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面是演讲稿最后的节选部分,括号中所填句子最恰当的是(     

本次庆典是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下举行的。古老的赫尔维蒂联邦最高委员会及其尊敬的主席、深得上帝与人类挚爱的瓦莱州派出的首席代表、这座美丽而又好客的城市的领导们、远近闻名的歌手,以及历经千挑万选、朝气蓬勃的体操团队,齐聚于此地,为这次盛会赋予了历史自觉性、公民精神、自然性、青春以及艺术性等五重声誉。 

愿钟爱勇敢者的幸运之神,厚待刚刚决定申办第7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利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目前的形势,依然严峻。狂风骤雨之后,我们迎来破晓的黎明。待到中午时分,(       );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A.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

B.湛蓝的天空也许万里无云

C.湛蓝的天空必须万里无云

D.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

2、下列有关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皆为我国传统节日。

B.《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文章讲述了作者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经历。

C.《傅雷家书》中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艺术家,次为人,再为钢琴家,终为音乐家。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起初称《诗》或《诗三百》,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因地制宜的发展地方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B.邓稼先对祖国的“两弹一星”事业无动于衷,甚至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C.玉雕作品“翠玉白菜”因其材质上乘,惟妙惟肖,富有创意而被誉为我国的国宝。

D.看着他瘦骨嶙峋的样子,母亲的眼角湿润了。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推崇       仲裁       巧妙绝伦       长途拔涉

B.狼藉       濒临       重峦叠嶂       张目结舌

C.蔓延       开垦       诚惶诚恐       因地治宜

D.泄气       锁屑       为富不仁       眼花缭乱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全诗视野开阔,抒情真挚,起承转合,富于变化,为历代咏黄鹤楼诗作的绝唱。

B.前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抒写诗人对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C.颈联写诗人想象登楼时所见的明丽之景:晴空下的大江对岸,汉阳川上的树木历历可见,而江中的鹦鹉洲上长满了茂密的春草,呈现出一派芳草萋萋的景象。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

D.尾联紧承前三联,因景生情,融情于景,以“愁”字收篇,用“日暮”“烟波”之景烘托诗人的归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和思乡之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填空。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以     表达对受害朋友的悼念和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古诗词中,戍边作战是一道悲壮的风景线。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豪情壮志,我们可以体会到范仲淹《渔家傲》   的思乡之情和为国建功之志。

杜牧《赤壁》中的诗句       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成败独特的见解,并曲折地抒发自己才不为用的感慨与不平之气。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表达自己虽已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句

夹岸高山,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是在   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他最后的著作是  

(2)我们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美好的年代里,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中国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

曹业

①风筝在南方被称为“鹞子”,在北方被称为“纸鸢”。“风筝”最早出现在五代,《询刍录·风筝》中写道:“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风筝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都来源于民间生活。

②风筝有它独特的季节性,适宜春秋两季,因而岁时节令是风筝艺术最显著的民俗文化。清明节和重阳节就成了与风筝关系最密切的时节。在清明时节,放风筝已经和扫墓、踏青等活动一样成为一种风俗。和清明节相比,重阳节本身就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古时人们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_________,故而叫重阳。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很多,如登高远眺、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而关于重阳节放风筝习俗的记载出现得晚些,在清代的《广西通志》卷十五中有记载:“登高岭在县西一里,九月九日邑人登岭放风筝为乐。”

③风筝作为飞行器物被发明之后,它作为人们向天倾诉情感,表达愿望的工具,反映着民间信仰观念。所以,风筝图案也无一不和信仰民俗有关。

【知识卡片】

吉祥图案——民族的旨趣

1.吉祥图案是指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其创造方法主要有谐音法、象征法、文字法等,这些方法可互相结合。

2.谐音法即用音同或音近汉字相互转借,表达特定的吉祥寓意。如瓶,音通“平”。吉祥图案寓意为四季平安。石,音通“室”,有房屋、家、家族、家人等意思。

3.蜘蛛,又叫嬉子,代表喜蝙蝠与鹿,则是“福禄”的化身。鸡,是吉祥的代表。

【1】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下列诗句不属于重阳节习俗的一项是(     

A.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B.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

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D.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2】根据上下文内容,在第②段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内容。

【3】有同学打算在风筝上画一幅寓意美好的画,参考文中知识卡片,琢磨一下甲乙两图,请各用四个字写出它们的寓意。

甲图:________乙图:________

【相关链接】为了更好地探究风筝,同学们搜集了一些材料。

链接一

风筝

曹雪芹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风筝

孔尚任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注】①《红楼梦》中曹雪芹托探春所作灯谜。探春,宝玉同父异母妹,庶出,有才干,被迫远嫁。②孔尚任,创作《桃花扇》,因得罪权贵被罢官,回乡隐居,穷困潦倒至辞世。

【4】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     

A.两首诗都描绘了儿童春天放风筝的场景。

B.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C.曹诗中风筝断线远去寓指探春远嫁。

D.孔诗中的“骂”是因为风弱,风筝飞不起来。

【5】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链接二

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墨子曰:“吾不如为车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于岁数。今我鸢,三年成,蜚一日而败。”惠子闻之曰:“墨子大巧,巧为輗,拙为鸢。”

《韩非子》

俗谓之风筝,古今相传,云是韩信所作。高祖之征陈郗也,信谋从中起,故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以穿地,入宫中也。盖昔传如此,理或然矣。

《事物纪原·卷八纸鸾》

高州刺史李迁仁、天门太守樊文皎,将援兵万余人至城一。台城与援军信命已绝。有羊车儿献策,作纸鸱系以长绳,写敕于内,放以从风,达众军,题云:“得鸱送援军,赏银百两。”太子自出太极殿前乘西北风纵之。贼怪之,以为厌胜,射而下之。

《资治通鉴》

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

《询刍录·风筝》

【注】①蜚:同“飞”。②车輗(ní):连接大车车杠与车衡的一个部件。③厌胜:古代一种巫术。

【6】对于这些材料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惠子认为墨子制作木鸢没有成功,称不上是能工巧匠。

B.《事物纪原》中记载风筝是韩信为军事谋划而制作。

C.《资治通鉴》中太子利用风筝没有达成自己的目的。

D.《询刍录》中提到风筝的命名是源于它在风中发出的声音。

【7】与“作纸鸱系以长绳”的“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

B.能以径寸之木

C.全石以为底

D.以至鸟兽、木石

【8】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今我   为:________   入宮中也   隧:________

达众军   冀:________   线乘风戏   引:________

【9】翻译句子。

(1)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

(2)贼怪之,以为厌胜,射而下之。

【10】结合《中国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和链接二的内容,概括风筝有哪些功能。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说到就做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学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