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沉迷手机游戏的风气在班中潜滋暗长,我们要警策自己,不要让手机毁掉自己的前程。

B.1954年开始,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走过千山万水,1960年时,先生已然是胸中有丘壑

C.对于近来社会上出现的“车闹”“抢夺方向盘”等行为,我们不能熟视无睹,不动声色

D.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

B.古代的年龄有特定的称谓,如小孩子七八岁时叫“始龀”,男子二十岁时叫“弱冠”。

C.鲁迅,原名周树人,其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社戏》就选自《朝花夕拾》。

D.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①长征,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深刻的群体记忆之一。②在众多以长征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是非常突出的一部。③全书以长征的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框架,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④通过这种全景式的写法,使得《长征》有着史诗般的宏大与庄严。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小题。

梦江南·千万恨

[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注释】:①恨:离恨。②天涯:天边。指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③摇曳:犹言摇荡、动荡。

下列对这首词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万恨,恨极在天涯。”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所恨之人远“在天涯”。

B.“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三、四两句,词人将“恨”这种心理情绪,通过借景将之烘托出来。

C.“摇曳碧云斜。”此句看似单纯写景,却写出了凝望暮色与碧云的女主人的百无聊赖之态,不着“恨”字而“恨极”之意也自然未和盘托出。

D.整首词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闺中思妇形象。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长安早春旅怀

【唐】白居易

轩车歌吹喧都邑,中有一人向隅立。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

风吹新绿草芽坼、雨洒轻黄柳条湿。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

【注释】①坼:裂开,意为草木发芽。

请描绘诗中画线句所呈现的景象。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课文默写填空。

①负势竞上,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②相顾无相识,______。(王绩《野望》)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杜牧《赤壁》)

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⑤《孟子》中有不少人生哲理,他说:“____________。”(《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告诉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发展;他说:“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启发我们坦然面对人生的磨难。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填空。  

“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段话中的人物分别出自文学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花荣”的绰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壶口瀑布》(节选),回答问题。

壶口瀑布(节选)

梁衡

①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③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请在第①段中找到合适的内容填到横线上,表明作者观察地点及角度的转换。

下到沟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第①段中“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中“跌”字的妙处?

【3】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4】文末“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一句中“这伟大”具体指什么?作者仅仅是赞美黄河吗?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者所写的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背影,深深铭刻在无数读者心中。这背影之所以感人至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词的使用。

请你用心观察自己父母在一个特定情境下的细节,仿照文中的写法,用上几个恰当的动词,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情感。(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