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而真切。

B.在古代汉语中,“亭午”“四时”“始龀”“烽烟”的意思分别是正午、四季、七八岁、战争。

C.《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英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三十年的时间写成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D.“在这种敌我双方对峙的危急时刻,身材高大是他最大的优势。”这句话的主干是:身材高大是优势。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使(chà)             簌簌             栅栏             目伤怀(chù)

B.奔(sàng)             交御             擦拭             于中(yù)

C.跚(pán)             马褂             惦记             祸不单(xíng)

D.质(diǎn)             渡江             瞩咐             不能自(yǐ)

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已而细柳军。   之:到,往。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B. 两岸连山,略无处。 阙:同“缺”,缺口   (《三峡》郦道元)

C. 所以动心性。   忍:使坚忍 (《孟子》二章)

D. 以顺为者,妾妇之道也。 正:正确 (《孟子》二章)

4、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明上课总是精力不集中,几乎每节课都心无旁骛,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B. 不要一听到别人谈论自己的缺点就气冲斗牛,应该首先检讨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得不够。

C. 她向来做事果断,我就喜欢她这种斩钉截铁的作风。

D.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要人人都墨守成规,我们的校园就会更加和谐。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课外古诗《赠范晔》,回答问题。

赠范晔

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注释]①驿使:古时传递公文的人。②陇头人:指范晔。③一枝春:此处指一枝梅花。

江南春早,梅花绽放。诗人寄与友人范晔的是“一枝梅”,却为何在诗中写为“一枝春”?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蒹葭萋萋,_____。(《诗经•蒹葭》)

②怒而飞,_____。(《庄子•北冥有鱼》)

③复行数十步,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

②陆游《卜算子•咏梅》表现梅花志洁高尚,虽历经艰辛,也不趋炎附势,坚守节操的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渭州” “五台山”“二龙山”“六和寺”对鲁达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请根据示例,简要概括人物在相关地点发生的主要事件。

①渭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五台山:剃度出家,改名鲁智深,因不守清规戒律,大闹五台山,被长老撵走。

③二龙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六和寺:大彻大悟,安然圆寂。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

①父亲说,你妈现在不中用了,在家门口都迷路。母亲小声争辩,是夜里黑,看不见嘛。

②母亲去亲戚家做客,当夜搭了顺路车回来,车子停在离家半里路的河对岸,过了新修的桥,就到家了。可她却找不着回家的路,稀里糊涂踏上了相反的路,越走离家越远,幸好遇到晚归的村里人,把她送回家。

③母亲老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她再也没有从前的利索和能干了。我看着母亲,百感交集,想起了多年前与她相关的一件事,我一直觉得它是奇迹。

④那年,我在外地上大学,第一次离家上百里,想家想得厉害,便写了一封家书。字里行间满是孤寂,如迷途的羔羊,似形单影只的孤雁,像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孤舟……母亲不识字,让父亲念给她听,她竟一刻也坐不住了,决定坐车去学校看我。

⑤母亲是从未出过远门的,大半辈子只圈在她那一亩三分地里。可她决心已下,任谁也阻拦不了。她去地里拔了我爱吃的萝卜,烙了我爱吃的糯米饼,用雪莱烧了小鱼……临了,母亲又去和邻居婶借做客的衣服——一件鲜艳的碎花绿外套。母亲考虑得周到,她不想让在大学里念书的女儿丢脸。

⑥左挎右掮的,母亲上路了。那时去我的学校,需要在中途转两次车。到了终点站还要走十来里路。我入学报到时,是父亲一路陪着的。上车下车,穿街过巷,直转得我头晕,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记不住路。

⑦然而我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却准确无误地摸到我的学校。我清楚地记得,那是秋末的一天,黄昏降临了。风起,校园里的梧桐树,飘下片片金黄的叶。最后一批菊花们,在秋风里,掏出最后的一把热情,黄的脸蛋红的脸蛋,笑得满是皱褶。我在教室里看完书,正要收拾东西回宿舍,一扭头,竟看见母亲站在窗外,冲着我笑。我以为是眼花了,揉了揉眼,千真万确是母亲啊!……她穿着鲜艳的碎花绿外套,头上扎着的方格子三角巾,被风撩起。黄昏的余晖,在母亲身上镀一层橘粉,她像是踩着云朵而来。

⑧那日,我们的宿舍,过节一般。女生们个个都有口福了,她们咬着母亲带来的大萝卜,吃着小鱼,还有糯米饼,不住地说,阿姨,好吃,太好吃了。而母亲,不大听得懂她们说的话,只是那么拘谨地坐着,拘谨地笑着。那会儿,一定有风吹过一片庄稼地,母亲淳朴安然得犹如一棵庄稼。

⑨一路之上,母亲是如何上车下车,又是如何七弯八拐到达我们学校的,后来,她又是如何在偌大的校园里,在那么多的教室中,一眼找到我的,这成了一个谜。

⑩我曾问过母亲,她始终笑,不答。现在我想,这些问题根本无需答案,因为她是母亲,所以她的爱能踩着云朵而来。

【1】文章第③段写到“想起了多年前与她相关的一件事,我一直觉得它是奇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件事。

【2】细读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要那么细致地描述书信带给人的感受。

【3】第⑦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4】赏析下面的语句。

黄昏的余晖,在母亲身上镀一层橘粉,她像是踩着云朵而来。

【5】给文章拟一个既能吸引读者,又能含蓄表达文章主题的标题。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父亲丢了快表,他埋怨着翻腾着,心急火燎的四处寻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父亲离开后,儿子进屋,不一会就找到了表。父亲问:怎么找到的?儿子说:我就安静地坐着,一会儿,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感悟和思考?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