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中考百日誓师”活动,使河源市一中的同学们更加努力学习了。(删除“通过”)

B.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调换位置)

C.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帐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删去“的重要原因”)

D.两会期间,广东代表认真领会并阅读广大群众提出的建议意见,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提案。(“领会”与“阅读”调换位置)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在古汉语中,山之北、江水之南为“阴”,反之为“阳”。

B.王绩的《野望》是律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颈联。

C.“书”在文言文标题中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名词,解释为“书信”,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的“书”;另一种是动词,解释为“书写、记载”,如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书”。

D.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共130篇,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mù) (kuàng)   (pàn)   然而止(jiá)

B.(yǔn) (xī)   (jūn)   词夺理(qiáng)

C.(zhuō) (sǎng)   (léng) 相成(fǔ)

D.(xuán) (shù) (chěn)   其实(fù)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 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 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南征

[唐]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释】①避地:避难而逃往他乡。②适远:到远方去。

杜甫常常以和谐融洽的景象反衬深沉积郁的哀愁,写乐景抒哀情。在《春望》中,“感时花溅泪”,以花的灿烂表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以乐写哀,景象越优美,越增添伤痛。诗人移情于物,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极度苦恨。请结合诗句,说说《南征》是如何以乐景写哀情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蒹葭采采,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3)《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水浒传》节选,完成题目。

【甲】小二道:小人房钱,昨夜都算还了;须欠郑大官人典身钱,着落在小人身上看他哩。鲁提辖道:郑屠的钱,洒家自还他,你放了老儿还乡去!那店小二那里肯放,鲁达大怒,叉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落两个当门牙齿。小二爬将起来,一道烟跑向店里去躲了。店主人那里敢出来拦他。金老父女两个忙忙离了店中,出城自去寻昨日觅下的车儿去了。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迳到状元桥来。

【乙】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道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就坐了。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教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头’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

【丙】那老儿浓浓的捧一盏二陈汤递与宋江吃。宋江吃了,蓦然想起道:时常吃他的汤药,不曾要我还钱。我旧时曾许他一具棺材,不曾与得他。想起昨日有那晁盖送来的金子,受了他一条,在招文袋里。何不就与那老儿做棺材钱,教他欢喜?宋江便道:王公,我日前曾许你一具棺材钱,一向不曾把得与你。今日我有些金子在这里,把与你,你便可将去陈二郎家买了一具棺材,放在家里。你百年归寿时,我却再与你送终之资。王公道:恩主时常觑老汉,又蒙与终身寿具,老汉今世不能报答,后世做驴做马报答押司!宋江道:休如此说。便揭起背子前襟,去取那招文袋时,吃了一惊,道:苦也!昨夜正忘在那贼人的床头栏杆子上,我一时气起来,只顾走了,不曾系得在腰里。

【1】结合【甲】【乙】两段内容分别概括鲁提辖和林冲的性格特点。

【2】【乙】段中林冲为何成了“流配军人”?【丙】段中宋江丢了招文袋后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麻烦?

【3】“义”是《水浒传》的主题之—,结合【甲】和【丙】段内容说说“义”有哪些内涵?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家常豆腐

迟子建

①大凡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对豆腐房该是不会陌生的。村子小的至少要有一爿,而大一些的则有两三爿。我童年生活的村子百户人家,却有两爿豆腐房,一爿在村西,另一爿在村东。在村东的那爿就在我家的前一趟房。

②豆腐房都临着水井,这样取水方便。做豆腐的人在前一夜就泡好了黄豆和纱包,当我还在梦乡中时他就得起来和驴拉磨。驴被蒙上眼睛拉着石磨艰难地转圈,人就得不时往磨眼里填泡涨了的黄豆。待到人们呵欠连天地从炕上爬起来时,两爿豆腐房里的豆腐就都压好了。

③常常是在睡眼惺忪时就被父母喊起来去豆腐房换豆腐。盆子里装着黄豆,黄豆上又放着零钱,我便端着它们没精打采地去豆腐房。那时吃豆腐的人多,常常要排队,豆腐房里满是雾气。有时能换着,有时赶到我这恰好就没了。卖豆腐的人称过黄豆后就将秤盘一掀,黄豆咕噜噜进了一口缸里。一斤豆腐才一毛钱,每块豆腐是二两。一般的情况下我都端着五块豆腐回来。我在地上走,豆腐则在盆子里走;我走出了汗,而它走出了一汪淡黄的水。它在盆里显得颤颤巍巍的,但那不是老态龙钟的表现,而是充满生机的跃动。豆腐进了灶房不是调了汤,就是被炒成糊状,名为“鸡刨豆腐”,再不就是将葱花撒到豆腐上,佐以盐或香油,吃它个爽爽快快的一清二白。

④土豆、白菜、萝卜和豆腐把我养育成人。由于常吃豆腐,就有腻的感觉。所以上师专以后逢到食堂做豆腐,我就拿着饭盒犯愁。

⑤如今豆腐又走俏起来了,价廉物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些医学专家对它的营养的充分肯定。于是各大副食品商场里总有十几种的豆腐制品。豆腐干、豆腐泡、素什锦、豆腐鱼、豆腐鸡等等,品种繁多,不一而足。拿平凡的豆腐做了大文章。豆腐已经不仅仅是豆腐,它被包装成鸡、鱼、鸭等等的形状。

⑥豆腐在农村还有另外一种讲究,那就是除夕夜的饭桌上要有一道豆腐菜,意谓“逗福”,仿佛是伸出一根长长的饵线将满年的福气都钓到自家门中。除夕夜的豆腐不能做汤,汤上不了席面,最好是切成方方正正的六片或八片,用油煎透了,使之泛出金黄色,然后一片片相挨着摆在盘中。六片是“六六大顺”,八片是“八仙过海”,有要平安的,也有要沾染仙气的。

⑦大概由于豆腐是寻常百姓家的惯常食品,所以现在饭店里有一种菜就叫“家常豆腐”。“家常”二字极为准确和形象地概括出了豆腐的特点。豆腐那莹白的颜色比得上蟹肉,它的鲜嫩也敌得过野生的鲜蘑,所以它能美誉不减。有土地在,就有黄豆可打;有河流在,就有永不枯竭的水源。有了豆子和水,豆腐的生命力将长盛不衰。而且豆腐的大众化还体现在它不欺老凌弱,老人牙齿老化和松动后嚼不动肉,可豆腐却以温柔的品性体恤他们的难处;幼儿未生牙时对待许多美食要由母亲的口先嚼成泥状后方能下咽,拾人牙慧,而豆腐却省了这一层麻烦,它永远不会噎住小孩子。

⑧既然豆腐这般好,那么我也重续与豆腐的缘分了。只是城里的豆腐不如家乡的鲜美,大约是水质不同的缘故吧。漂浮着漂白粉的自来水显然比不上清冽的井水好吃。而且现在的豆腐不用豆子来换了,花上一元钱就可提回一块,少了一种交换的乐趣。

(有删减)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盆子里装着黄豆,黄豆上又放着零钱,我便端着它们没精打采地去豆腐房。

【2】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填空。

本文围绕“豆腐”组材,从内容上看,②③自然节主要写了做豆腐和A( )。从感情变化上看,⑤⑦两自然节则写出了作者由腻豆腐到B( )的感情变化。

【3】作者以情驭笔,将家常豆腐写得极富情趣,读来令人兴味盎然。文中许多语句特点突出,情蕴丰厚,值得品味。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个句子,完整的抄下来,然后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我选择的句子:

我的赏析:

【4】家常豆腐的“家常”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回答。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让我们忧伤或难过的事,如被忽视,被误解,被伤害……但也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是生活馈赠给你的幸运。是的,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请以“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