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B.“中国诗词大会”活动让同学们更加热爱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C.在翼城,浆水面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

D.能否利用红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

2、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北宋文学家、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其《桃花源记》是诗《桃花源诗》的序。

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爱莲说》与《湖心亭看雪》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托物言志。

D 、《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元末明初人。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惟妙惟肖

B.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车水马龙,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C.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D.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夺天工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我是选文学社呢?还是选书法社呢?

B.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好听)。

C.一说到西藏的美食,你一定会说出一大串儿:什么酥油茶啦、藏面啦、牛肉饼啦……

D.“你是我的榜样。”卓玛说:“我要是炼成你这样就好了。”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楹遣心二首(其一)

(唐)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本诗大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为诗人结束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后,定居成都浣花溪旁草堂时所作。水槛(jiàn):指水亭之槛,可以凭槛眺望,舒畅身心。②轩楹(yíng):指草堂的建筑物。轩,长廊;楹,柱子。③赊:远。

【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选项中对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A.【甲】遣词用意精微细致,描写十分生动。“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

B.【乙】通过描写,展示出一副诗人在长期战乱环境下,年老、衣衫单薄破旧、屋漏的生活画面,表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甲】中间四句承“眺望”而写景物。视角由远而近,由下而上,描写动静相宜。写浩荡的江水是远景,描树木花朵是近景,颔联写静景,颈联写动景。

D.【乙】诗人茅屋为秋风所破,却希望得广厦,使天下寒士风雨不动安如山,现实与心理的矛盾描写,正是诗人高尚人格的写照。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甲)诗颔联“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所展现的画面。

【3】【甲】【乙】两诗都是杜甫定居成都浣花溪旁草堂时所作。(甲)诗大约写于761年草堂初建的春天,(乙)诗写于公元761年的秋天,风雨破屋之后。请结合写作背景及诗歌内容,说说这两首诗所蕴含情感的不同之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词默写。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在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在这个沼泽地带几乎大雨连绵不断,只有沿着一条为红军当向导的本地山民才认得出像迷宫一样的曲折足迹,才能穿过它的中心。沿途又损失了许多人员和牲口。许多人在一望无际的一些水草中失足陷入沼泽之中而没了顶,同志们无从援手。沿途没有柴火,他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没有树木遮荫,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到了夜里他们就蜷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但是他们还是胜利地经过了这个考验,至少比追逐他们的白军强,白军迷路折回,只有少数的人生还。

上面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__(填作者名)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主要记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景。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田园拾忆

苏黄婉儿

①也许是性本爱丘山,也许是在城里的水泥盒子待久了,我时常想起三十多年前那段乡居的日子。

②相比高楼林立、霓虹闪烁的繁华都市,我更喜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美景,很怀念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那种不紧不慢、恬静淡然的田园生活。

③老家屋前有个一百来平方米的院子,用红砖砌起一人多高的围墙。院子里,种有四季常开的月季花、凤仙花、太阳花,还有奶奶觉得居家必种的芙蓉、小榕树。花草种在院子的花圃,没有花盆的束缚,再加上光照水分充足,长势都很好;细细密密的青苔布满院子的砖缝,颇有几分青苔院的意境。

④清明前后,正适合种瓜点豆。每到这个时节,母亲总在院子一侧种上丝瓜、南瓜。随着夏日来临,绿油油的丝瓜叶茂密地盖满瓜棚,奶奶养的十几只鸡鸭,也有了乘凉的地方。丝瓜长得好,在收获时节。丝瓜是吃不完的,泡在水缸里,能保鲜好几天。和丝瓜同时种下的南瓜也生机勃勃,金黄色的南瓜花热烈绽放,如盆大的南瓜叶挤挤挨挨,把结出的南瓜藏得严严实实。奶奶常让我们这些孩子去找南瓜,我们拿着一根小竹棍,像寻宝一样拨开叶子,每次总能收获惊喜。

⑤院子围墙外几步之遥,是一条用于农田灌溉的引水渠,它从村后的水坝引水下来,水流在我家附近的路口分成两路,沿途又有数不清的分支,浇灌着村里的田地。我常在那清澈的渠水里洗衣,水里长着柔软的水草,随着水流荡漾起伏,成群的小鱼欢快地游动,我不动时,小鱼会成群来啄我泡在水里的脚丫,有时,我忍不住张开手,想捞一条小鱼上来,那鱼儿灵活地躲开,迅速向远处游走了……

⑥那时候的农村,瓜菜半年粮,村里家家户户都有菜园。院门外几步之遥就是我家的菜园。种的都是些常见的蔬菜,夏有长豆、茄子、萝卜、青菜;冬有葱、蒜、花菜、大头菜、高丽菜。有一年,父亲不知从哪儿得到几株茄子苗,长出的不是常见的长条紫色茄子,而是像灯泡一样的青白色圆茄子,引来不少村民围观,父亲顺手就摘下几个让他们带回去尝尝鲜。当年的邻里乡情就是如此朴实,大家分享自家种的果蔬,很自然,不矫情。

⑦我家菜园下方是一口池塘,池塘四周的泥地里种着菱白。邻居养鸭专业户强叔每天清晨都会把一群鸭子赶到池塘里,鸭子捕食池塘里的小鱼小虾,在池塘边吞食虹蚓和各种野菜,直到傍晚,强叔才把鸭子赶回家。我和小伙伴们曾在池塘边捡到鸭蛋,这就是所谓的漏蛋。能捡到蛋,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真是意外惊喜,顺手挖起一团泥巴把蛋包裹起来,再捡些柴草起火焐蛋,那鸭蛋的味道可好了。

⑧秋天没有雨水,池塘里的水越来越少,这是摸河蚌的好时机。沿着池塘四周的泥淖踩一踩就能捡到许多河蚌,特别是池塘的出水口附近,河蚌层层叠叠,我和小伙伴们都是拿着畚箕、竹篮来装的。这些河蚌都成了餐桌上的美食,配上葱姜、韭菜,或是加上自家酿制的豆豉酱油,鲜美的味道便长久萦绕鼻端,令人垂涎欲滴。

⑨美丽的田园——那曾是家的方向,更是我心向往的净土。如今蜗居城里,田园生活于我来说已渐行渐远,我只能在阳台一隅捣鼓着,栽栽花、种种瓜,小打小闹地延续着我未了的田园梦……

【1】文章记叙了“我”三十多年前的乡居日子,那时的“我”做了哪些趣事?请结合文章④~⑧段的内容概括。

【2】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子。

和丝瓜同时种下的南瓜也生机勃勃,金黄色的南瓜花热烈绽放,如盆大的南瓜叶挤挤挨挨把结出的南瓜藏得严严实实。

【3】请简要分析第⑨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本文第②段写“繁华都市”的内容是否可以删除?请结合文章简述理由。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路边长着一株雏菊,一个小女孩每天都来给它浇水,然而有一天,小女孩不来了。雏菊开始担心起来,它将从哪里获得维持生命的水呢?“总会有办法的。”雏菊鼓励自己说。它闭上眼睛,陷入了深思……它开始努力向下扎根。它的根向泥土下越扎越深,终于从深深的泥土下品尝到清凉而甘甜的水。日子一天天过去,雏菊长得越来越茁壮,开出了新的花朵。

请以“学会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补全题目,再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