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感情或见解。

B.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写于作者被贬永州之时。

C.“生”“旦”“丑”是中国戏曲里的人物角色行当,其中“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旦”是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D.鲁迅被国人誉为“民族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藤野先生》均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父亲大去后的空虚里,他一任自己悠游在时间鸿蒙的边缘,幻想着死后的种种,悲从中来,不能自已

B. 小丑滑稽逗趣的动作,看得观众们情郁于中,全场一片笑声。

C. 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尽管家庭事业都如意,但思乡之情日益强烈,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让她魂牵梦萦。

D. 向来温和的周老师今天大发脾气,原来最近她家里事多而烦心,不良的情绪早就在她心中潜滋暗长了,于是,班级琐屑都会触发她的愤怒。

3、下面关于句式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陈述句)

B. 寒假来了,你是去学书法,还是去学钢琴?(疑问句)

C.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感叹句)

D. 白杨树是不是树中的伟丈夫?(反问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于“云旅游”这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约62%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其存在过度美化之嫌,不真实。

B.公安部称,近年来,中国公安机关不断加强国际执法合作,成功将一批潜逃境外的犯罪嫌疑人缉捕回国,这将有效地防止类似的外逃事件的发生。

C.随着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小镇青年创造了更多条件,提供了更多机会。

D.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大融合时代。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请赏析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但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却有所不同,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 典诗文默写。(10分)

(1)   ,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2)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3)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呼啸状。( 魏学洢 《核舟记》)

(4)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大道之行也》)

(5)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常恐秋节至,   。(汉乐府《长歌行》)

(7)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

(8)   ,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9)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0)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下面是小语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以“领袖人物形象”为主题整理了一份思维导图, A、B、C三处尚未填出,请帮他完成。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月还没有落……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甲】【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

【甲】: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

2【甲】段的景物描写从哪些角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3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这句话中的“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字用在此处有何作用?

5【乙】段中渔夫喝彩这一情节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你围绕“微雨”“远山”“柳枝”三个词语,发挥想象,描写一个场景,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