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至于那些专拣语录背的读书方法,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养成的是耍嘴皮子的习惯,而不是有独立的思想见解。

②读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充实自己的人生。

③要读书,就得整篇整本地读。

④读书有三忌:一忌先存警戒心,二忌先存敬畏心,三忌先存功利心。

⑤除了做学问外,不能只挑其中两三章来读,因为那样很难掌握作者思维的全过程。

A.②③④①⑤ B.④③⑤①② C.⑤②③④① D.④③①⑤②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红星照耀中国》于1937年在伦敦首次出版,曾易名《西行漫记》,其书第一篇为《探寻红色中国》。

B. 《昆虫记》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把它的作者法布尔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C.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和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此文写于作者贬官惠州期间。

D.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茅以升,他是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

3、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维(qiān)          天堑             无动于(zhōng)                 笔耕不缀

B.丘(hè)             躁热             摩肩接(chǒng)          藏污纳垢

C.临(bīn)            推崇             痛疾(wù)               杯盘狼籍

D.名(nì)             慷慨             长途涉(bá)               潜滋暗长

4、下面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大凡到过岳阳楼的诗文家都曾留下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至今还被人们广为传颂。

B. 学完《核舟记》后,明代王叔远雕刻在核舟上的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

C. 这么好的天气去秋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许多道理,列举了大量名人的事例。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题。

清平乐

五代·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释】①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贞,被扣留在补京。他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②砌:台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开篇点题,直抒胸臆、毫无遮拦地道出心中之情。

B.“乱”,是说落梅之多,又指词人心中思绪之乱。

C.“拂了一身还满”中的“拂”透出词人对情感的克制,“还满”又道出克制不住的无奈。

D.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写出了词人与弟弟离别时的依依不含之情。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妙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智者见于未萌。

  ,不尽长江滚滚来。

独学而无友,

抽刀断水水更流,

古诗词中许多诗句寓情于景,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借自然现象抒发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李商隐在《无题》中,   ,借自然规律象征至死不渝的爱情。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1)《水浒传》是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_(作者)所著。

(2)《水浒传》中在塑造人物上,即使性格相近,也能各有特色。如鲁智深、李逵、武松是坚决反对招安的三个人,请分析他们性格的共性和个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游记,将远行的脚步整理成诗意的人生。

打鼓岭游记

汪建武

打鼓岭位于安徽黟县美溪乡东部的崇山群岭之中,景致清幽灵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着我。深秋季节,我和几位朋友一起来到了打鼓岭。

②穿过一片翠绿的竹海,沿小溪而上,进入一座幽深的峡谷,我的心神随之一震,抬眼望去,四周层峦叠嶂、古木参天,几十丈高的断壁拔地而起,悬空巨石巧立其间,山谷间雾气氤氲,恍惚似有水声叮咚,山谷回音,颇有隐地仙意。循声向前,绿丛之中一帘瀑布飞泻直下,似纨织悬崖而挂,落地成潭。潭水清澈见底。绿树成荫,树是绿的,群山环绕,山映水色,山是绿的,那水就更是绿的了。如此脱凡之境,凡人自是不敢随意涉足,如是有天上的仙女们在此潭嬉水,那才般配,山里人淳朴,称此潭为仙女潭。后又有不少景观,大多迎合了此意。

③沿着新修的木栈道继续前行,就到了仙女潭瀑布的瀑口,此间也甚是奇妙,一如拱桥异石横跨其间,瀑布直冲石桥中间,恐怕只有仙人才能从此通过,次处即为仙人渡。经过几道山弯,又到了一个叫仙女甩袖的地方,也称野鱼潭,这里是一个酷似牛蹄的石崖,千百年来泉水穿流而过,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水崖奇观。越往前走,越觉得山谷的神奇,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峡谷内大量的溪涧、潭瀑、溶洞、风洞等纯天然资质的自然景观,谷内涧流飞泻、林木繁茂,多种名贵树种如石楠、巨紫荆、枫树等,应有尽有,青山绿水之间火红的枫叶点缀其中,一片旖旎的风光。

④打鼓岭内,各种溶洞不计其数,隐密于绿树、草丛之中,进入山洞探幽是件很有趣的事,我们进入一个名叫仙风洞的洞内,洞内有块平整的巨石,像是仙人云梦的床榻,更奇特的是,洞内还有小洞,小洞内的天然溶岩,脉络婉约,隐隐竟似徽派木雕、石雕。

⑤打鼓岭的精华应该在三迭瀑了。两峰之间有一豁口,头一迭泉水倾泻而下,水量不丰沛,如白绫直直散开。第二迭水,抖落好身姿,斜缓而下,丰盈许多。第三迭水,从高处飞流直下,万马奔腾,白茫茫一片向深潭奔去,如烟、似雾,撞入潭中的水流飞溅起一朵朵美丽的玉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七彩的光芒,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强大振奋。瀑布水流轰鸣,溅起的雨丝从头顶飘过,清甜的气息里带着丝丝温沁的凉意。

⑥打鼓岭峡谷内,不仅风光秀丽,也曾是红军的根据地和解放战争时期游击区,这里的岩洞是当年革命者战斗、工作、修养的天然场所。我们同行三人均为共产党员,能够寻找当年红军留下的踪迹,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一条与小溪不同方向的路,沿着密林丛中新开的简易山路,翻越几道山坡,约几公里路程,来到了红军医院。这是密林处的一个隐秘山洞,洞不深,但很大,能容下几百人,洞内有几块平整的巨石。时光无法将我们三人带回几十年前的这里,但我们能够想象当年红军伤员在这里养伤的情景,他们在这些巨石上铺上干草或坐或卧,尽管条件艰苦,缺衣少药,依然保持革命乐观主义情怀,相互激励战斗意志。

⑦打鼓岭山水的灵气深深滋润着勤劳的人们,这儿几十户人家尽管被人谑称为美溪的高山族,可一点儿也不闭塞。封山育林,兴建绿色银行;引进优良菌种,用杂木种植香菇木耳;利用高山气候,培植天然绿茶和苦丁茶。这不?每年春上,打鼓岭上总有一支摩托车队载着一袋袋茶市上抢手的茶叶呼啸而去……傍晚的打鼓岭,依旧笼罩在一片绿意的葱笼之中,可我却觉得打鼓瀑宽了、打鼓潭深了,那叮叮咚咚的千锣万鼓,也敲得更明朗,更有信心了。

(选自《中国最美游记获奖作品》有删改)

【1】以下是作者在写稿前的部分笔记,记录了他游览的地方、所见的主要景物及其特征,请结合文章内容,将图表补充完整。

【2】“有趣的灵魂足以创造新的生命”,正是由于作者选择了独特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平凡的打鼓岭才得以变得生动鲜活,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3】结合语境,从感官描写的角度,对第⑤段中划线句子“瀑布水流轰鸣,溅起的雨丝从头顶飘过,清甜的气息里带着丝丝温沁的凉意”进行赏析。

【4】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打鼓瀑宽了、打鼓潭深了,那叮叮咚咚的千锣万鼓,也敲得更明朗,更有信心了”?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行走于青春季节的你,生活天天在刷新。是什么带来这些变化?是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还是内心的勇气、乐观、执着?是校内的阅读、思考、互助,还是野外的漫步、远足、探险?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是发现,是感悟,是挫败……不论哪种,都陪伴着你的旅程,刷新着你的生活。

以“   刷新着我的生活”为题。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