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
A. 《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居里夫人传》,作者是美国物理学家、化学家艾芙·居里。
B.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其诗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
C. 新闻具有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客观、语言简洁准确、报道及时等特点。
D.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琐屑xiè 丘壑hè 车辙zhé 黏nián土
B.寻觅mì 喧嚣xiāo 畸形qí 遏è制
C.摄取shè 颓唐tuí 辟pì邪 匿名nì
D.洗涤dí 倔强qiáng 秀颀qí 倦怠dài
3、下列关于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根;《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一部成功的小说,必须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因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C.真假孙悟空都神通广大,沙僧、菩萨、玉帝、唐僧等均不能辨出真假,直至来到如来佛祖面前,被佛祖轻而易举地判出真假。真悟空打死假悟空,师徒团聚。
D.《骆驼祥子》中,刘四爷因嫌弃祥子是个臭拉车的,并且怀疑祥子是因为贪图他的钱财而娶虎妞,在寿诞之日,刘四爷与虎妞争吵至闹翻。
4、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迸( bèng)溅 秀颀( xīn) 发怔 潜滋暗长
B. 伫立( zhù) 狭隘( yì) 裨益 虚与委蛇
C. 宽宥( yòu) 统筹( chòu) 亵读 海市蜃楼
D. 晕圈( yùn) 啁啾( zhōu jiū) 篝火 光怪陆离
5、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诗歌中画线的句子对卖炭翁的形象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请简要分析本诗和杜甫的《石壕吏》是如何表现作者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的?
6、古诗文名句填空
(1)淮南秋雨夜, 。
(2) ,不下旧帘遮。
(3)低头乍恐丹砂落, 。
(4)转觉鸬鹚毛色下, 。
(5) ,相伴过年华。
(6)临风一唳思何事, 。
(7) ,泥香带落花。
(8)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9)食不饱,力不足, 。
(10)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
7、名著阅读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 ___________,其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多次描绘了一条美丽的河,它是( )
A.西德维尔河
B.第聂伯河
C.顿河
D.伏尔加河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半条腿的母亲
高云红
①小学三年级的春天,山上的杜鹃花开得正艳,小草也刚刚冒出嫩芽。我坐在教室里,大哥向老师请假把我带回家,路上大哥告诉我,母亲出事了。懵懂的我不知道“出事”二字的意思,回到家不见母亲,她穿的薄棉裤带着血渍晾在栅栏上。
②第二天,我们兄妹四人被父亲厂部的解放车拉到30公里以外的镇医院。
③进了病房,母亲躺在那里,见了我们,嘴唇哆嗦成一团,泪水无声地流下来,枕巾湿了一片……我们兄妹老老实实地把后背贴在墙上,木然地看着母亲,不知该安慰她还是陪她一起流泪。
④这时进来两个男大夫,其中一个询问母亲术后的一些情况并掀开她身上的被子,我看到母亲左腿仅剩的残肢染红了缠在上面的白纱布。那红色在雪白床单的衬托下格外醒目,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烫在心上,每次回忆仍在流着血。
⑤母亲遭遇了车祸,保住了命,却失去了一条腿,她左腿膝盖以上截去了三分之二。母亲说出事的时候,她是清醒的,被汽车撞击拖碾后她爬起来坐在地上,为了防止出更多的血,她把受伤的腿拧成麻花样。母亲讲自己经历的时候,不曾流泪,把天塌地陷说得云淡风轻。
⑥在医院躺了三个月,半年后母亲戴上了假肢。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假肢有十几斤的重量,而且行走的时候都是伸直的,只有坐下的时候,搬动膝盖处的卡环才得以弯曲。
⑦母亲开始不习惯,戴上假肢也要挂着双拐,慢慢地母亲试着扔掉双拐,虽然走路很慢,但半个月后她逐渐适应。
⑧每天放学回家,桌子上的饭菜冒着热气,夜晚我们写作业,母亲陪在我们身边或织毛衣,或纳鞋底,只有睡觉的时候,母亲才摘下十几斤重的假肢。假肢把母亲的腿磨出很多血泡,她用做针线活的针,在蜡烛的火上烧一下,挑破血泡。母亲说,等磨出茧子就不疼了。
⑨一夜终究无法让破损的皮肉愈合,第二天母亲照旧戴上假肢,走路缓慢而且一顿一顿的,那该是一种怎样的钻心之痛?母亲从未抱怨生活赐给她的苦难,反而屈强地走在疼痛的路上。
⑩一荏接一茬的血泡历练着刚强的母亲,我们心疼母亲,劝她伤口愈合了再戴假肢。母亲却说,这个过程必须经历,如果闻不过去就只能往拐杖或坐轮椅。
⑪母亲想出各种方法,用软布把残肢缠住,软布不能打褶还要紧实,因为她经常活动,软布很快就松懈,试了几天,母亲觉得浪费时间而且麻烦。放弃了软布,母亲又在假肢腔体边缘涂一些爽身粉,还是因为母亲活动量大,汗水让爽身粉很快失去功效。最后母亲放弃一切,用皮肉对抗着身体的另一半,接受着假肢带给她一次次的磨炼,她没有服输,终于母亲的腿生出了老茧。
⑫母亲的右脚踝总是肿的,像半个馒头大小,从清晨睁开眼她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从未把自己当成残缺的人,相反她比健全的人更出色。母亲不仅照顾着一家人的一日三餐,还养猪喂鸡,侍弄菜园子。假肢已然成为她最贴心的朋友,没有它,母亲已寸步难行了。
⑬临近春节,母亲用一只脚蹬着缝纫机,一忙就是半夜,我们兄妹每人一身新衣服,都在年三十把衣服穿在身上。
⑭时间在母亲的忙碌中流进我们的身体,我们脚上的尺码逐渐加大加宽,母亲脸上的皱纹也加长加深……
⑮如今母亲七十八岁了,躺在床上,她再也不用负重前行了。可是假肢已然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即使不再戴了,也放在自己身边。它和母亲一样,都累了,都想歇歇了。可是我们知道,母亲不再奔走,母爱却停不下来。她换了一种方式,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意林原创版》2021年第6期)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文字。
那红色在雪白床单的衬托下格外醒日,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烫在心上,每次回忆仍在流着血。
【2】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文章最后一段中“母亲不再奔走,母爱却停不下来。她换了一种方式”请把文章结尾补充完整,说说你的理由。
【4】请结合全文,分析题目“半条腿的母亲”的妙处。
9、按要求作文。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你也一定沉浸在欢乐之中,选择一个具体的节日,可以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也可以是国庆节、劳动节,以《节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描写节日的场面,还应写出人们在节日里的心情,并表达你的感受。②注意使句子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