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的。晏子,名婴,字平仲, 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
B. 龚自珍是明末思想家、文学家。《已亥杂谈》写于他从北京辞官南归途中,共315首,杂记行程,兼述往事。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倾向,对国事的感慨以及生平经历的哀乐。
C.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其作品反映现实生活,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等。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形象。他具有钢铁般的意志,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他从不灰心丧气,从未产生自杀的念头,坚强而又乐观。
2、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凛冽(lǐng) 要塞(sài) 轻盈(yíng) 恹恹欲睡(yàn)
B. 蛮横(hèng) 炽热(zhì) 酒肆(sì) 颔首低眉(hàn)
C. 吹嘘(xū) 遏制(yì) 不逊(xùn) 自出心裁(cái)
D. 诘责(jié) 推崇( chóng) 和蔼(ǎi) 丈夫之冠(guàn)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C.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D.秋天的枫叶,远远看上去好像一团火焰,近看又像一只只金黄的蝴蝶在树上翩翩起舞。
4、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篇新闻评论围绕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一事展开,阐明了国家公祭的意义和必要性,同时也表达了中国有能力、有力量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B.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晚春图,抒发了诗人惆怅的心情和对西湖的无比热爱之情。
C.《藤野先生》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还有一条内在的暗线,这就是作者的爱国之情。
D.《愚公移山》的开头,交代“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极言山之广阔、高大,交代故事背景,暗示移山之不易,为下文写愚公移山做铺垫。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首联中“辅”字用得好,“辅”是________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的景象,气势宏伟,使全诗开篇意境开阔。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①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②采菊东蓠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④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⑤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⑥__________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⑦杜牧在《赤壁》中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晏殊的《浣溪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托了对人世兴衰、时光流转的感叹,对仗工整。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选段文字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____________》。文中的A指的是____________,他是作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之一。
【2】结合全书,说一说在斯诺笔下,A是什么样的人?(至少写两点)
【3】请将这部名著中下列人物和对应的事件或特点用线连接起来。
A.徐海东 D.组织广州公社
B.周恩来 E.门牙镶过在树上
C.朱德 F.乒乓球和篮球都打得很好
8、【材料一】
月亮,是人类飞出地球、步入太空的第一个中途站,是人类迄今在地球之外留下足迹的唯一星球。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不对月亮抱有浓厚的感情。人类首先测出绝对距离的那个天体正是月亮。如今,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迄今为止,共有12名美国宇航员在距离地球384400千米的月球上安放科学仪器,进行科学者考察,取回月岩样品,从而获得了大量有关月球的全新消息。中国也在2004年开始实施自己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无人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它利用所搭裁的科学仪器在绕月轨道上对月球进行多方位的探测,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科学数据。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探月,因为更新了探测设备并降低了绕月飞行的轨道高度,所以它的探测精度较前又有了提高。2013年12月,“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并携带了一辆可在月面上行驶的“玉兔号”月球车。“嫦娥三号”创造了月球探测器在月球上工作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并且拍摄了人类获得的最清晰的月面照片,它获得的大量科学数据,面向全球科学家开放共享。“嫦娥四号”登月探测器原本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但因“嫦娥三号”已圆满完成任务,“嫦娥四号”便可另作他用。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它携带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开始在月面上巡视探测。
(节选自《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有删减)
【材料二】
嫦娥五号“挖土”归来!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12月17日凌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嫦娥五号”返回器圆满完成月球“挖土”,带着月球“土特产”顺利抵达内蒙古四子王旗,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五号任务飞控现场旋即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探月工程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宣布:“探月工程嫦娥5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月而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其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标志着在深空探测领域进入到能够从月球返回的一个先进国家的行列,也将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三】
月壤能种菜吗?答案是不能。与地球土壤富含微生物和有机养分不同,月壤不含任何有机养分,而且非常干燥。但通过研究月壤,能进一步了解月球状态、物质含量、地质演化历史,也可以为了解太阳活动等提供新的信息,对研究太阳系有特殊的价值。此次嫦娥五号的采样点选择了风暴洋东北角的玄武岩区域,这是全新的采样区域,全新的样品研究,对月球表面的风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质演化方面应该能作出很多科研贡献。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介绍,研究月球样品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发现了氨-3,氦-3是世界公认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发电燃料。据计算,100吨氮-3所能创造的能源,相当于全世界一年消耗的能源总量。氢-3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极少,全球已知且容易取用的只有500公斤左右,而早期探测结果表明,月球浅层的氮-3含量多达上百万吨,足够解决人类的能源之忧。
(《科技日报》有删改)
【1】阅读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是新闻的电头,即交代消息来源,一般用来说明新闻稿件发出的单位、地点和时间。
B.“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的任务都是利用所搭载的科学仪器在绕月轨道上对月球进行多方位的探测,这是我国探月工程的第一步“绕”。
C.“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在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
D.与地球土壤富含微生物和有机养分不同,月壤不含任何有机养分,而且非常干燥,因而不能用来种菜。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迄今为止,共有12名美国宇航员在距离地球384400千米的月球上安放科学仪器,进行科学考察,取回月岩样品,从而获得了大量有关月球的全新消息。(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2)据计算,100吨氧-3所能创造的能源,相当于全世界一年消耗的能源总量。(分析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3】阅读【材料二】的新闻内容,在【材料二】的横线上补充一句“导语”。
【4】读完三则材料,小尚和小诚对探月的意义有了不同的看法,请结合三则材料帮助小诚完成下面对话。
(小尚)
国家每年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来探月,没有什么意义。
(小诚)
我不这么认为,小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初入学校时,老师一声“同学,你好!”的问候;百米冲刺时,同学们“加油!加油!”的呐喊;餐桌上,饭菜喷香可口;台灯下,纸笔沙沙作声;枝头上,嫩绿的新芽;田野间,金黄的麦浪……这些平常真实的点点滴滴,也许我们不曾深思,其实往往蕴藏着生活的美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让我们获得前行的力量。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联系你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分享你的体验和发现。
写作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②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