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语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可推荐他阅读的章节是( )
A.《说文解字》第一
B.《周易》第二
C.《史记》《汉书》第九
D.辞赋第十一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麋子(mí) 羁绊(jī) 恬静(tián)
B.纨绔(wán) 蕴藻(zāo) 行辈(háng) 闭塞(sāi)
C.分量(fèn) 冗杂(rǒng) 撺掇(cuān) 踱步(duó)
D.亢奋(kàng) 静穆(mù) 蓦然(mù) 斡旋(wò)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经济是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加速培养出大量的高水平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
B.通过这段时间的复习,使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C.自古以来,潇湘人才辈出,何绍基的故乡就是道州人。
D.育才学校经常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4、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绯红( fēi ) 发髻 油光可鉴 (jiān) 深恶痛疾
B. 宽恕( shù) 眼翳 藏污纳垢(hòu) 翻来覆去
C. 鬈发(quán) 犀利 孤苦伶仃(dīng ) 粗制烂造
D. 轩昂(xuān) 禁锢 颔首低眉(hàn ) 广袤无垠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写出下列词语的含义。
萋萋: 溯洄:
【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抒情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记录了从东周到春秋时期的共305篇,它分为赋、比、兴。
B.《蒹葭》全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直接描写了“伊人”,使其身影无处不在。
C.本诗和《关雎》在语言形式都四言为主,都使用了双声叠韵词。但《关雎》含蓄委婉,场景朦胧,而《蒹葭》则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
D.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使诗具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用奔马、疾风来突出水流速度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回忆本学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一书,完成下列题目。
(1)说说他是谁。
A.“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B.“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C.他“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试分析红军受欢迎的原因。
【材料一】
“红军教我读书写字,”老狗说,“现在我已经能够操纵无线电,用步枪瞄准。红军帮助穷人。”“就这么一些?”“红军对待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都一样。不像在白区里,穷人是地主和国民党的奴隶。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这样的军队为什么有人会不喜欢呢?”
【材料二】
他们有的那点纪律,似乎都是自觉遵守的。我们走过山上的一丛野杏树时,他们忽然四散开来去摘野杏,个个装满了口袋,总是有人给我带回来一把,临走时他们好像一阵大风卷过一般又排列成行,赶紧上路,把耽误了的时间补回来,但是在我们走过私人果园时却没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我们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文本,按要求回答问题。
燕子
席慕蓉
①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了起来:
②“长亭外,古道边……”
③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④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⑤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⑥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⑦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⑧“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⑨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⑩“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⑪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⑫怀中的凯儿正咿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⑬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⑭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⑮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⑯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背景链接:
席慕蓉,台湾知名画家、散文家和诗人。祖籍内蒙古,1943年生于重庆,距内蒙古草原千里之遥,1949年,席家举家迁移至香港,1954年迁居台湾。经过数十年的岛国岁月,其父去往德国,先后在慕尼黑和伯恩大学任教,向异国的人们讲授蒙古文化。
【1】通观全文,请简要概括本文写了哪些“美丽的错误”?
【2】本文标题是《燕子》,但一开始却写了一件有关歌曲《送别》的往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矛盾,为什么?
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5】本文与《昆明的雨》写作手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种写作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相应的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9、从呱呱坠地到成长为一个初中生,你已经有了十多年的人生经历。请你为自己写一篇文章,让大家认识你。可回顾自己的过去,也可以说说自己的理想。
提示:①结合具体事例展现自我特点;②选择最突出的特点来组织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