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句式变换后,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
A.原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改句: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B.原句: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改句:历史上不是所有反人民的势力都会被人民毁灭!
C.原句: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宇宙的智慧生物,正是伟大的字宙自己用纯粹的物质创造的。
政句:宇宙,它的伟大在于,它用纯粹的物质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它的智慧生物。
D.原句: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改句: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2、阅读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第一节写卖炭翁劳苦悲惨的生活。先概括交代人物的基本情况,继而对他的肖像进行了精炼传神的描绘。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诗中这一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
C.诗歌第二节中,“手把”“口称”写出“宫使”的仗势欺人、专横跋扈;“回”“叱”“牵”这一连串动作,则刻画出其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
D.诗歌通过直接议论,揭露和控诉了统治阶层的罪恶,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狼藉(jí) 汩汩(gǔ) 踌躇(chú) 心弦(xuán)
B.奔丧(sāng) 唾手(chuí) 俨然(yǎn) 隘(ài)口
C.霹(pī)雳 伛(yū)偻 窒(zhì)息 厮(sī)守
D.彷徨(háng) 蛊(gǔ)惑 颓(tuí)唐 蹂躏(lìn)
4、晓宇同学从博物馆摘抄了以下有关晋商源流的文字,下列与其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五千年文明从此开始。人文滥觞,山河激荡,在煌煌上古史中,山西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中华历史有多么丰富灿烂,山西历史就有多么悠久厚重。炎黄阪泉之战,实现华夏民族融合,并称华夏始祖。尧舜禹三代的历史脚步踏出华夏文明的发展轨迹。商周汉唐宋元明清,三晋大地商品、生产发达的盛世气象,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青铜器,见证了华夏文明根祖的博大和雄浑。这些珍贵文物都是山西华夏文明发祥地的历史见证者,是五千年盛世伟业的华美篇章,折射出晋商辉煌五百年的伟岸身影。晋商的起源与辉煌,从这里可找到诠释和坐标。
A.“三晋”的“晋”是上下结构,部首为日,共10笔,第7笔是横折。
B.文中加点词语“融合”“见证”“折射”都是动词。
C.“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青铜器”中“精美绝伦”“巧夺天工”是不同类型的短语。
D.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宾语中心语是“见证者”。
5、春 望
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一个“破”字是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表达情感,为全诗营造一种荒凉凄惨的气氛。
B.颔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C.尾联写诗人用手搔头,顿觉头发白了、疏了,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这苍老之态完全是诗人年老体弱,身体极差所致。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古诗默写。
(1)微君之故,________!微君之躬,________!(《诗经·邶风·式微》)
(2)挑兮达兮,________。一日不见,________。(《诗经·郑风·子衿》)
(3)离别总是让人伤感,可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却用“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离别时的豁达情怀。
(4)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结合表格提示,任选一部作品,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是如何向经典汲取营养。
作品类型 | 作品 | 向经典汲取营养 |
纪实作品 | A.《红星照耀中国》 B.《飞向太空港》 | (1)从事实中汲取营养 (2)向作者“取经” (3)联系现实进行比较、分析 |
科普作品 | C.《昆虫记》 | (1)探索与发现科学的奥秘 (2)锻炼思维 (3)汲取人生智慧 |
D.《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
8、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苏州的院子
邱青
(1)苏州是一般别样的风情。
(2)那个幸福的小地方就这样被我找到了,它虽然小,却让我感到无比地踏实、安定,和对生活的满腔热爱,它不断地洗刷着我的罪恶。
(3)窗前的大椿树又发出一树嫩芽,樟树也抖抖身子,掉落一地黑仔儿。在这里,我种了许多花,养了几条鱼,看着楼下我的学生一家时不时吵吵闹闹地过着日子,冬天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开着一树金黄的腊梅,猫儿喜欢躲在平房的屋顶晒太阳。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大的阳台,推开玻璃窗,用铁杆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晾在窗外,在风里飘扬。
(4)蚊子咬了我的背,知了也叫了,初夏来了。
(5)这里的夏天是突然来的,风中带着一丝暖,呼唤着春脖子短,玉兰花还没来得舞起来,夏天就来了。
(6)这是我第一次感受这边的夏天,有点安静,有点燥热,又有点寂静,蝙蝠在空中乱飞舞。这也是我离开家后,第一次这样认真地感受一个傍晚,生命的激动让我落泪,一切都只是个轮回。看着夜幕渐渐降临,看着华灯悄悄初起,还有孩子的喧闹声,锅碗瓢盆的声音,回家的锁门声。
(7)要是没有光就更好了,心变得彻底地宁静,明亮的星星像钻石一样挂在空中闪着眼,不像北京的灯火,永远也不会暗,总有那么多的利欲熏心,而不会踏实生活。外面自有微微的光透进来,照着斑驳的树影投射在墙上,像放电影似的。
(8)有时候,又有淡淡的月光,像极了我家乡的月光,是“宝帘闲挂小银钩”,不像北方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在这里,整个人变得极慢,又极淡,有时候看一杯茶就看了半天。
(10)在这个院子里,每个人都平凡而努力地生活着。楼底住着一家早餐店主,每天辛勤地劳作着,院子里放着一捆捆根白叶绿的香葱和韭菜,他大概是要做葱油饼,初夏清凉的院落里传来水声,大概明天要出摊了。这又让我想到我的祖祖辈辈们,即使冰冷的夜幕,也还在那干活、受累。那年,外公辛辛苦苦养大的肥猪,开始不吃不喝,短短几天里就瘦了下来,眼看着就要不行了,在黎明里宰杀了,竟是个黄肉猪,家人不敢吃,外公在黄昏时,颤颤巍巍担着一百多斤的猪肉上了山,挖个坑,埋在竹林里。随着夜幕彻底降下,外公进了屋,第二天清早还是照样生活。我的祖祖辈辈们,他们用无数的苦难滋养着我,教我坚强,抹干泪,继续生活。
(11)看着光阴变换,外公好像还在那个旧柜子上写着字,算着账,过堂风还在那个屋里吹,这一切好似都没发生。外婆还会叫我去吃饭,也只有两块肉和一碟子辣椒……
(12)哪怕我以后去到了哪里,也忘不掉苏州那个院子。
(13)或许故乡只是一种感,叫故乡感,那是一种愿意看春花秋月、待雪来,踏实生活下去的感觉,能慢慢泡一杯茶,看云卷云舒的感觉。
(有删改)
【1】作者在苏州的院子里有哪些美好的回忆?
【2】阅读(3)到(6)段,完成下列两个问题
(1)窗前的大椿树又生出一树嫩芽,樟树也抖抖身子,掉落一地黑仔儿。(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2)从描写的角度,简析第(5)(6)两段的异同。
【3】本文题目是《苏州的院子》,为什么要写家乡“外公”?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故乡感”一词的理解。
9、作文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中写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请以《爆竹声中一岁除》为题目,进行写作。
要求:(1)结合个人经历,完成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3)字迹工整,书面优美,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