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生命如水,浩浩荡荡。也许有时会变得浑,但生命之水会在浩荡之中再次变得清 chè,变得博大,变得浩瀚无 yín。在阳光的照耀下,可以升腾为天上的云彩,也可以化作雨露,给干的土地以绿色的希望。

根据拼音写汉字及给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撤              zhuó       

B.澈              zhuó       

C.彻              zhuó       

D.澈              zhuó       

2、下面四个句子,说明不严密,不准确的一句是(   )

A. 大拱的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B.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C.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D. 全桥结构匀称,和四面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他们绝不是那些只知道怀古伤今的人可以比得上的。

B.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恢宏的艺术宫殿。

C.墙上挂满了名人字画,其实他什么也不懂,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D.上海市的新老建筑和谐衬托,相得益彰,令人赏心悦目。

4、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手法,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借白杨树歌颂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记录了大量寓言故事,阅读寓言故事要注意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C.水南山北为“阳”,水北山南为“阴”。如“达于汉阴”中的“阴”就指汉水的北部。

D.“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借指战争;“中原乱,簪缨散”中的“簪缨”代指达官显贵。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1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离愁之沉重的字“________”,作者埋怨船“不管烟波与风雨”都要出发,这里的“烟波与风雨”指的是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要求把古诗文名句补写完整。(6 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忘我为人的精神,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亥杂诗》中阐明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能够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如古人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他们高洁的志趣和人格的坚持。(用《五先生传》中的两句话来填写)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请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根据《昆虫记》和《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任务单,填写①②③处的内容。

出处

《昆虫记》

《红星照耀中国》

对象

你们①_______

他们②_______

节选文段

高高的在我头顶上,天鹅飞翔于银河之间,而在地面上,围绕着我的,有昆虫快乐的音乐,时起时息。微小的生命,诉说它的快乐,使我忘记了星辰的美景,我已然完全陶醉于动听的音乐世界之中了。我感到生命的活力,这是我们土地的灵魂,这就是为什么我不看天上的星辰,而将注意力集中于你们的夜歌的原因了。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它的快乐和痛苦,比无限大的物质,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更让我无比地热爱你们!

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寄托着中国的将来。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发展,得到启发,在建设新世界中得到起应有的作用的机会。我这样说听起来大概好像是在说教,但是看到这些英勇的年轻人,没有人能不感到中国的人并不是生来腐败的,而是在品格上有着无限发展前途。

阅读批注

法布尔用拟人的手法,以生动热情的笔触表达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情节充分体现他们的优秀品质。

【2】就上述两个节选文段的内容,请你任选以下一个问题回答。

①自问世以来,《昆虫记》一直被公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传世经典,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请就你的阅读体会谈谈《昆虫记》获得如此殊荣的原因。

②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的序言里说:“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请结合整本名著的内容,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慢慢来,比较快

①网络性子急,带动一切急,时光更加飞快。就连天气预报,也前所未有地急切,三天两头预警,又是大风预警,又是寒潮预警;寒潮预警还分蓝色、黄、橙和红色预警。叫人心慌意乱,赶紧去买充绒量更高的羽绒服。随后发现其实没有那么冷,路边连冰碴都没有。真是“活久见”——这是又急又快又戳心的网络语言,当做感叹词用在这里,倒也不错。

②以前的冬季,又宽又长又缓缓。在一夜秋风凋碧树之后到耕牛遍地走之间,我们单知道西伯利亚寒流就要来了。下雪了。结冰了。我们都跃跃欲试,要在大大小小河塘的冰面上行走,小脸冻得紫红,鼻孔突突冒白气,不幸的是棉靴又湿透,回家得咬牙顶住大人的责骂,却更想要去偷偷摸摸地玩,屋檐下长长的冰凌,也要被我们打下来吃吃。老人总是在晒太阳。家里总是在备年货。腊肉腊鱼总是上午挂出去黄昏收进屋。裁缝总是如期而至,来家里,一住几天,帮我们翻新和缝制过年的新衣。弹棉花的匠人,也总是如期而至,家家户户床上的垫盖棉絮,也就眼看着蓬松如新。卖酒曲子的,也总是如期而至,只因过年大家都需要曲子做米酒。远方的表哥表妹们,也总是如期而至,只因冬季是走亲戚的时节。以前的冬季,仿佛一切活动都有预约,不急不慌,该来的,都会来。而冬季热闹的人间活动,愈发衬托出天地的疏阔迂缓:草丛是稀疏的,树林是疏朗的,晨星是疏落的。就这样,慢慢地,眨眼间却到了除夕夜,守岁到转钟那一刻,外面鞭炮齐齐地响起来。这里如果要叹一句“活久见”,那意思应该就是:一个人活得更长一点更慢一点,能够见到的有趣事物就会更多一点更细一点

③人生确乎不宜太急。

④意趣确乎急不来的。

⑤大约是 90 年代初期吧,我曾居住一个偏远的生活小区。有一天傍晚,我带孩子在楼下花园玩耍,看见一辆人力三轮车蹬进了小区。忽然,我发现,车上坐着的,竟然是北京作家王朔和刘震云,他俩正得意洋洋朝我笑,将我完全彻底地惊呆。不错,我们文联正在邀请全国著名作家参加一个文学笔会。可是怎么眨眼之间,这两位哥们就从北京来到了武汉并且来到了我家?作家就是有超人的想象力!原来,这哥俩在武昌南湖机场下飞机以后,异想天开,雇了一辆人力三轮车,从机场穿过武昌,再穿过长江大桥,再穿过汉口城区,再穿过空军王家墩机场,来到了汉口最西边的我家。一辆人力三轮,要蹬好几个小时,且三轮车夫仅凭一个人的力气,是蹬不过来的,这两位作家就与三轮车夫互换着蹬车,一段一段地,走走歇歇,嘻嘻哈哈,就这样,慢慢来,竟比较快,他俩成为率先抵达武汉的作家,且还有时间先来看望朋友。这份意外的惊喜,仿佛就在昨天。多少年过去,想忘都忘不了。这是怎样的意外与壮举呢?真是太有趣了!

⑥似乎,往往,慢慢来的事物,倒是你人生那个比较快的结果,也常常是那个比较牢靠的结果。而慢慢来,还不止是比较快,还不止是一种时间节奏,还不止是一种怡人的从容,更是一种往深刻里浸透的深邃。这种浸透,能够触及到你的灵魂,能够够在你灵魂里铭刻你的生物记忆,纵然外界总是刮着急急的流行风,也卷不走那个泰然自若的你,这叫活着。

(文/作者:池莉,选自《中国作家网》)

【1】“活久见”在文中出现两次。请结合第①段的内容和第②段末“活久见”的意思,概括第①段末尾的“活久见”的意思。

【2】阅读第②段,结合文题想一想:在作者的笔下,“以前的冬季”有怎样的特点。

【3】阅读第⑤段,你觉得王朔和刘震云两位作家的“意趣”表现在哪里?

【4】作者想通过最后一段文字告诉我们什么?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翻开书本,曾以为只是纸和墨的结合,细细品读,却看到了众生万象;步入自然,曾以为只是花和草的融合,慢慢欣赏,却尝到了人生百味;涉足尘世,曾以为只是人和事的组合,默默体会,却悟到了善恶美丑……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浅显的表面,蕴藏着深刻的内涵,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领悟。

请以“我终于读懂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3)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