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下列对课文描述有错误的一项( )
A.《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的作品,文章以象征的手法,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抗日 军民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B.《马说》、《陋室铭》,文体即题目所说的“说”“铭”,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唐朝的韩愈、宋朝的刘禹锡。
C.《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由现象到本质,诠释了“魔鬼的海”和鸣沙原理;蒲松龄的《山市》则着重表现了山市空虚缥缈、瞬息万变的特点。
D.《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作者周国平运用了比喻、引用等论证方法,说明了“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提倡人们在生活中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委而去之 委:放弃
B.自非亭午夜分 自:从
C.曾益其所不能 益:增加
D.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语文课上,悠扬的朗读声络绎不绝地从教室里传出来。
B.泉城济南因地制宜,光随舟行,景随光至,泉城夜色呈现出独特的美。
C.这个教室的装修方案有创造性、墨守成规,深受同学们喜爱。
D.演讲比赛中,他引经据典,夸夸其谈,最终夺得第一名。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现在的问题是下一步该怎么办,她对此没有明确的答案。
B.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C.二三十年前,他曾经教过我高中二、三年级的语文。
D.图形文字和原始绘画有本质的区别:图形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而原始绘画不是。图形文字要求达意明确,而绘画要求描写逼真。
5、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请结合诗句予以简析。
6、默写填空。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4)《饮酒<其五>》中表达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贺《雁门太守行》声色两面勾画一幅激烈战斗场面渲染沉重紧张肃杀氛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法布尔被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因此读《昆虫记》,我们还要赏析其语言之精妙。请参照示例,在下面选项中任选其一,联系作品内容进行赏析。
A.蝉 B.蝈蝈 C.杨柳天牛
示例:写小麻雀,作者说他进食时,如果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生动地写出小麻雀急切、可爱的情状。
8、傅雷家书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哩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有宗教信仰,至此不由得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 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选文节选自_____(作者)的《_______》(作品名)
【2】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3】结合选文分析,这篇文章反映出作者对两代人相处有哪些主张或看法?
9、生活中不仅有眼前的苟且,我们还有远方的诗和田野。旅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