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B.根据说明文语言特点的不同,说明文可以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
C.“孟夏草木长”,“孟夏”指夏季的第一个月。古人把四季的每一季节都分成孟、仲、季三个阶段,然后再依次分别代称月份。
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2、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
A. 能吃不到这样新鲜的东西么?
B. 肯定吃不到这样新鲜的东西。
C. 应该吃不到这样新鲜的东西。
D. 能否吃到这样新鲜的东西?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B.当老师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悦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C.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D.你们为了沿线的人民能够喝上好水,舍小家为大家,这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沿线人民、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你们。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作者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B.《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C.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词选自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渔家傲》。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鸾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早兴①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农体乍轻。
睡觉②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释]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史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乙]诗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冬天过去,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小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小鸟也不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C.[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作者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
D.[乙]诗中,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了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2】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
6、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8)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重峦叠嶂,隐天蔽日,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10)但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7、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请你据此完成下面内容。
任务一:方法探究
方法提要 | 阅读任务 |
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 | (1)学完《<诗经>二首》以后,小文对《诗经》的表现手法十分感兴趣,请你阅读《<诗经>第四》这一章节,向小文具体说明《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2)小语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 ) A.《说文解字》第一 B.四书第七 C.《周易》第二 D.辞赋第十一 |
任务二:主题探究
(3)班级开展“读经典的意义”主题探究活动,你刚读完《经典常谈》一书,请你结合本书的内容,说说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
8、(三)阅读选段,完成小题。
读书重在选择
潘裕民
①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②读书要有所选择,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也许有人会说,博览群书被古人提倡,现在我们为什么非选择不可?我们知道,西潮东渐以前,中国有的学者曾有“读尽天下可读书”的抱负。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有很大差别。古时书少,很多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简意赅。即便是古代散文,篇幅 也不是很长,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
③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一生读书无数。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去参观国会图书馆,图书馆的人因其藏书量大而骄傲,同去参观的人也无不为之惊叹,只有钱钟书一个人默不作声。图书馆的人问他有何观感,他忍不住笑着说:“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这话看上去风趣,却是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19世纪英国作家罗斯金就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
④毛泽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领导人,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书”,不在择读之量,而在择读之内容与效果。毛泽东的择书,排在前三位的是哲学、马列和文史,尤其在他晚年时,仅《红楼梦》就阅读和收藏了20种不同版本的线装书。当然,那些与他的实践活动关系不大的书籍,他也有选择地阅读了很多。
⑤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都是“有益”的。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更要有所选择。美国哲学家阿尔考特曾说过:“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都有许多建议,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书是有等级的,有好坏之分。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他所著的《论衡》一书就属于“为世用者,百篇无害”的好书,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藏。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所以,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别林斯基也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⑥如此说来,读与不读、粗读与精读,都要有所推敲。何况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者不知道读哪种好。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另外,在内容、文字等方面也要有所选择,学会取舍。
⑦“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学会选择,在面对同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
(选自《中国教育报》2016年3月14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对于如何选择读书,作者提出了哪些意见?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3】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 古时书少,古人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图书种类繁多,长篇巨制铺天盖地,博览群书是无法做到的。
B. 毛泽东爱读书,会读书,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书”,不仅在选择读之量,而且在选择之内容与效果。
C. 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读不合适自己的书不但“开卷无益”,反而比不阅读的坏处还大。
D. 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捧着这样的书籍从头读到尾,就是浪费时间。
9、江梦南,湖南郴州市宜章县人,半岁时因病双耳失聪,她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持之以恒勤奋求学,最终考上清华大学的博士。对于她来说,人生的每一步仿佛都是“困难模式”,但她却凭借着惊人的努力一路逆袭。据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介绍,江梦南做的模型,其效果已经达到了世界级水准。
郴州女孩江梦南的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或思考?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难忘……
请以“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的真实姓名;
(3)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