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由于特写以形象化的描写为主要手段,所以不关注时效性和真实性。
B.标题对于一篇文章而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正确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能够帮助我们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理解文章思路。
C.新闻角度的选择要考虑受众的特点,面对的读者群不同,新闻写作编辑的角度就不同,这是读者意识的体现。
D.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把事情、感受、道理等讲给别人听,这些就是讲述。我们在讲述时,要注意对象和场合。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砂砾 照例 蹿掇 皎洁 B.缄默 糜子 晦暗 抗奋
C.恬静 幅射 怅惘 锵然 D.翩然 农谚 携带 狩猎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名著阅读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的字数整齐划一,每个句子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杜甫的《春望》是《五律》。
B.《渡荆门送别》《雁门太守行》《使至塞上》的作者分别是李白、杜牧和王维,他们都是唐朝诗人。
C.《骆驼祥子》中,祥子用积攒了三年的钱买了一辆新车后,车却被溃败的逃兵抢走,人也被抓走了。
D.1936 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过重重封锁,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引起巨大轰动。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差使(chāi) 喧嚣(xiāo) 春寒料峭(qiào)
B.婆娑(suō) 嶙峋(xún) 重峦叠章(luán)
C.濒临(pín) 俯瞰(kàn) 惟妙惟肖(xiào)
D.轩榭(xuān) 密匝(zā) 潜滋暗长(qián)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①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指代长安。
【1】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前两句表现出的早春景象。
【2】诗句“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6、古诗文默写
(1)兴尽晚回舟,________。 (李清照《如梦令》)
(2)金陵城上西楼,________。________大江流。 (朱敦儒《相见欢》)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________不觉船移。 (欧阳修《采桑子》)
(5)柴门何萧条,________。 (曹植《梁甫行》)
(6)________,终岁常端正。 (刘祯《赠从弟》)
(7)此物何足贵?________。 (《庭中有奇树》)
(8)________,可得永年。 (曹操《龟虽寿》)
(9)儿童散学归来早,________。 (高鼎《村居》)
(10)________,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已亥杂诗》)
(11)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以“________,________”将景物与人事联系在一起,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伤别怀旧之情。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题目。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〇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锡的运动。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找不到任何同志,结果没有能出席。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文中的“我”是谁?原著中作者对“我”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2)下列有一本书不属于材料中提到的“三本书”,它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阶级斗争》 D.《社会主义史》
(3)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结果没有能出席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著回答 。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①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迈出国门,浏览包括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城市,哪里都看不到像中国一样的围墙。在国外,一些城市所谓的“围墙”更多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②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巴西利亚是1960年才建立起来的新首都,几乎毫无历史价值可言,1987年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这除了构思奇巧的三权广场、布局新颖的城市风格外,还因为该城突出绿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了现代化新城的典范。
③澳大利亚1927年建都堪培拉时,明确规定公私建筑都不许构筑非植物墙。今日堪培拉除了总理府保留一道围墙外,整座城市不见第二道围墙。机关团体为了掩蔽办公场所,便以参天的合欢树、桉树等筑起一道道绿色围墙。各国使馆都引进本国特有花木,精心编织绿色篱墙,让路人感觉如在游览各国植物园。
④走进新加坡,只见树木葱茏、芳草如茵,根本找不到围墙样的建筑。这个64l平方千米的袖珍国家,300万国民就生活在大大小小的花园中。新加坡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宅不允许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予减缴房地产税;住宅楼须距马路15米以上,绿地应占65%,建筑面积占35%。为此,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从1971年开始大种其树,大铺草坪,连天桥、候车棚、电线杆都攀上藤蔓,使城市环抱在绿色之中。
⑤非洲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因人口爆满,1979年决定迁都到内陆的阿布贾,迁都伊始,政府就颁布取缔围墙令。今日的阿布贾砖石围墙绝迹,绿树成阴,视野开阔,到处是万紫千红的花草、树墙、藤萝墙。
⑥中国筑围墙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围墙更在于它安全、分界的功能。今天,面对开放的世界,我们只有冲破围墙重地,以绿墙代替砖墙,才能与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主流趋势相符合。
【1】从全文看,我国的围墙和国外的“绿色围墙”在功能上有何不同?
【2】概括巴西利亚能够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原因有哪些。
【3】文章第③段划线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本段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④段“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一句中的“只”具有怎样的说明效果?
【5】结合选文,谈谈我县在绿化建设方面可以借鉴哪些好的经验?
9、按要求作文
请以“发现”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