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敌军悍然拒绝和平协议,并试图负隅(yú)玩抗,然而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dǎng),很快结束了战役。
B.微笑,再次微笑,让所有的微笑在快乐里徜(tāng)洋而行,不让任何微笑滞(zhì)留在生命的罅隙处。
C.数学课上,面对着试卷上的红叉,李明内心成惶(huáng)成恐,满脑子都是双手布满老茧的母亲的教诲(huǐ)。
D.他跟员工说他最窘(jiǒng)迫时非常艰难,东拼西凑些钱才能勉强(qiǎng)吃上一碗热汤面。
2、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她长着高挑的身材,有一头瀑布般的头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鹤立鸡群,引人注目。
B.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C.这真是振聋发聩、极具创新的领导理念,展现出迈向全球化的巨大决心以及对中国市场在公司业务发展中重要地位的清醒认识。
D.有关职能部门不断推出整治措施,但是垃圾短信依然大行其道,整治效果差强人意。
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高可二黍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B. 以其境过清 能以径寸之木
C. 亦若是则已矣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4、[字词迷宫]下列词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歼灭(jiān)##dot## 差使(chāi) 琐屑(xiè) 寒噤(jìn)
B.泠泠(līng) 曦月(xī) 鸢飞戾天(yuān) 重岩叠障(zhàng)
C.憎恶(zēng) 诘问(jié) 震悚(sŏng) 憧憬(chóng)
D.沿溯(shuò) 属引(zhŭ) 从流飘荡(dàng) 素湍绿潭(tuān)
5、巧题激趣
下面是两首宋人名诗,被拆散杂糅在一起了。你能在五分钟内,把原诗整理抄好,并写出原诗的诗题及作者姓名吗?
暖风红杏游人来满园醉熏屐齿小
墙湖一枝青山楼柴扉久扣西楼外
几时关得汴州作春*苍苔印不开
应怜直把不住休歌舞出山杭州外
6、杜牧《赤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曲折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7、名著阅读
“……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进,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屠户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的好!”
(1)这段文字所写的故事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请从这段文字中任选一个人物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智取生辰纲》中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派往押送生辰纲的一行共十五人,除了十一个壮健的厢禁军装扮成的脚夫外,还有四个是_________、谢都管和两个虞候。智多星吴用等人是在__________(地点)松林里通过偷下蒙汗药来智取生辰纲的。
8、阅读《苏州园林》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②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下面对选文第①段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苏州园林中的假山和池沼在设计上很独特。
B. 苏州园林中池沼的布置显示出一种艺术美。
C. 苏州园林中假山的堆叠显示出一种艺术美。
D. 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2】选文中没有用到的说明方法是
A. 打比方 B. 引用 C. 举例子 D. 下定义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①②段之间是并列关系,且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述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B. 第①段中“大多”“往往”等词语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C. 第②段中“盘曲嶙峋”“珠光宝气”等词语,体现了选文语言平实的特点。
D. 第②段中“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表达方式为议论。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汪国真曾说:“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远方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风景,可能有清雅的山水、奇伟的建筑、厚重的遗迹、淳朴的风土,远方也可能有你忘不掉的人、等待去实现的梦……
请以《远方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