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昆明的雨》的作者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写出了对昆明雨季中的人、事和物的独特感受。
B. 《背影》一文中共三次提到“背影”,其中重点描写了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
C. 《白杨礼赞》通过白杨树赞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紧密团结、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D. 《我为什么而活着》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
2、下列诗句中体现诗人归隐之乐的一项是( )
A.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脑畔 晦暗 叹为观止 天衣无缝
B.震撼 严峻 格物致知 沥沥在目
C.燎原 慧星 挑拔离间 风口浪尖
D.浮躁 诬篾 自圆其说 暴风骤雨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习惯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B.《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意大利文学家埃德加·斯诺。
C.《昆虫记》的作者是俄罗斯作家法布尔。
D.《野望》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安石。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______,表达了______的感情。
【2】颈联中的哪两字用得十分传神?
6、篇段积累—— 默写《过伶仃洋》中的颔联和颈联
7、阅读《经典常谈》过程中,同学们对造字法和字义的演变很感兴趣。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造字法 | 《说文解字》解释 |
象形 |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描绘万事万物的形状来造字,比如日、月) |
指事 |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用纯象征符号来造字,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象征符号来造字,比如上、下) |
会意 |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用两个和两个以上的表意部件组成表新意义的字,比如武、信) |
形声 |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用“表义之形旁”和“表音之声旁”组成的字,比如江、河) |
●小语:《说文解字》中“英”写作。从艸,央声。“艸”即为“艹”,表明“英”和草本植物有关:“央”大致表示“英”的读音。结合上表推断,“英”字采用的造字法是(1)__________,它的本义是“花”。
●小文:我想到《桃花源记》中(2)“__________”(用课文原句填空)的“英”就是这个意思。我有个疑惑:这和“英雄”的英,又有什么关联呢?
●小语:我查阅了词典,“英”还有“不凡、杰出”之意。我的理解是,花是美好的象征,所以可由此引申出这类新义,如成语(3)“__________”(选填一项,填写字母:A.百卉含英 B.英姿飒爽)中的“英”就是引申义的体现。
●老师:你们发现了本义和引申义间的关联,真不错。由字形推演字义,由本义联结引申义,这真是积累和梳理文言词义的好方法!
8、阅读《珍珠项链》,完成问题。
(1)去鼓浪屿旅游,给母亲挑了一串珍珠项链。淡粉色的,光泽很柔和,珠子大小也均匀,虽然比不上名贵的珍珠,但已经花去我一个月的工资。母亲生日那天,很恭敬地送给了她。
(2)母亲很高兴,那天父亲在森林公园附近的一家酒店里订了房间,想让母亲高高兴兴地度过一个休闲周末。母亲虽然嘴里说太浪费了但还是很高兴。她戴上了那淡粉色的珍珠项链,穿了一件墨蓝色的领口和袖子上有镂空花纹的长裙。然后一家人出去拍照,六十岁的母亲那天依然十分美丽。
(3)中午,我们在酒店的餐厅吃饭,母亲说要去一趟洗手间,谁知一去半天都没回来。我和姐姐纳闷了,赶紧去找。在洗手间门口,看见母亲在跟一个年轻的女孩说话,很客气的样子。见我们来了,母亲对那女孩子说:我女儿来了,那么我们再见了!女孩微微地向母亲弯了弯腰,匆匆走了。
(4)我和姐姐都以为那女孩是母亲的学生。
(5)一直到晚上回到家里我们才知道整件事的过程。
(6)母亲从洗手间出来,在镜前想梳洗一下。酒店的洗手间分两间,外面梳妆,里面是女厕。她怕肥皂水弄脏了珍珠,就摘下项链放在梳妆台的一个专门用来放小饰物的白色小瓷盘里。等到母亲洗完脸再看,小瓷盘空着,珍珠项链不见了!台面上下都没有。母亲想了想,洗手间里只有她和那个女孩,母亲梳洗的时候她就站在母亲身边,现在那女孩正抓住洗手间玻璃门的铜把手,而且神色慌张要出去,母亲叫住了她。
(7)母亲说,我知道我不能着急,哪怕是一点儿急躁的样子,也会把这个女孩吓跑,就算我判断正确也没用。
(8)“姑娘。”
(9)“干什么?”那女孩一惊。
(10)“请你帮我个忙好吗?”
(11)“什么事?”
(12)“我有一条珍珠项链,是我的小女儿送给我的礼物。不是很昂贵,但那是她用自己的工资为我买的。刚才我洗脸怕弄脏了,随手一放就不记得放在什么地方,人老了,记性真不好。今天是我第一次戴呢。要是找不到了,那我女儿可要伤心死了。因为今天是我生日。我今天整六十岁了,一家人高高兴兴地非要到这儿来给我过生日。其实,像我这样的年龄,我倒希望她们不记得我的生日才好。免得老是提醒我一天比一天老。”女孩长久地看着母亲,紧张的神情开始缓解,慢慢地脸上现出一丝微笑:“您一点儿都不老,您看上去比我妈妈还要年轻,她才四十多岁。”她停了一下又说,“我帮您找找看吧。”
(13)“那就麻烦你了,我到里边去找找看。”母亲推开了里边那扇门。
(14)过一会儿,母亲出来。女孩用餐巾纸托着那串珍珠项链说:“您看,是这条吗?”
(15)母亲接过来:“就是它。还是年轻人眼睛好,真谢谢你了。”
(16)女孩连忙说:“不用,真不用。”停了一下,她又说:“我也祝您生日快乐!”
(17)就在这时,我和姐姐找来了。
(18)母亲抚摸着脖子上的珍珠项链,说:“那女孩,真不错。”
(19)“她偷了您的东西,您还谢她。您应该去叫保安。”我和姐姐叫道。
(20)“我觉得她也许不是有意要偷我的东西,”母亲说,“要是我叫保安,那我们两个人中,总有一个会丢掉珍珠的。”
【1】这篇叙事散文以___________为线索。请细读全文,在下面方框里,把本文情节发展的脉络补充完整。
受赠珍珠项链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感叹珍珠项链
【2】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分析下面两处细节描写的作用。
①她怕肥皂水弄脏了珍珠,就摘下项链放在梳妆台的一个专门用来放小饰物的白色小瓷盘里。
②女孩用餐巾纸托着那串珍珠项链……
【3】“要是我叫保安,那我们两个人中,总有一个会丢掉珍珠的”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闪光的人物形象,请你简要分析母亲的性格特征。
【5】结合选文内容,你认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叙述了母亲的珍珠项链失而复得的故事。
B. 本文采用插叙,丰富文章的内涵,表现主人公的品质,并使文章结构曲折多姿。
C. “一直到晚上回到家里我们才知道整件事的过程。”是一个过渡句,启开下文。
D. 本文抒情性强,心灵与文句都飞扬起来。
9、请以“真的不容易”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