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生活中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人不能改正错误、认识错误、认真对待错误。
B.心怀感恩,你无论走到哪里,遇到谁,内心都会宁静而喜悦。
C.体育测试前,老师再三提醒我们要注意各项动作要领,切忌不要失误。
D.电影《你好,李焕英》,讲述了主人公贾晓玲失去母亲后,意外穿越,回到1981年见到年轻时的父母。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B. 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C. 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D. 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息二则》的作者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B. 《藤野先生》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它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C.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采用了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手法,赞颂了母亲勤劳淳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D. 《与朱元思书》一文生动而简洁地描绘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4、不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他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等,本文出自《陶渊明集》。
B.《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本文是他被贬到湖南永州后,写下的“永州八记”之一,以探访山水,流连于自然胜景中排遣心中的苦闷。
C.《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略有删节,《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选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核舟记》的作者是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根据手法分为赋、比、兴。
5、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3】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2)孤山寺北贾亭西,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野望》中,使用对偶手法,描写一派秋意正浓,山景优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钱塘湖春行》中,最能给人以联想和想象,让诗人流连忘返之情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牧的《赤壁》中,引出历史,抒发感慨之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完成题目。
它们中最大的来自欧洲,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脖子上有一个白色的领结,翅膀上洒着灰色和褐色的小点儿。横贯中间的是一条淡淡的锯齿形的线,翅膀周围有一圈灰白色的边,中央有一个大眼睛,有黑得发亮的瞳孔和许多色彩镶成的眼帘,包括黑色、白色、栗色和紫色的弧形线条。 这种蛾是由一种长得极为漂亮的毛虫变来的,它们的身体以黄色为底色,上面嵌着蓝色的珠子。 它们靠吃杏叶为生。
(1)选文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昆虫记》这本书的行文活泼,语言生动,读来情趣盎然。请举一例试加说明。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的眼睛
李汉荣
①在农家小院的正中,在光线最集中的地方,我的母亲端坐着,为我们做鞋,做枕头,缝补衣裳,在书包上绣花。此时,阳光投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灌注进母亲手里那小小的针眼。每一个针脚里,每一个图案上,都注满村庄正午的温情和深蓝。
②看着沐浴在天光里的母亲,看着跟随母亲的目光穿梭在生活经纬里的小小针线,我终于明白:我们贴身的衣服里和书包上,织进去的不只是母亲细密的眼神,还有来自几光年之外上苍的眼神。
③母亲八十多岁的眼睛,还保持着少女的清澈和纯真。而世间不少的人,涉世稍深或略有阅历,目光就少了清纯,蒙上了或世故或势利或狡黠的尘灰。莫非母亲有什么特殊的“养眼”之法?我想了解其中的缘由。
④那年,我回老家养病。我每天都在故乡的原野上走来走去,在清晨,在黄昏,在百万千万颗露珠的照拂里,在百万千万片绿叶的叮咛里,我的心里,我的眼睛里,哪怕藏匿得很深很隐蔽的细小杂念和灰尘,都被一一洗净。我身体里的病,也渐渐离我远去。我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无尘无垢,无嗔无痴,甚至有一点吐气如兰的意思了,连梦都是清洁的。这让我体会到:一个人若保持身体的洁净、心灵的洁净,保持每一个意识和念想的仁慈与洁净,那么,他将会从生命里领受到怎样单纯而又无比丰富的诗意!单纯而又无比丰富的诗意!
⑤我在故乡的怀里、在母亲身边养病。病大约不好意思待在我逐渐变得干净、健康的身体里,我的身体里没有了毒素,也没有了病魔赖以存活的养料。病知趣地走了,我养好了身体,也养好了心。那次乡村静养,等于让我对乡村母亲的心灵养成做了一次田野调查。
⑥那么,母亲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心,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眼睛?我想,清晨或黄昏,原野上那无数颗透明的露珠,已经给出了一部分答案。我的母亲,一生善良、纯洁和真诚:她是用一生的田野劳作和行走,与无数颗露珠与无数颗清澈的天地之眼,交换着心灵的语言,交换着眼神。就这样,上苍把最好的露珠,交给母亲保管,露珠一直滋养和化育着母亲的心,也明净了她的瞳仁。
⑦一个人若很少在露珠(包括具有露珠之透明品质的事物)面前停留,欣赏、感动于那无邪的纯真,并反观、反省自己内心的不洁和阴影,同时让自己被尘世污染的身体和心灵,接受其消毒、清洗和映照,那么,他的内心和眼神,就少了某种天赐的清澈。一个人若很少将目光投向苍穹的星辰,却总是沉沦于欲望,锁定于功利,那么,他的心城必窄,眼神定然少了某种悠远和深沉。单纯而又无比丰富的诗意!
⑧我的母亲,低头与露珠交换眼神,抬头与星辰交换眼神,俯仰之间,她都在吐纳天地精神。她识字不多却有天趣,她阅历不多却胸襟宽阔,因为宽厚的原野和澄明的天穹,就是她的心灵老师。
⑨一个好朋友曾对我说:“你注意到了吗?你妈妈的眼睛特别清澈,八十多岁了,还像少女的眼睛那么纯洁和深情。”他的父母去世较早,于是把我的母亲当自己的母亲对待。我的母亲是在86岁那年去世的。好朋友写了一篇短文,痛惜一位慈祥的母亲走了,人间少了一双清澈的眼睛。
⑩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里荡漾的是内心的光亮和情感的波澜,是一个人心灵世界的折射。想念一双眼睛,其实是想念一种纯洁的感情,缅怀一种干净的人生。
【1】请结合文章内容,在标题的横线上添加一个词或短语,并说明理由。
添加的词或短语: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分析这种写法,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3】阅读④⑤两段,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详写自己在故乡养病。
【4】通读全文,说说你对第⑩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5】“露珠”这一意象在本文中反复出现,作者赋予它怎样的内涵?
9、作文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
以《这样的人让我 》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要求:①表达积极、真挚的感情,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