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项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迂腐   吆喝   辟邪   纵横绝荡

B.松懈   奉献   驻扎   素未谋面

C.交卸   狼籍   赋闲   触目伤怀

D.俯瞰   遏制   点缀   神彩飞扬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明虽然在体育方面有天分,在审美方面也有过人之处。(把“虽然”改为“不但”)

B.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保护并了解”改为“了解并保护”)

C.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删掉“之一”)

D. 我们顺利地按照村长的指引,找到了那位佝偻着身躯的羌族老奶奶。(把“顺利地”移到“找到”之前)

3、下列加点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水(fú)       (sòng)       (qiǎo)     然而止(jiá)

B.猎(shòu)   皱(zhě)        (sù)        风雪途(zǎi)

C.潺(chán)   杂(rǒng)     掇(cuān)       淑女(tiǎo)

D.腐(shí)       (yù)        (kuàng)   草长飞(yīng)

4、下列字形和加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狼藉 zhǐ   胸有陈竹   断壁残yuán

B诘难 sè 粗制烂造   一是zhōnɡ

C干涸 móu   心无旁骛   尽职守kè

D蓬蒿 jié   吹毛求疵   众目睽kuí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蝶恋花·春景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这首词没有编写时间,但依据《全宋词》所载的顺序,此篇当于苏轼被贬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时所作。

【1】赏析本词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中“褪”字的妙处。

【2】“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蕴含作者怎样丰富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分)

(2)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分)

(3)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2分)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的句子是: (2分)

(5)把王维的诗《终南别业》默写完整。(4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了《昆虫记》这本书使我们受益良多,请把它推荐给你的朋友,并说说推荐理由。(80字左右)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周国华的《途中》,完成下面小题。

①雪山背后的夕阳正静静地下沉,而他的心却突突地直往上蹿。此刻,他面前站着一条愤怒的藏獒,正毫无缘由地对他这个过客嘶吼。

②藏獒暴躁的咆哮声犹如山谷里的劲风,一阵猛过一阵,那粗壮的前腿用力往后蹬地,弯起背脊,宛如一张蓄势待发的满弓。尽管双手紧攥着一根木棍为自己壮胆,但高原反应和无边的恐惧还是让他的腿肚子不听使唤地打晃。

③突然,在他和藏獒之间出现了一个藏族老人。

④老人对着藏獒不停地说着什么,语气时而热切,时而轻柔,就像跟老熟人唠嗑般随意。片刻之后,藏獒安静下来。老人走到他跟前,一把夺下他手中的木棍,丢向远处,冲藏獒摊摊手,随即一把拽住他,头也不回地往前走去。他满脸疑惑地不时回头,只见藏獒往前跟了几步,在他原先站的地方停下后竟然坐了下来,再也不动,直到缩小成一个黑点。

⑤帐篷里,老人边递给他糍粑边操着生硬的普通话问:你是汉人吧?”“哇呀哇呀……他一把接过糍粑就往嘴里塞。原来是哑巴!唉,别噎着,可怜的孩子,用酥油茶蘸着吃,好入肚。老人叹着气递给他一壶酥油茶,又取出几个糍粑放在他面前,自己也拿了一个一边吃一边打着手势说,你知道为啥藏獒对你那么凶吗?他止住咀嚼。老人缓缓说道:藏獒看上去凶,其实是通人性的,你要是不接近它保护的那块地,它是绝不会跟你过不去的。可你呢,刚才还操个棒子。他眨巴着眼若有所思。老人絮絮叨叨说着自己的事,也不管他是不是听懂。老人是磕长头去拉萨的,估计还要好几个月才能到达。末了,老人爱怜地望着衣衫褴褛的他说道:孩子,我看你好像也没地方去,帮我拉车吧,至少饿不着你。

⑥深夜,老人的打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可他一夜没睡着。第二天,他穿上了老人给的一件旧藏袍,戴着油腻的口罩,拉着那辆带篷的旧人力车,一路紧随着老人一个身位接着一个身位地往前挪动。

⑦从第三天起,当夜暮降临时,他总能赶在前面支好帐篷,烧好开水,默默地搀起磕完长头的老人,替老人把这一天的终点用碎石块垒起记号。而在闲暇时,他老是盯着前方发呆。

⑧他的到来,为老人省去了一半的路程,却过早地耗尽了车上的干粮。第四个月的一个傍晚,老人领着他到路边的藏民家里乞讨,藏民热情地布施给他们食物。从那以后,每回当老人快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他都已准备好食物托着下巴坐在山石上,目光越过老人的身子茫然投向远方。

⑨拉萨越来越近了。这一天的白天似乎结束得特别早,近在头顶的乌云盘旋在光秃秃的山头周围。他在山坳的背风处刚支起帐篷,雨倾泻下来。他一路小跑焦急地寻找老人,老人迎面拼命跑来。

卧倒!老人抢步上前扑倒他的一刹那,山上被雨水冲塌的乱石轰然滚落。老爷爷——他积郁了许久的哭喊声直击灰厚的云层。

帐篷里,他为老人敷上藏药,老人慢慢苏醒过来。

“老爷爷,您这是何苦啊,为了我这个没用的罪人!他泪流满面。别傻了,孩子。救人是积德的事,我真要是在磕长头的路上被佛祖接去,那也是福分哪。老人微微抬起身子,额头的皱纹和硬币大小的厚茧凹凸有致,却盈满笑意。

可我真的有罪啊!两年前为了哥们义气,在老家捅伤了人……我没命地跑,往最远处,向最高处。

打一开始,我就琢磨着你肯定有说不出的难处。”老人沉声说,“唉,也是有缘哪,我年轻时也做了不少错事,现在想来,真是罪孽啊!这一路,我是为来世祈福。可你,还年轻啊!”

老爷爷,我懂了,等陪你到了拉萨,我就去自首。他开心地笑了,两年来,这是他头一次笑。

糊涂啊!老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汉人不是说‘回头是岸’吗?你醒了,难道还要去苦海吗?

可是……他犹豫着说,这一路谁来照顾您?

傻孩子,你不回去才是我最大的负担哪。老人撑起身子下床,不容置疑地说,明天就回去!

这一夜,他的呼噜声第一次比老人先响起,只是他不知道,老人的打呼声其实是假装的。

一场雪下来,原本灰蒙蒙的群山披上了银装,在清晨暖阳的抚摸下,身后的山峦是那样的沉静、美丽。

他最后一次拉车到前面停下,支好帐篷,回到老人面前。扎西德勒!一老一少紧紧拥抱在一起。随后,他踏上归程。山口的经幡向他挥动五色的手指,身后响起了老人激越苍凉的歌声,听不懂歌词,他却哭了,哭得酣畅淋漓。

[选自《2013中国小小说年选》(花城出版社),有改动]

【1】小说写了他逃亡途中发生的事,请围绕藏族老人完成填空。

①逃亡途中,藏族老人救下了与藏獒对峙的“他”;②_______________;③藏族老人领着他到藏民家乞讨;④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⑥藏族老人用歌声为“他”送行。

【2】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标题“途中”,意蕴丰富,既指“他”因犯罪逃亡在途中,又指“他”在藏族老人的感化下迷途知返。

B.第节所说的主要内容属于插叙,交代他捅伤人逃命的经历,照应前文,同时引出下文老人劝他自首的情节。

C.第段里的“笑”,源于“他”最终听从了老人让他到拉萨投案自首的劝说,即将结束潜逃生活的轻松与快乐。

D.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既然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罪过,就应该立刻回去自首,不要让错误继续下去。

【3】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而在闲暇时,他老是盯着前方发呆

从那以后,每回当老人快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他都已准备好食物托着下巴坐在山石上,目光越过老人的身子茫然投向远方。

(2)分析文章第节的作用。

一场雪下来,原本灰蒙蒙的群山披上了银装,在清晨暖阳的抚摸下,身后的山峦是那样的沉静、美丽。

【4】小说结尾写到“他却哭了,哭得酣畅淋漓”,试简要概括“他”哭的原因。

【5】请依据文本,简要分析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藏族老人。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根据命题作文。

香,是一种奇幻的味道,它可能承载了一段记忆,也有可能叙说着一段故事…

请以《那一缕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述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700字;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中文章阅读部分的文字材料;⑤文中不出现可能泄露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