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会有近1亿左右贫困人口脱贫,提前实现减贫目标。(语意重复,去掉“近”或“左右”)

B.消息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这五部分在消息中都必不可少。

C.夸张在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很常见,它只可以是扩大的夸张,也就是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大、多、快、长、强等方面说,使它超出事物本身。

D.诺内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的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七个奖项。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民海军挺进深蓝的壮美航迹,   了十八大以来建设强大人民海军的巨大成就。

②彭敏和雷海都是赢家,他们用诗词   了自己的心灵,他们都是精神生活上的赢家。

③当有一天遇到某处风景或者拥有某种心情,那些古诗文就被恰到好处地唤醒,如同沉睡千年后开花的莲,亭亭玉立地   在面前,以至于无法用更恰当的语言形容。

A.凸显  丰厚  漂

B.彰显  丰厚  漂

C.凸显  丰富  浮

D.彰显  丰富  浮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点缀  签赏  别出心裁  春寒料峭

B. 掩映  寂寞  因地制宜  长途跋涉

C. 蔷薇  挖掘  巧妙绝纶  络译不绝

D. 暄嚣  休憩  就地取材  别具匠心

4、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①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

②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③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

④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⑤从此,山水就镌刻在他的记忆里。

⑥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但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

A.⑤②④③①⑥

B.②⑤①③⑥④

C.②①③⑥④⑤

D.⑤①⑥④②③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争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2】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压”“开”两字的表达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

(1)《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表现诗人伤时思亲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门太守行》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声音激昂、色彩鲜明浓艳地铺写出战地的悲壮和战斗的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中诗人运用议论,抒发感慨,直接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渔家傲》中展现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填空。

他们大多数所穿的军服都太大了,袖子垂到膝头,上衣几乎拖到地面。他们一天洗三次手和脸,但他们老是肮脏不堪,鼻子不时流着鼻涕,他们常用衣袖来揩抹,显出一副怪相。但世界依旧是他们的:他们吃得很饱,每人有一张毯子,当头的甚至还有手枪。他们缠着红布条,戴着多少有点大的破帽子,帽子上缀着一颗红星。他们的家世往往弄不清楚:有许多记不清自己的父母,有许多是逃亡的学徒,有些曾做过奴隶,大多数是从人口众多、不能养活自己的人家逃出来的流浪儿,而他们全都是自己决定加入红军,有时成群的少年逃到红军里去。

这段文字节选自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著的纪实文学作品《____》,作品中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____,他们曾经让____写通行证并亲笔签名后才让他通行。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两项______

A.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曾经与斯诺作长篇谈话,他们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了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B.斯诺一到西安就拜访了大名鼎鼎的红色领袖周恩来,周恩来第一次见面就用英文与斯诺对话。

C.红色窑工徐海东在南京蒋介石政府的眼中,比彭德怀还值钱,他军事才能杰出,反抗精神强烈,自傲而热烈,但为人诚恳。

D.王树增的长篇小说《长征》以长征的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从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写到1936年10月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这种全景式写法,显得宏大与庄严。

E.《飞向太空港》是一部报告文学作品,以实地采访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为支撑,描绘了“亚洲一号”卫星发射的全过程。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后面小题

小行星与恐龙的灭绝

(巴里·E。齐然尔曼、戴维·J。齐然尔曼)

①恐龙为何会绝迹?灾难学派描绘的是一幅十分令人震撼的场面:一颗相当于曼哈顿岛大小的小行星或彗星以每秒15英里(相当于25公里)的速度向地球陨落,与地球撞击的能量相当于100万亿吨TNT炸药(是扔在广岛上的原子弹的能量的50亿倍),而且在进入地壳25英里深的同时熔化了沿途的岩石。在这场剧烈的碰撞之后,成千上万吨的尘埃和碎石进入大气层,罩住了地球,遮挡了阳光,使得地球连续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都处于黄昏状的黑暗之中。在这种黑暗里,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因为它们需要阳光来制造养分。以植物为生的动物不能正常生存,不靠植物为生的其他动物也难以生存,恐龙就是那种不能在黑暗中生存的动物。事实上,根据某些科学家的观点,地球上60%的动物是不能在黑暗中生存的。

②70年代末期,由已故物理学家路易斯·阿尔瓦雷兹和他的儿子、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沃尔特·阿尔瓦雷兹率领的一个小组有了惊人的发现。他们注意到,在大约有6500万年历史的沉积土层中有一种叫做“铱”的元素的含量异常高,铱是地球上罕见的重金属,只存在于地壳的深处,但在小行星和彗星上却大量存在。起初,地质学家们认为6500万年前的火山活动可能会把铱喷入大气层,落下时便集中形成一个独特的土层。最终,事实并不能证明这一理论。

③那么这与小行星或者彗星又有什么联系呢?小行星或者彗星与地球的碰撞会使小行星或彗星的大部分被气化掉,并使含有大量铱的尘埃进入全球的大气层中,尘埃落到地上后,便形成了含铱丰富的土壤沉积层。阿尔瓦雷兹小组曾在意大利和丹麦发现过这种矿藏,自那以后,这种含有大量铱的土壤层在全球五十多个地方先后被发现。这些土壤层有6500万年的历史,且恰巧与恐龙灭绝的时间吻合,这一点是小行星或彗星灭杀了恐龙的令人信服的证据。而且,某些地方的矿层出现的断裂是由某种剧烈的碰撞所造成的。这一证据也与某颗小行星或彗星曾与地球碰撞过,并且杀死了“可怕的蜥蜴”的理论相吻合。

④在阿尔瓦雷兹父子惊人地发现铱以来的15年或更长的时间里,陨石碰撞理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目前,传统的学者们开始倾向于支持这一理论,尤其是随着尤卡坦的陨石坑被发现,对这一理论的间接支持也来自在过去的45亿年中地球上至少有过4次其他类型的生命突然大规模灭亡这个事实。

(节选自《在岩石上漂浮》)

【1】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问题?

【2】本文说明事理严密,请说说作者的行文思路。

【3】文中第②段有什么作用?它与第①、第③段有何关系?

【4】体会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说说它的作用。

他们注意到,在大约有6500万年历史的沉积土层中有一种叫做“铱”的元素的含量异常高,铱是地球上罕见的重金属,存在于地壳的深处,但在小行星和彗星上却大量存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下面的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感悟?请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

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二是健康。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又何止于此呢!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思想健康;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