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你再执迷不悟下去就会变成一个不可救药的人。
B.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C.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D. 她吃得心满意足,看得母亲眉开眼笑,笑容从心里流淌到脸上。
2、名著阅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写到:蟋蟀的卧室在洞穴通道的尽头,宽敞、光滑、干净、卫生。
B.《昆虫记》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C.《昆虫记》中,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D.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有言“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解说: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色彩斑斓”“盛唐推手”“绿野仙踪”“延续千年”
解说: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C.“瘦西湖的年年春*,可以称之为百变。”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瘦西湖称之为百变”。
D.“由于离主景区有一些距离,游客不是很多,自有一番闹中取静的清幽之感。”
解说:这个复句是因果关系。
4、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蕴藻##dot## (zǎo) ##dot## 襁(qiáng)褓 晦(huì ) 暗 销声匿迹
B.狩(shòu) 猎 抉(jué)择 拙(zhuō)劣 穿流不息
C.蓦(mò)然 龟(jūn)裂 两栖(qī) 拾(shè)级而上
D.眼眶(kuàng) 挑拨(bó) 锵(qiāng)然 人情世故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就体裁而言是______,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______。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6、古诗文积累
(1)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
(2)__________________,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3)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4)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念天地之悠悠, 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7)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触景生情流露出对追求利禄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高洁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8)《五柳先生传》中,表现作者性格安静,不贪荣华富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到你家借宿来了,小弟弟,行吗?”他小声地问。“当然行,那还用说!”保尔友好地回答。“你就从窗口爬进来吧。”他粗壮的身体从窗口挤了进来。
他随手关好窗户,但是没有立刻离开那里。他站在窗旁,倾听着窗外有没有动静。月亮从云层里钻出来,照亮了大路。他仔细观察了路上的情形,然后才转过身来,对保尔说:“咱们会把你母亲吵醒吗?她大概睡了吧?”保尔告诉他,家里只有自己一个人,他这才放心。
【1】上面所选文字出自苏联作家______写的小说《______》,选文中加着重号的“他”是指______。
【2】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上面所选的文字,简述保尔的性格特点。
8、阅读《细雨探花瑶》,完成下面小题。
细雨探花瑶
冯骥才
①不管雨里的山路多湿滑,不管不断有人说“你别把冯先生扯倒”,老后还是紧抓着我的手往山上拉,恨不得一下子把我拉到山顶,拉进那个花团锦簇的瑶乡。这个瑶乡有个可以入诗的名字:花瑶。
②花瑶,得名于这个古老的瑶族分支对农装美的崇尚。然而,隆回县政府为花瑶正式定名却是上世纪末的事。这和老后不无关系。
③老后是人们对他的昵称。他本名叫刘启后。一位从摄影家跨越到民间文化保护领域的殉道者。我之所以用“殉道者”,不用“志愿者”这个词儿。是因为志愿多是一时一事,殉道则要付出终生。为了不让被声光化电包围着的现代社会,忘掉这个深藏在大山深处的原生态的部落。二十多年来,他从几百里以外的长沙奔波到这里,来来回回已经二百多次,有八九个春节是在瑶寨里度过的,家里存折的钱早叫他折腾光了,也许世人并不知道老后何许人,但居住在这虎形山上的六千多花瑶人却都识得这个背着相机、又矮又壮、满头花发的汉族汉子,而且没人把他当做外乡人。花瑶人还知道他们的“鸣叶山歌”和“桃花刺绣”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后是有功之臣,他多年收集到的大量的花瑶民歌和桃花图案派上了大用场!记得前年,老后跑到天津来找我。提着沉甸甸一书包照片。当时他从包里掏出照片的感觉极是奇异,好像忽然一团团火热而美丽的精灵往外窜。原来照片上全是花瑶。那种闪烁在山野与田间的红黄相间火辣辣的圆帽与缤纷而抢眼的衣衫,还有种种奇风异俗,都是在别的地方决见不到的。我还注意到一种神秘的“女儿箱”的照片。女儿箱是花瑶妇女收藏自已当年陪嫁的花裙的箱子,花裙则是花瑶女子做姑娘时精心绣制的,针针倾注对爱情灿烂的向往,件件华美无比,它通常秘不示人,只会给自己的人瞧。看来,老后早已是花瑶人真正的知己了。
④老后问我:“我拉你是不是太用力了?”
⑤我笑道:“其实我比你心还急呢。你来了多少次,我可是头一次来呵。”
⑥这时,音乐声与歌声随着霏霏细雨,忽然从天而降。抬头望去,面前屏障似的山坡上,参天的古树下,站满了头戴火红和金黄相间的圆帽、身穿五彩花裙的花瑶女子。那种异样又神奇的感觉,真像九天仙女忽然在这里下凡了。跟着是山歌、拦门酒,又硬又香的腊肉,混在一大片笑脸中间,热烘烘冲了上来。一时,完全忘了洒在头上脸上的细雨。而此刻老后已经不再前边拉我,而是跑到我身后边推我,他不替我挡酒挡肉,反倒帮着那些花瑶女子拿酒灌我。好像他是瑶家人。
⑦在村口,一个头缠花格布头布的老人倚树而立,这棵树至少得三个人手拉手才能抱过来。树干雄劲挺直,树冠如巨伞,树皮经雨一浇,黑亮似钢。站在树前的老人显然是在迎候我们。他在抽烟,可是雨水已经淋湿了夹在他唇缝间的半棵烟卷,烟头熄了火。我忙掏出一支烟敬他。老后对我说:“这老爷子是老村长。大炼钢铁时,上边要到这儿来伐古树。老村长就召集全寨山民,每棵树前站一个人。老村长喊道:‘要砍树就先砍我!’这样,成百上千年的古树便被保了下来。”
⑧古树往往是古村或古庙一起成长的。它是这些古村寨年龄尊贵的象征。如今这些拔地百尺的大树,益发葱茏和雄劲,好似守护着瑶乡,而这位屹立在树前的老村长不正是这些古树和古寨的守护神吗?我忙掏出打火机,给老人点燃。老人用手挡住火,表示不敢接受。我笑着对他说:“您是我和老后的‘师’傅呀!”
⑨他似乎听不大懂我的话。
⑩老后用当地的话说给他听。他笑了,接受我的“点烟”。
⑪待入村中,渐渐天晚,该吃瑶家饭了。花瑶姑娘又来唱着歌劝酒劝吃了。她们的歌真是太好听了。听了这么好听的歌,不叫你喝酒你自己也会喝。千百年来,这些欢乐的歌就是酒的精魂。再看屋里屋外的花瑶姑娘们,全在开心地笑,没人不笑。
⑫所有人都是参与者,没有旁观者,这便是民俗的本质。
⑬老后更是这欢乐的激情的参与者。他又唱歌又喝酒又吃肉。唱歌的声音山响;姑娘们用筷子给他夹的一块块肉都像桃儿那么大,他从不拒绝;一时他酒兴高涨,就差跳到桌上去了。
⑭然而,真正的高潮还是在饭后。天黑下来,小雨住了。在古树下边那块空地——实际是山间一块高高的平台上,燃起篝火,载歌载舞,这便是花瑶对来客表达热情的古老的仪式了。
⑮亲耳听到了他们来自远古的鸣哇山歌了,亲眼瞧见他们鸟飞蝶舞般的咚咚舞、“桃花裙”和“米酒甜”了,还有那天籁般的八音锣鼓。只有在这大山空阔的深谷里,在回荡着竹林气息的湿漉漉的山里,在山民有血有肉的生活中,才领略到他们文化真正的“原生态”。其它都是一种商业表演和文化做秀。人们在秋收后跳起庆丰收的舞蹈时,心中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和驱邪的愿望是舞蹈的灵魂;如果把这些搬到大都市的舞台上,原发的舞蹈灵魂没了,一切的动作和表情都不过是做“丰收秀”而已,都只是自己在模仿自己。
⑯花瑶的篝火晚会在深夜中结束。
⑰在我的兴高采烈中,老后却说:“最遗憾的是您还没看到花瑶的婚俗,见识他们‘打泥巴’,用泥巴把媒公从头到脚打成泥人。那种风俗太刺激了,别的任何地方也没有。”
⑱我笑道:“我没看见什么,你夸什么。”
⑲老后说:“我是想叫你看呀。”
⑳我说:“我当然知道。你还想让天下的人都来见识见识花瑶!”
㉑这话叫周围的人大笑。笑声中自然有对老后的赞美。
㉒如果每一种遗产都有一个“老后”这样的人守着它多好!
【1】作者在细雨天不顾山路湿滑亲探花瑶,领略到他们文化真正的“原生态”,阅读文章⑥至⑮段,说说花瑶文化的“原生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简要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3】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你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①当时他从包里掏出照片的感觉极是奇异,好像忽然一团团火热而美丽的精灵往外窜。
②跟着是山歌、拦门酒,又硬又香的腊肉,混在一大片笑脸中间,热烘烘冲了上来。
【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结尾画线句的理解。
9、作文题目:小小改变,收获满满
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