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B. “这些网络游戏就是化了妆的魔鬼,是在教唆犯罪。”一位参加过网络游戏测评的教育界人士义愤填膺地说。
C. 在新农村建设中,某些地方政府不是因地制宜,而是大拆大建,把好端端的民心工程变成了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D. 索契冬奥会上,与短道速滑带来的激情不同,花样滑冰的别样舞美给观众一帆风顺的感受。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兀自(wū) 潺潺 (chán)
B. 濯洗(zhúo) 澄净 (chéng)
C. 荡漾(yàng) 茅檐 (yán)
D. 融化(róng) 心幕 (mò)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宽慰 落幕 荔枝 叹为观止
B.撺掇 元霄 枸杞 戛然而止
C.皎洁 过瘾 吆喝 顾明思义
D.踊跃 橄榄 助兴 兴高彩烈
4、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美妙的故事犹如一部交响乐,结构、背景、人物、类型和思想融合为一个天衣无缝的统一体。
B.杨绛先生的闭门读书不是消极避世、不通人情世故,而是“追求精神享受”。她说:“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C.杜牧《清明》中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至于行人怎样闻讯而喜,怎样找着酒家等等,并没有写出来。他把这些想象的空间都留给了读者。
D.在改革发展的时代,我们年轻人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迎接挑战。
5、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诗歌体裁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同的是( )
A.《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B.《春夜洛城闻笛》
C.《游山西村》
D.《竹里馆》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但抒发的情感却并不完全相同,请加以分析。
6、文言诗文填空。
(1) ,零丁洋里叹零丁。
(2) ,衣冠简朴古风存。
(3)俄顷风定云墨色, 。
(4) ,吟鞭东指即天涯。
(5) ,自将磨洗认前朝。
(6)伤心秦汉经行处, 。
(7) ,雨脚如麻未断绝。
(8)潭中鱼可百许头, 。
(9)《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中词人范仲淹揭示守边将士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10)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其中最能表现劳动者艰辛的句子
是: , 。
7、你觉得《昆虫记》里的语言“干燥”吗?请结合以下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一:别的人非难我的文体,以为没有教室里的庄严,不,还不如说是干燥。……据他们说,我们的说话要晦涩,这才算是思想深奥。——法布尔《荒地》
材料二: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昆虫记·螳螂捕蝉》
8、阅读《昆虫记》节选,完成各题。
①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②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③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看见它们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④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⑤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⑥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⑦有一回,我借来两支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将它放在门外的梧桐树下,我们很小心地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
⑧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
⑨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⑩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1】蝉能歌唱源于它怎样的身体构造?
【2】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3】简要概括第⑦至⑩自然段作者做的实验,并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治学态度。
9、请以“聆听”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3)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