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游逛       丘壑       国殇       重峦叠障

B.斟酌       婆娑       愚屯       殚精竭虑

C.擅长       镌刻       窒息       自出新裁

D.缄默       罅隙       题跋       摩肩接踵

2、下列文言语段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于河,二石兽并沉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A. 圮:倒塌   B. 焉:句末语气词   C. 阅:经历   D. 棹:划船

3、下列各加点词语的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这位“最美科技工作者”身材消瘦,胡子拉碴、不修边副,唯有一双眼睛闪闪发亮。

C.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D.我们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       

①归结起来,有两种态度是正好相反的。②前者是错误的,注定会失败;后者是正确的,必然会胜利。③人们对待事物运动的力量可以采取种种不同的态度。④一种是积极疏导使之顺利发展。⑤一种是堵塞事物运动发展的道路。

A.③⑤④①②

B.①②⑤④③

C.①⑤④②③

D.③①⑤④②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两首诗的首联所描绘出的景象意境各异,[甲]诗轻快明丽,[乙]诗则雄浑壮阔。

B.[乙]诗颈联道出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友人以安慰和鼓舞。

C.古诗常以“蓬”喻漂泊在外的游子,[甲]诗将孤身远行的自己比作“孤蓬”。

D.[甲]诗的尾联运用动作描写,[乙]诗的尾联则劝慰友人分别时不应有儿女之态。

【2】这两首诗皆含依依惜别之情,除此以外,[乙]诗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提示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___________________,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4)杜牧在《赤壁》中逆向大胆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假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傅雷家书》中傅雷在信中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傅聪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观秦兵马俑

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风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中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

③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⑤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⑥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颌,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这些兵马俑的。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

⑦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他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时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来,奋勇地向前奔去。他们一飞出大厅,看到河山大地花团锦簇、人们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

⑧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

⑨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

(摘自《季羡林散文选》,有删改)

【注】①九天:喻皇宫。②阊阖(chāng hé),指宫门。③冕旒(miǎn 1iú):这里代指古代帝王。

【1】通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游踪

所见(所想)

所感

(1)________

丰富的历史遗迹,灿烂的诗歌文化

似乎有一点骄傲的意味

秦兵马俑馆小厅

(2)____________

骄傲的意味浓烈起来了

秦兵马俑大厅

规模宏大、形态各异的兵马俑

(3)____________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充满活力、兴奋昂扬的情感基调。

B.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与第②段画线诗句表达的意境是相同的。

C.第②段末尾的省略号隐含的意思是:在西安,引发思古幽情的历史遗迹与脍炙人口的诗歌还有很多。

D.第④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在驶向秦俑馆路上的情形,引出下文对秦兵马俑的所见所感。

E.第⑥段末尾画线句强调的意思是“不知道到底要怎么称呼、评价那些兵马俑才恰当”。

【3】品味第⑦段画线句的妙处,写一段赏析文字。

【4】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为什么①~③段却详写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的理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在2020年“五四”青年节,“哗哩哔哩”网站发布一段名为《后浪》的演讲视频,寄语年青一代:“青春是善良、勇敢、无私和无所畏惧,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青春,有太多美好的故事;青春,引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和思考。

请从下面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请以“我的青春故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2)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青春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②不得套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单位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