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即使按乐观估计,到2020年如能将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降至60%已经相当不

易。

② 正因如此,除以更严格的法律法规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外,尤须采用更为直接的方法,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③ 此外,英国当年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我国却仍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在需求压力下,能源消费总量还将保持较快增长。 

④ 中国治理雾霾面临的环境空间和选择空间却相当不同。

⑤ 我国最大的困局是很难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A. ②④①⑤③   B. ②⑤④③①   C. ④⑤①③②   D. ④③②①⑤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B.科技发明和人力资本会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健康。

C.阿西莫夫认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刻苦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蝉则千转不穷

C.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D. 窥谷忘反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的六要素和记叙的六要素一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消息结构五部分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最重要的三个部分是:标题、导语、主体。消息的三个特点是: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B.《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469或472-527),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他一生好学,博览群书,著述严谨,以《水经注》最著名。《水经注》因注释《水经》而得名,它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写的一篇小品文。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我国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出生于四川眉山。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D.《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本书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斯诺在以西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将领的情况。《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本书最大特点就是将客观真实的事实进行艺术化处理和表达。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古诗,完成古诗赏析选择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本诗理解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C.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特殊,也象征着当时战况的严峻惨烈。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国破山河在, 

烟笼寒水月笼沙,

___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白头搔更短,

山河破碎风飘絮,  

,铁马冰河入梦来。

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老山界》一课在写夜宿雷公岩里写到夜的寂静是以声写静,更显夜的寂静。古诗文中有类似意境的语句吗?请写出两句来。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小文阅读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被主人公的坚毅所打动,决定以此为切入点写一篇读后感。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帮他一起拟写读后感提纲。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引(简洁)

围绕观点概述内容

(1)______(40字左右)

议(深刻)

深入剖析亮出观点

保尔的坚韧,他的勇敢,他的品质,他的一切都令我无不佩服,当然最佩服的是他的坚韧。坚韧是生活喷发的一股能量,坚韧是一切成功的基石。

联(丰富)

多方关联证明观点

①关联小说人物。

(2)(请从以下小说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相关情节说说理由。)

A.朱赫来     B.孙少平     C.贝多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联名人名言。

(3)选出最不适合作为理论论据的一项( )

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B.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

——华特·贝基霍

C.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有谁没有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汲取过力量的源泉,找到过人生的路标。

——邓颖超

③关联生活实际。

……

结(自然)

收束全文强调观点

阅读这本书,品味坚毅,让我们为未来艰苦奋斗吧!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诞生于中华大地的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卓越贡献,它凝注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成为跨地域、跨文化交流的载体,也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和文明交往做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进一步对外阐释、传播好中医药文化,不但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价值观、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中医药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悬壶济世”等理念,渗透着国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之道。其“治未病”的医学思想,贯穿着中国人对于小到人体各脏器间、大到天地草木间的整体性思维,体现着以和为贵、顺应环境、协作共赢的精神禀赋。中医药文化凝聚、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和生命观,是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抓手。

目前,许多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依然存在,需要世界各国协力攻克,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纽带作用,如扩大和创新传播方式,借助携手培育中医药人才、开办中医学院、搭建体验平台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崇和向善的文化理念以及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合作精神。

在多元文化交织共生的时代,文化有融合,也有冲突。但对话和交流无疑是最佳渠道。特别是在应对疾病、获取健康这一人类的共同课题前,弘扬中医药文化绝不是与西医对抗,而是以中医药文化为纽带。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交流经验,共享成就,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

(摘编自秦毅《让中医药文化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9年11月1日)

材料二: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以来,小到建立中医馆,大到打造产业研发平台,全国各地不论是政府、医疗机构还是企业,都在积极投身中医药健康领域,打造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抢占千亿级市场。与此同时,中医药的发展也走入了一个商业化怪圈——商业化太重,需要好好治理。管理者过于商业物质利益化,将医生收入与日常工作相挂钩,无论是在医疗水平、医生资源还是服务质量上都大打折扣。所以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中医药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这很有必要,以防“莆田系医院”事件再次发酵。

其次,备案制实施后,滋生了大批中医诊所行业,让人才(医师专家、馆长、技术人员等)的竞争更加激烈。人们经常把中医大夫称之为“老中医”顾名思义是中医大夫越老越有经验,诊疗水平越高,在临床上就越吃香。受此传统习惯的影响,一些刚刚从大专院校毕业的年轻中医大夫们,往往门前冷落。所以医疗机构应在人才培育上下足功夫,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

最后,诊疗手段比较单一,中医诊治疾病,坚持的是“望闻问切”四大原则,医生的主观判判断成分居多,对现代仪器设备的要求和依赖相对较少,并且服务简便。未来诊所的形态不仅仅是治疗,同时也包括诊断、康复、保健等,所以医疗机构应该跟上互联网发展的潮流,引进科学的现代技术诊疗,从体检、健康咨询、治病、康复、美容、财富管理等多维度融合中医理念,营造“医康养”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

虽然在现实政策推进中有些地方并不容乐观,中医对于疾病的预后、疗效、副作用也远没有西医那么直白单一,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国家政策的扶持、中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都给中医的发展带来了美好的前景!

(摘编自搜狐网《浅谈中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材料三:

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认为,中医学虽然古老,但理念并不落后。现代前沿医学强调系统科学、精准医疗、预防医学、组合药物,而中国早在三千年前就有文字记载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养生保健、复方治疗。他坦承,中医落后的是技术,临床证据与中药的质量是中医传承发展的瓶颈。

张伯礼说:“我们启动中药现代化战略到现在20年了。20年前,我们就提出来中药走向国际。当时信心满满,没有想到举步维艰。但是,20年来一天也没有停止前进。国外对中药的兴趣越来浓,但是对中药的标准丝毫不降低。因为我们完全是两种文化。国外对中药的复方,多个成分的复杂体系不关注,他关注的是如果作为一个药,怎么控制它的品质和质量,怎么保证批次间的一致性。”

张伯礼指出,中西医观点碰撞是不可或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双方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最后在药品标准、管理、合理使用上形成共识。目前中成药在国际注册研究中取得进展,已有五种药通过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期临床试验。他说:“这些中药都是国内比较好的药,但到了国外,评价的方法比我们要苛刻,完全按照西医的标准来要求。这个过程虽然长了点,但是非常有益,推动了我们中药研究的深入发展,也把中药复方的理念,把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方法带到了国外。国外同行也学习我们,美国药典委员会、美国FDA也说,他们对于植物药的评价很多借鉴了中国人的一些方法,例如指纹图谱技术、指纹图谱分析等等。”

(摘编自中央广播电视台国际报道在线《中医名家罗浮山论道共商中医药发展前景》)

【1】下列对中医现状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以来,政府、医疗机构和企业都在积极投身中医药健康领域,但中医药的发展也走入了商业化怪圈。

B.中医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有经验的“老中医”更受广“大患者欢迎,而年轻中医大夫们,则不大受人欢迎。

C.中医诊治疾病,运用的是传统的“望闻问切”医生更多是依靠主观判断进行诊断,对现代仪器设备的要求和依赖相对较少。

D.中医也包括诊断、康复、保健等,跟随网络发展潮流,引进了科学的现代技术诊疗,营造出“医康养”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

【2】请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医目前的现状。

【3】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中医药发展将有怎样的前景。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写作(两个作文任选一题)

1读材料作文。

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苹果树说:“你为什么不能结出一个美味的苹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也对它说:“别听它的,你应该开出一朵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小橡树非常努力,可是既未结出美味的苹果,也未开出漂亮的玫瑰花,它越来越迷茫。

迷茫中,小橡树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一棵橡树啊,我永远结不出苹果,也开不出玫瑰花。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阴。

小橡树顿觉浑身充满力量,它快乐地生长着,很快就成为一棵大橡树。

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小橡树的经历应该能引发你一些思考。

要求:①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

2题目:校园一角

入校三年,对你每天学习生活的校园一定很熟悉吧,请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适当的说明方法,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你的学校,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

要求: ①作文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②文中不得出现校名,若用校名、人名。

③有真情实感,叙述说明具体生动,内容丰富。  ④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