这段时间以来,不少读者来信反映身边健身场地少、消费高等问题。有读者表示,各地方建了不少大型专业体育馆各种专业赛事的办赛需求是满足了,但群众开展羽毛球、篮球、游泳、健身等运动却找不到价廉物美的场地。
“现在,新建社区一般都会配套建设健身设施,但是像我们这种老小区就没有。”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留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读者王婷来信说,有的社区绿化面积不断增加,但只建设了一条步道,运动、健身、打球都没有足够的地方进行。
陈先生在东南沿海某城市工作生活,平时喜欢运动的他发现,当地专业体育场馆不少,但适合市民健身运动的基础体育场馆却不多,很难满足市民日常体育活动需要。
“我每周末都要带孩子打篮球,但有限的几个场馆要么价格很高,要么距离很远,还经常约不上。我发现,附近几所高校都建有不错的场馆,但不对外开放,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西北某市市民李晔说。
材料二:随着《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的印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再次成为业界热议的高频词。
所谓“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和文体服务保障”等共同组成的“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简单说,就是和全民健身相关的体制机制政策、场地设施指导、组织机构建设、赛事活动文化相关的全部内容,是推动落实全民健身、健康中国战略,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石。
材料三: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就是加大建设群众普遍欢迎的体育公园、登山道、骑行道等设施的力度,让群众不但健身“有地方可去”,而且“练得好”“练得愉快”。
过去我们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大多面向中年健全人,缺少符合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需求和标准的健身设施。《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适合未成年健全人使用的设施器材标准:为老年人使用场地设施和器材提供必要帮扶:营造无障碍环境,为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便利。
材料四:《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8个方面系统提出了29项改革措施,对更好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明确了在新发展阶段,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在要求,运用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合理均衡的区域城乡布局,绿色生态的健身载体,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广泛扎实的群众基础,引导居民采用科学健身方式健身,形成浓厚锻炼氛围,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意见》从多角度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要求,提出按人口要素统筹资源布局,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打造体育公园等全民健身新载体,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健身去哪儿”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意见》从落实全龄友好理念,聚焦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和职工等四类群体,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高各类人群参与体育健身的便利性,力争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群众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到203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人们的普遍生活方式。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少地方建设了满足专业赛事办赛需求的大型专业体育馆,却很难找到群众性运动场地。
B.“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是落实全民健身的重要基石。
C.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不能只面向中年健全人,还要考虑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健身需求。
D.《意见》有利于提高群众的健身热情,到2025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会达到38.5%。
【2】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义何在?请结合材料四简要概括。
【3】请结合上述材料,针对材料一中的问题提出两条解决指施。
9、作文。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由稚嫩走向成熟,很多人始终陪伴着我们,我们感恩,我们珍惜……
请以“感谢那个为我 的人”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1)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