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论述《诗经》时提到,诗的源头是(     

A.思想

B.歌谣

C.说话

D.图画

2、下列对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展现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退(kuì)   气(xiè)   战(dū) 精竭虑

B. 发(bān)   遗(zhǔ)   裁((zhòng) 有成就

C. (hàn)   音(qiáo) 轻(yíng) 息敛声

D. 杆(wéi)   凌空(nín)    紧(bēng) 眼花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风采 督战   仲裁 眼花潦乱

B. 潇洒 默契   轻盈 屏息敛声

C. 安慰 澎湃   绽放 无怨无侮

D. 由衷 颁发   慷概 锐不可挡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古诗词阅读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甲、乙两词都是李清照所写,(甲)词记________,抒写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乙)词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两词风格截然不同,却都流露出女词人对_____________的向往和追求。

2(甲)(乙)两词都选取了“日”和“舟”这两个意象,可蕴含的意义却大不相同,请选一个意象说说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若出其里。(《观沧海》曹操)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王湾)

(3)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5)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竹里馆》王维)

(6)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 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两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

(7)古诗中关于战争的描写,有实有虚,精彩纷呈:北朝民歌《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互文的手法,概述了战斗的激烈,战争岁月的漫长。

(8)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⑴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

B.陶渊明是东晋诗人,我们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C.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是宋代文学家。

D.宋濂,被称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⑵阅读摘自名著中的内容,完成文后题目。

轰的一声炮响了,这时船员们的欢呼声混杂在一起。炮弹打中了,正打在动物身上,但是并没有给它致命的打击,而是从它圆圆的身上滑过去落在二海里远的海中。“真怪!”老炮手暴跳如雷,说,“这混蛋的身上一定有一层六英寸厚的铁甲!”“该死的东西!”法拉古舰长喊。追逐又开始了,法拉古舰长弯身对我说道:“我要一直追到我们的船爆炸为止!”“对,您对!”我答。人们只指望这动物筋疲力尽,它总不能跟蒸汽机一样,永远不感到疲倦。然而它一点也不疲倦。这么多时间过去了,它并没有显出一点疲劳的样子。再说,我们是应该表扬林肯号的,它用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了这次恶斗。我估计,在11月6日这倒霉的一天里,它所跑的路程不下五百公里!黑夜降临了,阴影笼罩了波涛汹涌的海洋。这时候,我以为我们的远征结束了,我们永远不能再见到这个古怪的动物了。可是我错了。晚上十点五十分,电光又在战舰前面三海里的海面上亮起来,还是跟昨天夜里一样辉煌,一样强烈。那条独角鲸好像是停着不动。也许白天跑得累了。它睡着了,它随着海水荡漾。这是一个好机会,法拉古舰长决定利用这次机会。他发出命令。为了不至把敌方惊醒,林肯号减低速度,小心谨慎地前进。在大海中碰到睡着了的鲸鱼,因而胜利地攻击它们,这并不是希奇的事情,尼德兰也不止一次在鲸鱼昏睡的时候叉中了它们。加拿大人又到了船头斜桅下,走上了他原来的岗位。战舰慢慢地前进着,一点声息也没有,离这动物三百七十米左右的时候关了气门,船现在只凭本身余下的气力走动。船上连呼吸声也听不到。甲板上绝对沉寂。人们距白热的焦点不到一百英尺了,光度更强起来,照得我们的眼睛发昏。这时候,我伏在船头前面的栏杆上,看见尼德兰在我下面,一手拉着帆索,一手挥动他锋利的鱼叉。就和这睡着的动物距离不过二十英尺了。忽然,他的胳膊使劲地一伸,鱼叉投了出去。我听到鱼叉发出响亮的声音,像是碰上了坚硬的躯壳。对面的电光突然熄灭,两团巨大的水猛扑到战舰甲板上来,像急流一般从船头冲至船尾,冲倒船上的人,打断了护墙桅的绳索。接着船被狠狠撞了一下,我没来得及站稳,从船栏杆被抛掷到海中去了。

①以上文字出自小说《 》,作者是

②为什么说那条独角鲸是“古怪的动物”?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母亲

丰子恺

①中国文化馆要我写一篇《我的母亲》,并寄我母亲的照片一张。照片我有一张四寸的肖像,一向挂在我的书桌的对面。已有放大的挂在堂上,这一张小的不妨送人。但是《我的母亲》一文从何处说起呢?看看我母亲的肖像,想起了母亲的坐姿。母亲生前没有摄影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形液和定影液,把我的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

②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③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我家的老屋是一所三开间的楼厅,右边是我的堂兄家,左边一间是我的堂叔家,中央一间是我家。但是没有板壁隔开,只拿在左右的两排八仙椅子当作三家的界限。所以母亲坐的椅子,背后凌空。

④若是沙发椅子,三面有柔软的厚壁,凌空原无妨碍。但我家的八仙椅子是木造的,坐板和靠背成九十度角,靠背只是疏疏的几根木条,其高只及人的肩膀。母亲坐着没处搁头,很不安稳。母亲又防椅子的脚摆在泥土上要霉烂,用二三寸高的木座子衬在椅子脚下,因此这只八仙椅子特别高,母亲坐上去两脚须得挂空,很不便利。所谓西北角,就是左边最里面的一只椅子,这椅子的里面就是通过退堂的门。退堂里就是灶间。母亲坐在椅子上向里面顾,可以看见灶头。

⑤风从里面吹出的时候,烟灰和油气都吹在母亲身上,很不卫生。堂前隔着三四尺阔的一条天井便是墙门。墙外面便是我们的染坊店。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看见来来往来的顾客,听到沸反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但我的母亲一向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这样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静的一只八仙椅子上,眼睛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冲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清静不清静了。

⑦我四岁时,父亲中了举人,同年祖母逝世,父亲丁艰在家,郁郁不乐,以诗酒自娱,不管家事,丁艰终而科举废,父亲就从此隐遁。这期间家事店事,内外都归母亲一个兼理。

⑧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几亩和染坊一间而逝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铜板。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

⑨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诫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并且探问我的学业。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爱吃的菜蔬给我吃,在灯下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⑩我廿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能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

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了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从我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

(选文有删改)

【1】作者写作本文的缘起是什么?

【2】文章第⑨自然段加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本文题目为“我的母亲”,而文中却用了大量笔墨细致描绘母亲坐的“八仙椅子”,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5】请简要概括“我的母亲”这一形象所具有的特点。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读书让人益智,读书使人优雅,读书慰藉心灵,读书提升素养,读书温润人生。你一定从书籍中有过不少感悟吧。

请从《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平凡的世界》等书中,任选你喜欢的一部书,以“读_________________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①选材新颖,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字数600字以上。②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