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朝花夕拾》,都出自我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之手。
B.《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120篇。作者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
C.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罗素为什么而活着?我们可以从他的《我为什么而活着》找到答案:他为寻求爱情、寻求知识、寻求人类的苦难而活着。
D.杜甫的《春望》抒发了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王绩的《野望》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主要记叙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主要赞扬了他的一腔爱国之情。
B. 《回忆我的母亲》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
C.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张力,字里行间洋溢着仰慕、崇敬之情。
D. 《美丽的颜色》一文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3、下列有关名著内容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昆虫记》记录各种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生物观察细致入微,以及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B.《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陈毅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C.《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从古到今,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天文知识,同时也注重了思维的启迪。
D.《寂静的春天》讲述的是农药对人类环境的危害。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晖暗 怅惘 思慕 磅薄 矗立 花香鸟语
B.撺掇 缥缈 宽慰 踊跃 棱角 自圆其说
C.追溯 骨胳 喧嚷 衰竭 劼难 目空一切
D.仓劲 擦拭 虔诚 懈殆 驰骋 目眩神迷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请结合《关雎》中的诗句,简析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课内古诗文默写。
(1)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式微》)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城阙兮。(《子衿》)
(5)《关雎》中表现主人公苦苦思慕采荇菜之女,而又不可得的那种忧伤苦闷的强烈感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的保尔为何突然袭击押运兵?后来保尔又由于什么原因被关进了监狱?
8、胡同文化
汪曾祺
①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②胡同原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有的是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库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大雅宝胡同原名大哑巴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哑巴。王皮胡同是因为有一个姓王的皮匠。王广福胡同原名王寡妇胡同。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手帕胡同大概是卖手帕的,羊肉胡同当初想必是卖羊肉的。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高义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小羊宜宾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大概是因为这两条胡同的样子有点像狗尾巴、羊尾巴。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如大绿纱帽胡同。
③胡同有的很宽阔,如东总布胡同、铁狮子胡同。这些胡同两边大都是“宅门”,到现在房屋都还挺整齐。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④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⑤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⑥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⑦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儿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酒铺,都没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作“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互相比赛),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⑧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⑨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作“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作“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⑩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⑪我的小说《八月骄阳》里写到“文化大革命”,有这样一段对话:
⑫“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面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⑬“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⑭“卖!”
⑮“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⑯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儿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志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⑰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⑱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⑲再见吧,胡同。
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五日(完)
【1】文章①—④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北京胡同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同形式数量多、____ 、____
【2】汪曾祺的散文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请结合上下文赏析以下句子。
(1)四合院是一个盒子。(请品析句子的作用。)
(2)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可以将“滴几滴香油”改为“淋上香油”吗?)
【3】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北京胡同消失的原因,并谈一谈作者对逐渐消失的胡同文化持什么态度?
【4】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写到“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不仅仅是胡同文化,还有传统节日文化、各地的方言文化都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慢慢消逝。对于我们身边的文化,那些正在兴起的,已经存在的或者即将没落远去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呢?
9、题目:其实,爱并未走远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行文流畅,能够表达真情实感。③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④文中如出现校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代替;如出现人名,请用小刚、小志、小芳、小晶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