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选项中字形或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副副精美的绘画作品,不用彩色颜料也能将细节勾勒得细腻动人,惟妙惟(xiāo)。

B.坚定必胜的信心,激发顽强的斗志,我们就一定能汇聚起锐不可挡的脱贫攻坚势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非凡业绩。

C.无论是自律,还是他律,都让每一份努力带有一道曙光,时刻眷顾着努力者的未来之路坦荡如(dǐ)。

D.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齐聚含光门,用(zhì)热匠心与精湛技艺为市民游客带来了一场冬日文化盛宴。

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着惊海天》这篇通讯,作者通过反复渲染、蓄势,充分突出了新闻事件本身的扣人心弦之处。

B.《背影》一文中作者选取“车站送别”的特定情景,抓住传神的细节写父亲的背影,创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C.《昆明的雨》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作者浓厚的情怀。

D.《愚公移山》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叙写愚公以一己之力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桃花源记》以冲淡凝练、虚实相生、亦真亦幻、回环曲折的笔墨,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

C.《核舟记》选自唐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D.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保护并了解“社戏”这种传统艺术,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我们是否能弘扬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各部门的重视。

C.两个自闭症孩子的妈妈写了一本孩子成长历程的书,给有同样情况的妈妈提供参考。

D.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每一个人都要心怀梦想、奋勇拼搏。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鹊桥仙•夜闻杜鹃

宋•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被任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官职清闲,颇不得志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此词就写于这段时间。②杜宇:即杜鹃鸟。③惊残:惊醒。

1“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词中“总无声”与“夜常鸣”是否矛盾?为什么? 

3从“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中,你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晏殊《浣溪沙》)

(4)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5)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用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7)杜甫在《春望》中用“____________”移情于景,写花开鸟鸣表达感时伤世的情感。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名著文字后答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1)《傅雷家书》中饱含了作者对儿子______和傅敏在为人处世上的指导和期望。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袁越

①地球上绝大部分陆生动物都要睡觉,人类自然也不例外。但动物们为什么非得睡觉呢?睡眠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②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睡眠似乎对动物的生存很不利。你想啊,动物睡觉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极为迟钝,很容易被天敌抓住。如果有动物进化出不睡觉的能力,岂不是会比那些需要睡眠的动物更有生存优势?可惜这样的事例极为罕见,迄今为止尚未在陆生动物中发现过。

③曾经有人相信动物的睡眠需求是由阳光周期决定的。但后续研究发现,即使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洞穴中的动物也需要睡觉,这说明睡眠需求和光照周期无关。

④不管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硬挺着不睡觉的感觉是很糟糕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一位名叫兰迪·加德纳的高中生决定挑战一下不睡眠极限,在几位科学家的轮番监督下保持不睡眠长达7天零25分钟,创下了人类不睡觉最长的世界纪录。据说最后那几天他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具体表现为认知障碍、情绪失控和短期记忆力丧失等等,甚至还出现了幻觉。但是,结束试验之后他休息了两天就完全恢复了,此后好像也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这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性的,很容易恢复。

⑤按照这个思路,有些科学家认为,睡眠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清除脑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废物堆积过多当然不好,但如果堆积时间不长的话,只要通过补觉来清理一下,就能完全恢复原状。所以一个人偶尔熬个夜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有长时间睡眠不足才会对身体有害。

⑥那么,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靠什么来清理呢?答案是脑脊液。这是一种像水一样清亮的液体,可以在脑组织和脊髓之间自由流动,其功能有点像清洁液,可以通过反复地冲洗将神经细胞产生的废物清理出去。脑脊液是如何冲进大脑开始“干活”的呢?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劳拉·路易斯博士通过实验证明,人类脑脊液的流动和睡眠状态密切相关。每当志愿者进入深度睡眠,脑脊液就会大量涌入脑组织,开始打扫卫生。

⑦为什么只有在深度睡眠时脑脊液才会流进脑组织中去呢?原来,脑神经在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这些氧气是被血液带进来的。人在清醒时(以及在非深度睡眠时)脑神经一直持续放电,耗氧量居高不下,血液必须保持高速流动,并充满整个脑组织,这样才能保证脑神经的氧气供应。处于深度睡眠阶段时,脑神经元放电模式趋向一致,要么大家一起放电,要么集体同时休眠。当脑神经集体休眠时,耗氧量快速下降,血液流速降低25%左右,空出的部分则由脑脊液来填补。换句话说,人类大脑在深度睡眠时放慢了脑神经放电的频率,从而减少了对血液的依赖,脑脊液便可趁机进入大脑,开始清理工作。睡眠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为大脑打扫卫生的。

⑧路易斯博士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19年1月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她相信,如果未来的科学家们能够掌握控制脑脊液流动的方法,就能动员起人体自身的清洁工,把脑部产生的所有废物全部清理出去,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身体素质的大考,让一样人人皆有的武器备受瞩目——那就是免疫力。就像机器用一段时间需要检修一样,睡眠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维修工。

⑩如果总是贪黑、熬夜,健康防线很容易被病毒攻破。

(选自《大众健康》,有删改)

【1】阅读全文,下列选项中关于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具有不睡觉的能力的动物,迄今为止尚未在陆生动物中发现过。

B.兰迪·加德纳挑战不睡眠极限的例子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并不是永久性的。

C.一个人偶尔熬个夜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有长时间睡眠不足才会对身体有害。

D.本文由地球上绝大部分陆生动物都要睡觉写起,采用了由结果到原因的逻辑顺序。

【2】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但后续研究发现,即使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洞穴中的动物也需要睡觉,这说明睡眠需求和光照周期无关。

【3】简要分析第⑨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就像机器用一段时间需要检修一样,睡眠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维修工。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你也一定沉浸在欢乐之中吧。

以“节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字数在600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