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词语迷宫】

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追(sù)中国诗歌的源头,那里伫立着一部《诗经》,那些或恬静,或激昂的文字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美的一部分。

B.桃子湖的四季美如画,春季,嫩柳吐绿,各种花次第开放;夏季,荷花摇曳,植物开始育(yùn)果实;秋季,菱香四溢,香飘满湖;冬季,银装素裹,各种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C.青少年沉迷于电子产品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且不论它们是否有辐射,危害到健康;光是那份纵欲成瘾之态,也将成为他们健康成长路上最大的羁(pàn)。

D.芒种时节,麦子始熟,田野里(mǐ)漫着新麦的清香。置身其中,不禁萌发出要抓一把新麦送入口中的念头。

2、下面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这篇小说回忆了鲁迅十一二岁时同小伙伴们一起去平桥村看社戏时的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农家少年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老生、小旦、小生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年轻女子、年轻男子。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按所配音乐的性质分为风、雅、颂类。“风”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颂”是祭祀乐歌。

D.柳宗元,字子厚,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小石潭记》抒写了因贬官而产生的忧伤之情。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代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饮酒》的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他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C.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D.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出自《孟子 告子下》。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客《朗读者》的耄耋老人许渊冲,是一位著作等身的翻译大家。

B.近日,台湾一架小型飞机降落时滑出跑道,如果滑入一侧的大海,后果将不堪设想

C.坐公交车给年纪大的人让座,这种尊老爱幼的行为无可厚非

D.曾经的《亮剑》,当下的《人民的名义》,在弘扬正能量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请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呈现的画面。

2请从情感的角度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按原文默写

①将所要求默写的内容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坐观垂钓者,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周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秦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⑤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⑦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⑨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⑩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大道之行也》)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小语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下面的读书卡片,请帮他填充完整并找出错误一项。

读书卡片

作品:《经典常谈》

作者:

作品内容:

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C.《说文解字》篇是我们学习、研究古汉字体系,探究汉字起源的重要参考书目。

D.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1)补写处读书卡空缺部分

(2)上面读书卡片作品内容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3)小语在阅读《<诗经>第四》一章中,对“诗言志”即诗歌的育人作用产生了兴趣,制作了下面的表格。请根据名著内容以及你的语文素养积累,帮他补充完整。

原句

原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他把桃子送给我,我以李子回赠他。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渊,就像脚踏薄冰。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的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显示,使用过短视频的未成年人占65.6%,没有使用过短视频的比例为34.4%。分组比较发现,女生比男生高4.2个百分点;城市未成年人比农村未成年人高3.8个百分点;初中学生用过短视频的比例更高,初一学生比例最高(70.3%),小学四年级学生使用短视频比例最低(55.7%)。

图片一                                                          图片2

材料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斌艳认为,短视频与生俱来就有很强的吸引力,人们对短视频上瘾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有两个原因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一是算法推荐下的不知不觉沉入。本来以为看一个视频用的时间很短,但这个一看完,马上就有新的推过来,不知不觉就开始看下一个了。在算法推荐下,相关内容不断地自动推送过来,人们特别容易被推荐内容带进去,沉浸其中。二是内容的贴近性。短视频多为网民自拍上传内容,很多是家长里短的日常,这样的内容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有强烈的体验感和代入感,很多时候看这些视频就如同拉家常和陪说话。这种陪伴感满足了很多人渴望交往的需求。

材料三

在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蔡海龙看来,优秀的短视频作品可以作为某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长期沉迷于刷短视频除了直接影响视力之外,还容易使青少年陷入信息茧房,难免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短视频中的泛娱乐化倾向会影响青少年对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认同,一些网红主播的言论可能会误导青少年的发展偏离正确的方向。

北京初中生家长李楠告诉记者,人在刷短视频时很容易沉浸其中,时间不知不觉就溜走了。未成年人在这方面的控制力尤其不够,她周围就有不少朋友的孩子沉迷短视频,甚至半夜偷偷躲在被窝里刷。而且,现在短视频的内容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有一些并不适合未成年人。因此,她虽然不限制女儿刷,但会提前跟女儿约定好刷短视频的时间,也会对观看的内容有所限制。

材料四

2022年5月9日发布的《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中提出,优化升级青少年模式,网站平台应在现有青少年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品模式和内容呈现方式,持续增加适合未成年人的直播内容供给,针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一些短视频平台进行了不同的内容推荐。比如将年龄设置为6岁,会刷到各种幼儿动画和居家安全儿歌等教育内容;将年龄设置为9岁后,会出现各种儿童影视,以及黏土教程、历史文物科普等学习内容;将年龄设置为16岁后,被推荐的视频内容就成了篮球实用教程、板绘技巧、美食教程等更适宜的内容。

规范青少年使用短视频更关键的是家长与学校一起努力,家长要及时给孩子设置青少年模式,同时也要想办法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更要关心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让孩子通过真实世界的交往、运动、兴趣等,更多地投入到现实生活中,让他们关注和关心身边的人,多进行现实中的互动和交往。

[注]①信息茧房: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1】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通过对未成年使用短视频的调查可知,初中阶段是使用短视频的高频阶段,尤以初一学生为盛。

B.短视频相关内容会不断地自动推送,这种基于算法的推荐,也是人们对短视频上瘾的原因之一。

C.短视频平台出现泛娱乐化倾向,网红主播的言论会误导青少年的发展偏离正确的方向。

D.规范青少年使用短视频需要网络平台进一步优化升级青少年模式,但家校共同努力更为关键。

【2】阅读材料三,说说长期沉迷于刷短视频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3】小峰是八年级的学生,因过度刷短视频而影响了身心健康,作为好朋友的你,会如何劝说他合理使用短视频?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劝说。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先生收藏了藤野先生订正过的讲义,因为这些讲义中留存了许多珍贵记忆。在你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中也有许多记事本、作业本、改错本、课堂笔记本、日记本……那些大大小小的本子上,记录着你的生活,寄托着你的情感,见证着你的成长,承载着你的梦想……

请你将“那 本上,满是回忆”补充完整,写一篇65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