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xiè )考dìng 息敛声(bǐng

B.zǎi味(xīng xùn 摩肩接zhǒng

C.刻(juān lòu邪( 乏其身(kòng

D.裁(zhòng 黑(yǒu红(fēi 无消息(yǎ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洗涤             台痕             难以致信             坦荡如砥

B.漫延             秀颀             长途跋涉             自出心载

C.赋闲             愚钝             和颜阅色             无动于衷

D.喧嚣             遒劲             络绎不绝             油光可鉴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陕北民歌“信天游”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多用比兴手法,形式活泼,极具感染力。

B.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中的“金吾”是古代的官职名称。

C.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我们学过的有《马说》(韩愈)、《卖油翁》(欧阳修)、《卖炭翁》(白居易)等作品。

D.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被奉为经典,与《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为“五经”。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签订               枢纽                 无暇一顾             残绝人寰

B.题跋               慷概                 因地制宜             旁逸斜出

C.遗嘱               旋风                 络绎不绝             黯然失色

D.狼藉               延续                 振耳欲聋             粗制滥造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野  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说说你对“徙倚欲何依”中“徙倚”一词的理解。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补充完整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3)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三国演义》语段,回答问题。

A于十一月二十曰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洗足散发,来到坛前,吩咐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众皆领命。他缓步登坛,观谵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A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将近三更时分,怨听风声响,旗幡转动。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同东南风大起。

语段中的A指的是 _______,从上述 _______(故事情节)中,可以看出他的形象特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除去《草船借箭》,请再写出关于这个人物的一个故事 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凡人的尊严

送儿子去安排他的住宿,儿子的新学校位于上海最紫华的地段;宿舍是在校外的,一幢想必是孤岛时期建造的老上海大楼里。大楼有着厚重的石砌外墙,坚实庞大的构架,线条简洁,具有西方古典复兴式风范,楼洞的双开门拱楣上有雕刻,稍带了巴洛克的华丽,只是年代久远,有些磨损。

儿子和他爸爸提着行李进了楼洞,因为街边没有停车位,我只能留守在车里等候。我想把车再开到靠边一些,不要影响了路上的行车才好。可是街沿边站着一个中年男人,我的车贴近他时,他也不移动寸步。心内就对这个中年人很是不满,站着不走看风景,也不必如此逼近车道。

他瘦削而微黑的而庞上有几近深刻的皱纹,并不太大的眼睛坚定地看着马路对面的远方,目光竟纹丝不动。心里一惊,随即发现他手里还有一根细棍,红白荧光条纹,夜间发亮的那种。顿时明白,他是一个盲人。兴许已经站了良久。对面是江西路岔口,也许,他要过马路,但车流如水,汽车的轰鸣声没有停止过一秒,他的听觉一定告诉他,他过不去。

于是打开车门,走到他身边问:先生,你要过马路吗?

他立即侧耳向我,脸上露出笑容:不是,我在等人。

果然是盲人,只是站得太靠车道,不安全。刚想告诉他迟后一步,却听他开口道:请问,现在几点了?

一口纯正的沪语。我拿出手机看:现在是十点五十分。

哦,谢谢你啊!那再请问一下,马路对面是不是云南路?有没有一个车站?他又含笑询问,态度谦逊有礼,语气却没有一点卑琐。

“云南路离这里还有一站路呢。”我拉起他的手指向右边。他点头微笑道谢,便不再说话。

我有些放心不下,倘若与他相约的人说好是在云南路的某个车站等,那么他站在这里,岂不永远等不到?我说:你是想去云南路吗?还有好几个十字路口呢。你等的那个人有没有手机?我给你拨个电话给他吧。

他说有,随即报出一个电话号码,报完又补充道:谢谢你啊!我会给你钱。电话拨通,是一位男士,我说:请问,您是不是要去见一个……我不知道如何说下去,他就站在我身边,造次的称呼会不会对他不尊重?却听见他在一旁提示:见一个盲人。

他自称盲人,十分坦然。我赶紧对电话说:请问您是不是要去见一个盲人?

得到肯定回答后,便对电话中人说,他要等的盲人正在江西路口延安东路270号门口。挂上电话,告诉他,他要等的人很快就到,至多十分钟。他连道谢谢,手里早已捏着两个准备好的硬币递给我。

我说不要,便朝车上躲去,他长长地伸着手,却是无法追着我给钱。最后,许是感觉我已经走开,便朝着我的方向又微笑着道了声谢谢。然后扭头,继续安静地“眺望”着远方,等待着他相约的人。

我就坐在车里,隔着挡风玻璃看离我只三米远的他。他可真不像个盲人,他的眼睛不是那种显然失去视觉的一双黑洞,也没有戴那种欲盖弥彭的墨黑眼镜。他的衣着质地并不华贵,却干净,颜色还鲜亮,他一定是希望以健康良好甚至帅气的形象示以世人。可适才他还坦然地提示我,我可以把他称为“一个盲人”,他好像并未因此而自觉低人一等。他在接受我的帮助时,更不忘及时告诉我,他会给钱的,并且早早地把两块钱准备在手里。也许,他最担心的就是那些所谓的健康人的误解,他想让我知道,他不是一个乞讨者,他不需要施舍,他只是身体残疾,可他一样有着独立的人格和自尊。

这么想着,我就觉得,他称得上是一名绅士,谦逊、明智、坦然,并且自尊的绅士。

我无法猜测这个年似五十的盲人的出身和学养,想必他是住在延安东路后面某条弄堂里的居民,一个最普通的上海人。然而,一个双目失明的残疾人都可以有着如此的尊严,即便只有两块钱的卑微的尊严,亦是见诸着一个有尊严的人的品格,如此,便让我不由地对他心生敬重。

倘若这个大都市里每一个健康的市民们,都具备了如此高贵优雅的绅士风度,倘若大都市怀拥的市民们,每一个都是如此的自尊而省明,这个城市,才真正不愧为一个百多年文化积淀下来的文明优雅的城市吧。

五分钟后,一个年轻男人从江西路过马路,与中年盲人接上头,然后搀扶着他走了。我终于放下心来,那会儿,我忽然为自己身为这个城市的市民而感到略微的骄傲。只是暗觉奇怪,这份骄傲的情绪,未曾从盛大的庆典抑或101层的中国第一高楼上得到,而是来自一个盲人。

儿子的爸爸从楼洞里出来,由他坐在车里,换我上楼“视察”儿子的宿舍。毕竟是老建筑,近百年的风雨沧桑并没有使它腐朽变质,宽敞的走廊,洁净的电梯,红漆地板的房间,没有双层叠铺,而是一张单人床、一架书橱、一张书桌组成的个人空间,比现今普遍住房高出至少一米的屋顶,使六人的房间丝毫不显拥挤……儿子的床铺临窗,窗外是车水马龙的延安路,侧过视线往东看,就是万国建筑博物馆的外滩,老上海的标志,将在儿子十六岁以后的高中生涯,与他咫尺相伴。

(文/薛舒,有删减)

【1】文中哪些内容可以体现凡人的尊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理解画直线句子的含义。

【4】文章首尾两段详细描写儿子宿舍有什么作用?

【5】我们生活的城市也有很多人自尊而省明,让我们感到骄傲,请记述他们的故事。(不超出所给字格)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请以“ 让我如此美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自信"“微笑”“勤学”“他”……。)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500字:⑤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