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采用重章叠句,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B.游记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传达出敬畏生命、珍视自然的意识;《一滴水经过丽江》描写丽江的景物和人,赞美淳朴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
C.朗读课文要结合课文的文体特点进行。《回延安》是抒情诗,语调要舒缓低沉;《灯笼》《安塞腰鼓》都是散文,语调要高昂明快。
D.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比如《恐龙无处不有》运用了逻辑顺序,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大雁归来》则是按时间顺序写大雁归来时的情景、归来后的日常生活及联合迁徙。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类似这样的凄清和寂寞,就是“雨”给我们民族最早的先辈诗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②我们中国人最早写诗的时候,就注意到了雨,并把它写到诗里面。
③“雨”一直是我们中国诗人的老朋友。
④比如《诗经》里的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说的就是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回来的时候,正遇见雨雪交加,感到很凄清、寂寞。
⑤在我们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的雨,很多是属于伤感的雨、悲凉的雨,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苦雨”。
A.⑤④③①②
B.③②⑤④①
C.②③④⑤①
D.①③②④⑤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严禁烟火!”“禁止踩踏草坪!”——这两句话从语气来看,属于感叹句。
B.“母亲这样地整日劳动着。”中的“劳动”是这句话的谓语,“这样地”是定语。
C.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这句话的主干是:诺贝尔奖属于评委会。
D.科普作品一般都是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说明复杂、抽象的事理,如《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介绍了很多天文知识,还穿插了一些天文发现的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家速滑馆拥有众多科技创新成果,具有智能化的运动管理系统、观众观赛管理和场馆管理系统,是名副其实的智慧化。
B.一部作品是否真实,不在于它是否如实地描写了事实或现象,关键在于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描写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灵静谧,清新宜人,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
D.作为绿色出行工具,“共享单车”受到了广大居民的青睐。然而,“共享单车”蓬勃发展的背后,管理、维护等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的反射下闪闪发光。
B.第三、四句运用夸张的修辞,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出了两军激战的惨烈。
C.第六句的诗意是:夜寒霜重,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的战事。
【2】请对“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作简要赏析。
6、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________________)
②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__ 。( 《无题》)
③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 )
④__________________,略无慕艳意。 (宋濂 )
⑤林嗣环的《口技》中表现宾客从“伸颈”“侧目”、屏息细听的专注状态中松弛下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
【1】这段文字出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原苏联作家______,文中的“他”指的是小说主人公______。
【2】小说主人公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点?
【3】请你说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的含义。
8、阅读《读书是一种心情》,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在闲暇之余,在身心放松的周末,会兴冲冲地往家赶,因为家里有和睦的家人,是你幸福的港湾。回到家里,一家人坐在一起,翻看着自己喜爱的书,遨游在书海,其乐无穷。这就是一种怡然自得的读书心情。
②周末也许是恋人最盼望的时刻,他们可以徜徉在林荫道、相聚在咖啡屋,细细倾诉衷肠,然后坐在一起,静静地翻看自己喜爱的书,与深爱的人一同沉浸在美好的阅读中。这是一种只可意会的读书心情。
③读书,是平常人的一种心情。不论财富,一灯如豆,四壁清辉,八方天籁。心情如花,一本书在手,品茗,托腮,凝眉,就像呼吸家书的温馨,悠闲地展读遥远的心灵,字字句句流淌着秘而不宣的心曲。心情不由得好起来,读好书起到一种养生的作用。
④古人把书比作书香,把读书人家比作书香门第,把读书人比作香艳书生。但是,今人却不知书香几何,书香哪里。
⑤现代女子多粉墨拭肤,香水袭人,似乎各种化妆品和淑女结成统一战线,互通香气。大概古今女子都与香字结下不解之缘,车叫香车,扇叫香扇,住房叫香闺。女子以香为荣,以香为美。
⑥单有粉墨之香,还香不到家。喝得香槟、啤酒的女郎,微醉时脸呈酡红色,透过一口酒香,更洋气,更现代派。
⑦一日,登山观景,一路爬山,劳累洒汗,终于上得山来。抬头见山顶凉亭端坐一素身女子,手端书本,细细阅读。山花烂漫,绿草如茵,美人如玉,不管山风袭来,不管小鸟飞过,女子始终心如止水,静静读书。这时我深吸一口山风,闻到了读书女子的书香,尤感景美人美书更美。
⑧虽说现代人重物欲,粉墨香、香酒,香可熏人。但我更爱读书女子的书香。读书虽说是一股看不见的书香,到底于人以理性,给女人以内在之美、内在之香,让人感到读书女子的高贵气质。说到底我是更喜欢她的积极上进,若书香熏人,只是觉得读书女子的精神品位提高了,让人“闻”到了她的书香之美,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⑨读书人将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尽收眼底。读书,即是在神秘的文字中望星空,观沧海,谛听历史的脉搏,咀嚼人生的况味。
⑩希望每天有好心情,还是读些书吧。你将人生有益,其乐无穷。
【1】结合全文,概括“读书心情”的含义。
【2】赏析第③段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3】文章第⑤⑥两段能否删除?请分析理由。
【4】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5】运用描写、抒情写出你在某个特定时间读书的心灵感受。(100字以内)
9、作文
请以“学趣二三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