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寒噤(jìn) 妩媚(wǔ) 接踵而至(zhǒng) 怠慢(dài)
B.霎时(shà) 浮躁(zào) 戛然而止(jiá ) 家眷(juàn)
C.驰骋(chí) 擦拭(shì) 销声匿迹(lì ) 挑衅(xìn)
D.棱角(léng) 矗立(chù) 震耳欲聋(zhèn) 亢奋(kà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B.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C.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
D.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六要素,很多新闻都具备这些要素,常见的新闻体裁有消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等。
B.“社稷”原指古时君主为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来“社稷”被用来指代国家。
C.古人常把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北面。
D.“孤山寺北贾亭西”,这里的“亭”是指供行人休息的地方;“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这里的“轩”是指高而宽敞的建筑。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哄骗(hǒng) 闹哄(hong) 起哄(hōng) 叉港(chà)
B. 潺潺(chán) 怠慢(dài) 不惮(dàn) 船橹(lǔ)
C. 撺掇(cuān duó) 凫水(fú) 桕树(jiòu) 旺相(xiàng)
D. 皎洁(jǎo) 归省(xǐng) 絮叨(xù) 舟楫(jí)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1】赏析第一联中“叶未下”“秋欲生”的妙处。
【2】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说说你的理解。
6、默写或根据提示填空。
(1) ,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4)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5) ,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6) ,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 , 。
7、名著阅读。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出来的科普巨著,是一部引人入胜的著作。可是,语文老师王老师在班内做阅读调查时发现,有很多的同学不喜欢阅读它。为吸引更多的同学去阅读《昆虫记》,请你写一则简短的推荐语,向不喜欢阅读《昆虫记》的同学推荐。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麻叶脆香年味浓
李仙云
①窗外那开得枝影横斜、日渐浓香的腊梅,似在传递着新年临近的讯息。看到商场摆满琳琅满目的过年小零食,我的耳畔竟响起童年那句顺口溜“麻叶酥,麻叶甜;想吃麻叶到过年……”在家乡陕西东府,那真是不炸一锅麻叶,都不算过年!这种携着浓浓年味、带着妈妈深深爱意的过年零食,可是孩童时代我们的口腹之爱。每每忆起,往事便像那静静绽放的腊梅,让我动心动情,馨香就开始在心间漫溢。
②每年的腊月二十八前后,母亲将庭院屋舍都已打扫干净,过年的花馍蒸得满笼满筛,垒得挨挨挤挤。这时,在我哼哼唧唧缠人的央求中,母亲就开始撸起袖子和面做麻叶了。那时,每每看到母亲和姐姐跟绣花一样,把麻叶做得在油锅里像一朵朵绽开的花,我就急得伸手抓面,也想“依葫芦画瓢”。母亲怕我糟蹋面,总是把炸好的第一口先让爷爷品尝,然后再夹起一小盘给我。我像家里那只突获肉骨头的小花狗,竟乐滋滋、急不可耐地,全然不顾麻叶刚出油锅还冒着氤氲热气,拿起一个,烫得双手来回倒腾,不待温下来就往嘴里送,烧得嘴巴吸溜吸溜的。母亲就笑嗔:“真是个瓜(陕西方言:傻)女子,没人和你抢,不敢把嘴烫了。”母亲和姐姐把面在指尖绕来盘去,忙得不亦乐乎,我则在一旁咂巴着小嘴,吃得忘情投入。
③记得每到大年初一,拜年的仪式与走亲访友结束,大家总会欢欣地聚于各家暖暖的炕头,大人们乐乐呵呵地在一起码花花(一种流传于家乡的古牌),嘴里还不断地吆喝着那些稀奇古怪的出牌顺口溜,偶尔有调皮捣蛋的小伙伴粗声怪气地模仿,常惹得大家哄然大笑。我则和小伙伴们把麻叶盛在一个大大的盘子里,用扑克牌玩“弥竹竿”,胜出的一方就奖励麻叶吃。那时大家总夸母亲的麻叶做得好,油而不腻,又脆又香。多年后在微信中与儿时的伙伴追忆童年,她说那时过年总是味蕾在牵着脚步,一次次跑来找我玩,就是贪恋我家和睦温馨的氛围,还有我母亲做的麻叶。她无比夸张地说,从此,就再没吃过那么脆酥的麻叶了。可唯有我懂,童年丧母不被后妈善待的她,渴羡的是那份家的暖意。
④我的少年时代曾跟随做警察的父亲在陕北度过。记得那年临近春节,我和几位要好的同学去梅子家玩,阿姨正教梅子和面做麻叶,只见她挽起袖子,给面粉里打了三个鸡蛋,又在阿姨指点下给面粉加入了香浓的肉汤,撒了一撮白芝麻。可做麻叶要揉成很硬的面团,还要使劲用擀面杖推成薄如纸张的大圆片,这技术活只能由阿姨亲力为之。在制作麻叶的一刻,我们这些平日里两手不沾阳春水的丫头,就一齐上阵,用儿时捏泥巴的灵巧娴熟,脑洞大开,竟做得五花八门,有像蝴蝶的,有像三叶草的,我也学着母亲在指尖轻绕细盘,做得犹如绽开的花瓣。那天,我还跟阿姨三搓四拧,学会了做麻花,乐得像刚学会走路的孩童,见过年就露我的手艺。
⑤年到头,岁到尾,儿子上大学放寒假归来,当我把一盘油香脆黄的麻叶端给他品尝,他一入口就惊道:“哎哟喂,我的娘,您还有这手艺,这真叫一个纯天然绿色食品,油而不腻,简直是两个哑巴一头睡——好得没话说。”他吃得津津有味,那一刻,我的神思却在岁月的端口回望,那些陈年往事竟水意鲜活、呼之欲出地浮于眼前,那融入母亲爱意的脆香麻叶,它承载了我们儿时多少美好记忆和浓浓年味啊!
(选自《天津日报》2020年1月25日,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②-④段分别写了什么事。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赏析第④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析文章末尾“那一刻,我的神思却在岁月的端口回望,那些陈年往事竟水意鲜活、呼之欲出地浮于眼前,那融入母亲爱意的脆香麻叶,它承载了我们儿时多少美好记忆和浓浓年味啊”的含义和作用。
9、作文
请以“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盏明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字数不少于600字;4.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