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运用不当的是( )
A.地震最剧烈时,地动山摇,分崩离析,数百座房子在顷刻间变成一堆瓦砾。
B.河北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让人民群众义愤填膺。
C.书法是一门艺术,每一种经典字体的诞生都是书法家苦心孤诣、千锤百炼的结晶,都是取法先人、学习传统、融会贯通之后的成果。
D.“雪如意”“冰玉环”等冬奥场馆造型美轮美奂。
2、请选出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他并不读没有意义的书,_______________专以读书来_______________自己的烦恼,_______________为自己将来实现理想做准备。他已下定决心要让全天下的人知道自己的才华,他相信自己会_______________。
A.只是 消除 就是 一鸣惊人
B.也不 排除 而是 一锤定音
C.只是 排除 就是 一锤定音
D.也不 消除 而是 一鸣惊人
3、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文学游离于生活之外,写点______、无关宏旨的东西,搞点______的文字游戏,这也是时下文学在远离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非虚构文学,一定要______,反映生活,干预生活,发挥这一文体的独特优势。非虚构文学家要尽可能掌握第一手材料,以写出______、影响深远的优秀作品,但要写出好的作品来,还需要发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精神。
A.不痛不痒 无病呻吟 振聋发聩 紧贴生活
B.不痛不痒 无病呻吟 紧贴生活 振聋发聩
C.紧贴生活 振聋发聩 不痛不痒 无病呻吟
D.振聋发聩 紧贴生活 不痛不痒 无病呻吟
4、同学们的读书分享丰富多彩,其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警察故事》里的犯罪分子非常嚣张,竟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冲向善良的群众。
B.警察只是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一丝不苟地搞好自己的工作。
C.小明分享的《警察故事》,故事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D.小花写的那篇读后感议论入木三分,结构别出心裁,文字如行云流水,我等只能望其项背。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2】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中“最爱”一词直抒胸臆,对美景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吟咏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予以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6、默写。
(1)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2)_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3)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4)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5)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
(6)《雁门太守行》中渲染气氛凝重而战斗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要避开喧嚣,不必归隐山林,精神超脱,也能进入幽避旷远之境,就像陶渊明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甫《春望》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花鸟之物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时伤世的情感。
7、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英雄形象。保尔是伟大的,也是有血肉的平凡人,他理想坚定,英勇无畏,也有过挣扎绝望。请结合相关情节,对保尔的英雄形象进行多角度分析。(任选两个角度)
理想坚定 英勇无畏 挣扎绝望
8、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③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④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⑤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⑥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⑦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⑧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⑨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1)给本段文字加个小标题。
(2)“回望戏台在灯火光里……满被红霞罩住了”,句中“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字如何理解。
(3)赏析划线句“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4)文中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童年伙伴形象,请联系课文以“我喜欢……,因为他……”的句式点评。
(5)这部分介绍了归航偷豆的经历,作者在结尾说“再也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真的是那夜的豆好吃吗?结合文章主旨说说你的理解。
9、学习《社戏》,我们再次走近鲁迅,不由想起学过的鲁迅的很多文章或书籍,如《朝花夕拾》。有人说:先生的散文优美含蓄;先生的小说杂文深沉犀利;先生的爱国精神、为民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请选取鲁迅先生的作品,写一篇读后感,写出自己独特而深刻的感悟。(可从以下角度思考:理解内容,领会主旨,赏析特色等)
要求:(1)题目自拟。副标题统一为:读鲁迅的《XXX》有感。
(2)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相关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附注:读后感,是指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在深入领会原文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表现手法或某一感兴趣的问题等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见解的一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