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的文明底色、文化符号、故事人物、标志性事件、民族精神,各有丰富内容又相互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B.去海边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站在风口浪尖上。
C.近期强降雨影响范围内的江河尚未完全退水,新一轮降雨过程又接踵而至。
D.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让人工智能教育名副其实。
2、下面情境中,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飞机即将进入跑道起飞,机长要求乘客关闭所有电子设备,这时有一位乘客还在用手机玩游戏,空姐走过去劝阻他,她应该这样说:
A.请注意自己的行为,你已经违反了航空安全条例。
B.用手机玩游戏虽然非常有乐趣,但你没想到飞机和乘客的安全吗?
C.请你立即关机,你想害死大家吗?
D.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请关闭您的手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做什么事情多是漫不经心的,光是修改雕塑的细节部位都十分仔细,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B.秋天到了,行将就木的落叶任秋风卷起,到处飘零。
C.靠近岩石的边缘向下一看,他突然感觉目眩神迷,眼前的大地在来回晃动,他的身体也跟着晃动起来。
D.面对疫情肆虐、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等错综复杂的风险和挑战,中国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彰显大国担当。
4、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辍学(chuò) 不逊 (sūn ) 杳无消息(yǎo) 滞留(zhì)
B.禁锢(gù) 踱步(dù) 深恶痛疾(wù) 遒劲(qíu)
C.翘首(qiào) 屏息(bǐng) 濒临绝迹(bīn) 俯瞰(kàn)
D.悄然(qiǎo) 轩榭(xiè) 络绎不绝(yì) 盎然(àng)
5、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说说你对颔联中“争”“啄”的理解。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6、句子积累一默写句子。
《北冥有鱼》(节选)
《谐》之言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7、阅读名著节选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毛泽东读过许多关于印度的书,对于那个国家也有一定的看法。主要的一点,就是认为印度不经过土地革命是永远不会实现独立的。他问我关于甘地、尼赫鲁、查多巴蒂亚以及我所知道的其他印度领袖的情况。他知道一些美国的黑人问题,把黑人和美国印第安人所遭受的待遇,跟苏联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相对照。我指出美国的黑人和苏联的少数民族在历史和心理背景上有着某些很大的不同,他对此也表示有兴趣。有兴趣——但是并不同意我。
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我有一阵子每天晚上都去见他,向他采访共产党的党史,有一次一个客人带了几本哲学新书来给他,于是毛泽东就要求我改期再谈。他花了三、四夜的功夫专心读了这几本书,在这期间,他似乎是什么都不管了。他读书的范围不仅限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而且也读过一些古希腊哲学家、斯宾诺莎、康德、歌德、黑格尔、卢梭等人的著作。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记者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
B.《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它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很多红军领袖的情况,它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C.《红星照耀中国》所记录的内容是经过作者斯诺筛选的事实,体现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主观评价。
D.《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军事小说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2】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毛泽东主席有怎样的特点?
【3】《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本书相关内容阐述理由。
8、阅读《地震是怎样发生的》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9分)
要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很大的实心椭球体,它的半径长约6370公里,从赤道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738.14公里,两极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356.76公里。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根据其物质状况大致可划分为三层:最外面的一层叫地壳,中间一层叫地幔(或叫中间层),最里面的核心部分叫地核。假如把地球比做一个鸡蛋的话,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白,地核相当于蛋黄。
地壳主要由一层一层的岩层构成,平均厚度约33公里。地壳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层,下层主要为玄武岩,一般厚约10公里,是一个布满全球的圈层。上层主要为花岗岩,这是构成大陆的主体。
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为2900公里。它的上部也是一些岩石,主要是超基性岩(如橄榄岩)和榴辉岩。岩层之下的地幔物质,温度很高,具有塑性,在力的长期作用下,以一种半粘性流动的形式,缓慢的改变形状。
地核在地幔之下,半径约为3470公里,其外部表现出液体的性质,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为1000公里的固体内核。
科学分析表明,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层里,其中以离地面20~30公里的地方发生的地震最为常见。
地壳和地幔的岩石层里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这是由于那里的岩石在力(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破裂,这个破裂处就是震源,地震活动便从这里开始。
我们可用两手弯曲一根木棒,当力大到一定程度时,木棒的弯曲处便会破裂,在其断裂的一刹那,两只手会感到振动。木棒的破裂处就是震源,感觉到的振动便是地震。
钢硬的岩石为什么会像受力的木棒一样破裂呢?首先,因为它是钢硬的,所以才会破裂,其次是有力作用在它身上才能使它破裂。在地下,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力的作用,而且这些力会在某些地方积累增强,当增大到岩石承受不了时,就会发生破裂。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地壳运动。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会引起断裂变动,这种变动是地震发生的主因。地球上90%以上的地震都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变动造成的。此外,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也可造成地震,但其数量少、规模小。我们要预报预防的主要是前者。
【1】依据本文的介绍,请说说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用原文回答)(2分)
【2】作者在写了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后,为什么又写了“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也可造成地震,但其数量少、规模小”这样一段话?(4分)
【3】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9、阅读下来文字按要求作文。
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岸还在;假如命运摧残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沉沦,春还住;生活中总会有无尽的烦恼,请不要悲观,因为路还在,梦还在,爱还在,阳光还在……
请以“只因 还在”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及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