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追溯(sù) 苍劲(jìn) 纷至沓来(tà) 目炫神迷(xuàn)
B.两栖(qī) 棱角(líng) 销声匿迹(nì) 穿流不息(chuān)
C.赋予(yǔ) 漩涡(xuán) 轻歌曼舞(màn) 相辅相成(chéng)
D.妩媚(wǔ) 龟裂(lìe) 不修边幅(fú) 挑拔离间(bō)
2、找出下列作品、作者与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 )
A.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朝花夕拾》
B. 《桃花源记》——陶渊明———《陶渊明集》
C. 《爱莲说》——周敦颐一一《周元公集》
D. 《背影》——老舍——《朱自清散文集》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废弃的钢铁冶炼厂变身滑雪大跳台,成为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
B.北京动物园大熊猫萌兰凭借一己之力成功“出圈”,自行爬到了运动场外的缓冲区,惹得游客纷纷围观。
C.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经典,都体现了创作者襟怀和学识的贯通、道德和才情的交融、人品和艺品的统一。
D.教养出一个好人,不仅成就了孩子本身,也是一国之幸,更是一家之荣。难怪有人说做父母最高境界的“炫富”,其实是培养出了一个有教养的孩子。
4、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雀猛地从香樟树上飞起, ,往朝霞万里的高空飞旋。
A.仿佛利箭般离弦
B.如同猛虎般出山
C.像陀螺样打转转
D.好似炮弹样出膛
5、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登高怀远,所登之地,所登之时皆含情感。《野望》中,诗人王绩首联便点出了“望”的时间是①______,地点在“②______”,流露出自己欲从田园中寻求慰藉而不得的孤寂之情;而杜甫的《春望》在题目即点出了“望”的时间,但整首诗找不到“望”的确切地点,意在表明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诗人③______之情。
【2】阅读画线诗句,从中任选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出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晏殊《浣溪沙》)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钱塘湖春行》中,使用拟人,通过飞禽来写出春天生机勃勃的句子是________。
7、阅读名著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1)红军正在保安盖起几所新建筑。但当我在那里的时候,住处是非常原始的。毛泽东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
(2)我曾几次同毛泽东一起去参加过村民和红军学员的群众大会,去过红色剧院。他毫不惹眼地坐在观众的中间,玩得很高兴。我记得有一次在抗日剧社看戏、休息的时候,群众一致要求毛泽东和林彪来一次合唱。
(3)我记得有一两次当他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发生死人事件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湿润的。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篇《在保安》,有删减)
(材料二)
(4)机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锁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有删减)
(材料三)
(5)大火封住了桥头。
火势凶猛,映红了渐渐暗下来的黄昏天色。
南岸的杨成武大声喊:“同志们!这是最后的关头!莫怕火!冲过去!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南岸所有的红军官兵都呐喊起来:“冲呀!莫怕火!冲过去就是胜利!”
攀在最前面的廖大珠连长喊了一声:“同志们,跟我前进!”然后他站起身第一个冲进火海。第二个迎着火海冲进去的是一个苗族小战士。
接着突击队员一个接着一个冲进了大火中。
(节选自《长征》王树增著,删减)
【1】选文(4)描写了什么事件?
【2】试分析选文(4)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3】比较选文(4)(5),你更喜欢哪一种关于战争场面的描写,说明理由。
【4】根据选文(1)(2)(3)概括毛泽东的形象特征,并结合全书中毛泽东的形象分析他在中国革命的“奇迹”中的重要作用。
8、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有删改)
【1】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时 间 | 主 要 事 件 |
春 天 | (1)奶奶呼唤我帮她糊纸袋 |
夏 天 | (2) |
秋 天 | (3) |
冬 天 | (4)奶奶看书读报学习,被我讽刺 |
【2】文章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品读第⑦段画线部分,从语气角度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4】文章以“老海棠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丽的心愿,能让人于困境中看到光明;美丽的心愿,能让无助的人得到扶持;美丽的心愿,能激发前行的信念;美丽的心愿,能温暖孤寂的灵魂……
请以“美丽的心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不得写成诗歌。②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