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动漫专题片《新中国是这样炼成的》,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讲述党史故事。

B.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让雷锋精神不断播种生根、开枝散叶,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C.时隔14年,奥林匹克圣火再次在北京燃起,北京成为首个全球“双奥之城”。

D.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各类网络乱象,是网络生态治理的重要方式,也是维护亿万网民精神家园。

2、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题(bá)       (xìn)       (chǒng)       眼花乱(liáo)

B.遒(jìn)       酌(zhēn)       跚(pán)       自出裁(xīn)

C.维(xiān)       (zài)       临(bīn)       滋暗长(qián)

D.上(sù)       (yú)       强(jué)       摩肩接(zhǒng)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我喜爱的作家有很多,如莫言、王小波、莎士比亚、毕淑敏……等,这些作家的作品开启了我的心门,丰厚了我的人生。”这句话标点使用正确。

C.“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两个句子依次是陈述句、感叹句。

D.“艺术节上,孩子们最喜爱的节目是女教师们展示的模特秀《古韵旗袍》。”句子主干是:孩子们喜爱教师。

4、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我们曾经读过他的代表作《基地》《三体》和《银河帝国三部曲》。

C.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是一部通俗有趣的哲学启蒙读物。

D.《虽有嘉肴》选自《礼记》。《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章前两句写秋天的景象。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思念。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陡峭、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思念之情。

【2】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直接抒写了主人公对在水一方的伊人的绵远悠长的思念,缠绵悱恻,真挚感人。

B.本诗朦胧、含蓄,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历来被誉为情深景真、风情摇曳的好诗。

C.全诗三章都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其中第五句至第八句都是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主人公追寻伊人坚定执着的品格。

D.全诗三章,每一章前两句都运用了写景起兴的表现手法,都抒写了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渲染了一种清朗明丽的意境,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远远望见伊人时愉快喜悦的心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补写下列句子。(共7分,每空1分)

,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不戚戚于贫贱, 《五柳先生传》

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

  欲上青天览明月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

,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乙)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选文出自苏联小说《_____________》。

(2)作者是_____________

(3)请结合主人公保尔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一篇通讯,回答问题

静心制毫,笔韵千年

(游仪)

①以竹为杆,以毫为锋。都说心静是制笔的第一要义,张文年这板凳,一坐就是近40年。

②张文年坚持古法技艺,他所制宣笔小至口径仅0.5毫米,大至笔杆长达1米,刚柔并济,羊毫、狼毫皆可成锋。

③暗黄灯光下,长条木桌上,宣笔半成品依次摆放。张文年(见图)戴上眼镜,就着一碗水胶,低下头,小心翼翼地修笔。只见他一手握住笔杆,用力捣向水胶,待笔头完全浸湿后,再用手反复脱胶,直至干湿适中。紧接着,左手捏笔,右手拿刀,一根根挑出断了“锋”的笔头。“千万毛中拣一毫”,既考验眼力,又需要耐心。

④“一支宣笔,修一次,就得晒一次。如此反复三遍,修笔这个步骤才算完成。”拿着刚刚修整成型的紫毫笔,张文年笑着说。而晾晒,也有些讲究。不能在阳光下暴晒,否则笔杆会裂开。

⑤安徽宣城宣州区溪口镇,穿过一条寂静小巷,一座古朴小院映入眼帘,那是张文年的宣笔作坊。

⑥今年52岁的张文年,15岁与笔结缘。“小时候放学后,常在父亲的笔厂里写作业。写一阵子,就抬头看一会儿父亲做笔。”为了传承好父母倾注了一辈子心血的手艺,张文年特别“较真”。笔料不合适,就到深山密林找寻;笔头不顺滑,就一根一根梳理。炎炎夏日,他仍每天制笔近10个小时,心平气和,不急不躁。2012年,张文年成为宣笔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⑦宣笔一支,心圆管直。如今的宣笔品种,达300多种,依照原料可分为羊毫、狼毫、紫毫和兼毫,而按软硬程度,又有软毫、硬毫之分。紫毫笔为山兔毛所制,笔锋挺劲,不失柔转,适宜书写小楷与草书。

⑧张文年介绍,宣笔制作,不仅选料严格,更注重工艺。一支合格的宣笔,需经历选料、水盆、装套、修笔、刻字、检验包装等六大工序100多个环节。技艺复杂,非一朝一夕之功。“好毛出好笔,若是毛料没选好,则意味着基础没打牢。而制作一支宣笔至少得花1个月,溪水浸泡,日光晾晒,自然天成。”

⑨在所有环节中,水盆直接影响笔头的好坏。“先要用手一点点把毛撕开,梳理整齐,攒成一团。”张文年说,“再将毫毛放在石灰中浸泡3天,去除油脂。待笔头圆直光滑,就能用蚕丝进行扎笔了。”笔杆刻字的手艺,半年能成,而水盆之功,则至少要3年。

⑩恢复古代流传下来的名笔样式,也是张文年的追求之一。唐代鸡距笔,笔锋短小犀利,因形似鸡爪后面突出的距而得名。上世纪80年代末,马鞍山博物馆工作人员带着一支样笔上门,想要寻求仿制。“我们一眼就认出是支紫毫,笔杆用的是湘妃竹和牛角。”张氏父子四处寻找、反复试制,3个月后,终于仿制成功。

⑪张文年做过上千支笔。小至口径仅0.5毫米,用作绘画虫鱼,大的笔杆都有1米长,适宜潇洒泼墨。对他来说,最难的,莫过于制作一支让书画家中意的笔。

⑫“不同的书画家,对笔的要求也不同。有的喜欢硬毫,锋芒显露;有的偏爱软毫,笔画丰满;甚至有书法家提出‘携带方便’的需求。”张文年制作的“子母笔”应运而生。母笔大,子笔小,子笔藏于母笔笔杆之中。二者用材不同,软硬皆有,宜书宜画。

——选自《人民日报》

1本学期,我们探究了新闻的相关知识,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通讯的特点。

2读了全文,你认为张文年在制笔过程中特别强调了哪些方面?

3文章第段、第段两次写到“小至口径仅0.5毫米,大至长达1米”,有什么作用?

4通讯与消息相比,有明显的思想主题和情感倾向。试分析选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我发现了____________的美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盐对大海说:“妈妈,我想永远舒舒服服躺在你的怀里,永远不离开你。”

大海说:“孩子,你如果永远躺在妈妈的怀里,那你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