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地方自有地名才算是真正的诞生。此前只是人的一种自然和原始的聚落。________。________。这一切一切,还渐渐地在这地名里形成它独具的历史文化。只要走出这地名一步,就不再属于这独特的历史文化了。如果说地名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代号,那么这城市的生命密码就在其中。________。________。比如故乡的地名。

①如果你崇敬这地方的文化,这地名就是一种尊称。

②地名是城市生命的起点。

③此后,这些城市发生了一切一切,全都无形地积淀在这看似只有几个字的地名里。

④如果你对这地方有情感,这地名就是一种深挚的爱称。

A.④②①③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阵风掠过稻田时,恰似滚滚的黄河水,上下起伏。

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C.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D.《中国诗词大会》通过选手的激烈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唤起了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使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

3、下列句中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快要课时,老师走到讲台,给班长交代一大课间的活动。”句中加点的“下”依次是动词、名词和量词。

B.从短语类型看,“庄严宣告”、“苏州园林”“驿路梨花”都是偏正短语。

C.“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母亲"。

D.“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发展表明优越”。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书籍、勤奋读书的国家。

B. 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的这个特别的日子,于2018年4月初在全校开展了“与经典同行”的读书活动。

C. 我们正在走进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

D.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应覆盖各个教育的阶段,应融入教学体系中。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鹊桥仙•夜闻杜鹃

宋•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被任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官职清闲,颇不得志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此词就写于这段时间。②杜宇:即杜鹃鸟。③惊残:惊醒。

1“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词中“总无声”与“夜常鸣”是否矛盾?为什么? 

3从“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中,你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烽火连三月,

(2) ,夜泊秦淮近酒家。

(3) ,恨别鸟惊心。

(4)僵卧孤村不自哀,

(5)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像波涛在澎湃。

(6)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7)毛泽东在《七律 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他还受过瓦西里神父无数次小的侮辱:往往为了些极小的事情,神父就把他赶出教室,有时好几个星期天天罚他站墙角,而且从来不问他功课,因此他不得不在复活节前跟别的几个功课不及格的同学一道到神父家去补考。他们在厨房里等候的时候,他就把一撮烟末儿撒在复活节蒸糕用的面团上。

(1)文中的他是指  ,人物出自  (国籍)的作家  的长篇小说《    》。

(2)小说的主人公一直是青少年的学习榜样,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小题

社戏(节选)

鲁迅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对画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2】文中的景物描写具有特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

视觉:

嗅觉:

触觉:

听觉: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句话①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②什么描写方法?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

答:①

【4】谈谈你对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的理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红军从被围剿的困境中出发,两万五千里长征,拯救了自身,也拯救了中国革命;托尔斯泰从不被理解的寂寞中出发,冲破了贵族的囚笼,留下不朽巨著,也留下十九世纪的良心;法布尔从快乐出发,带着梦想建起“荒石园”,与昆虫为伴,收获了大自然的秘密……

人无论处于任何境地,只有出发,才能成功到达。

请以“从   出发”为题,写一篇作文,600字以上,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写作助手:

(1)先将题目按要求补充完整。

(2)写作中请用上情景交融的手法,其他手法(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比手法……)自主选择。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