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心乐之 乃记之而去 B. 其岸势犬牙差互 以其境过清
C. 乃记之而去 隶而从者 D.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2、某班图书角藏有:①《呐喊》②《子夜》③《安徒生童话》④《骆驼祥子》⑤《女神》⑥《伊索寓言》⑦《柳河东集》⑧《欧阳文忠公文集》等文学作品。“拓展式”研究性学习小组想研究鲁迅、郭沫若、欧阳修、安徒生四位作家的作品,借书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⑤⑧③ B. ①④⑦③ C. ②⑤⑧⑥ D. ②⑤⑦⑥
3、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弧形(hú) 丘壑(hè) 蔓延(màn) 罅隙(xià)
B. 蔷薇(qiáng) 摄取(niè) 地穴(xué) 黏土(nián)
C. 考订(dìng) 行旅(háng) 簇拥(cù) 擅长(shàn)
D. 遒劲(jìn) 田畴(chóu) 雕镂(lòu) 扒掘(bā)
4、对《使至塞上》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象征了诗人此时漂泊异乡的飘零之感,蕴含着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激愤与抑郁。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事
(明)滕毅
虎战龙争二十秋,江秋日夜自东流。
道旁无语王孙泣,天际含颦①帝子愁。
苜蓿②风烟空壁垒③,蒹葭霜露满汀洲④。
多情惟有西山月,永夜依依照白头。
【注释】①含颦:皱眉。形容哀愁。②苜蓿(mù xu),一种草类。③壁垒:古时军营的围,泛指防御工事。④汀洲:水中小洲。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标题提示我们,这首诗是作者有感于生活中的某事来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B.首联“虎”“龙”比喻当时的英雄豪杰,“虎战龙争”写出了二十年来群雄角逐,战事连绵不断的情形。
C.颔联延续上一联内容,“泣”“愁”二字写实,呼应了“无语”“含颦”,展现了“王孙”“帝子”的悲苦形象。
D.颈联写景,植物的繁茂与壁垒空无一物形成鲜明对比,并以此营造了深邃沉郁的意境。
【2】请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填写下面的表格。
内容 | 诗情 |
该诗所记为秋景。先写“江流”,然后描写壁垒中、汀洲上的各种植物,颈联中①“_____”一词,亦能明确“秋”之节令。尾联再借②____这一意象,用③______的修辞,衬托出诗人情感的深沉厚重。 | 即事感怀类作品可以表现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可以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等。综合来看,这首诗表达了④_______ |
6、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8)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重峦叠嶂,隐天蔽日,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10)但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7、名著阅读
(1)①朱赫来一边想事情,一边把短烟斗从嘴里抽出来,小心地用手指按一按里面的烟灰。烟斗灭了。
……
②省党委的会议已经开了将近两个钟头。那秃头的家伙是铁路林木委员会的主席。
③他用敏捷的手指头翻弄着一叠文件,高谈阔论地说:“……大家看,就是这些客观原因使得省委和铁路管理局的决议不可能实现。我再说一遍,甚至再过一个月,我们也还是不能供应比四百立方米更多的木材……”
……
④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行列。
选文①②③节选自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第二部第2章。此章节写的是叛乱平息后,朱赫来等人此时不得不面对的另一种艰难处境: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④中说保尔“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书中的故事取材于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亲身经历,这部人物传记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B.《筑路》这一节中描绘出秋雨、泥泞、萧瑟、寒冷的环境,既突出了劳动环境的恶劣,也反衬出筑路者们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生命的意义》这一节,写了保尔在大病初愈后,仍然坚持来到烈士陵园,缅怀逝去的战友,在沉思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D.作品刻画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全书洋溢着共产主义的理想和激情。
8、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向日葵
刘梅花
①那个村庄,在沙漠里,向日葵呢,都种在沙滩上。我们村的人都叫它葵花,还不知道它有个名字叫向日葵。
②葵花长到和我一样高的时候,就快要开花了。水渠里的大水已经哗哗地奔涌来了,像没套上笼头的野马,横冲直撞。水冲进葵花田里,我听见十万葵花咕咚咕咚喝水,直喝得打嗝儿。十万葵花开,那花儿像火苗一样扑跃,灼灼地燃烧起来,村庄被花攻陷了,沙漠也被花占领了。上学的路上,路两旁都是葵花拥挤的笑脸。葵花开呀开呀,浑身的劲儿都拿来开花。它们这么高兴干吗呢,龇牙咧嘴的,开得一塌糊涂。太阳在哪,花朵就朝着哪。多么神奇的花呀!
③打下来的叶子、花盘,都是灰毛驴鲜嫩的口粮。它幸福地嚼着,嘴角淌着绿色的汁液,浑身闪着油亮的光芒。咴咴地叫两声,身上的皮毛抖动着,颤颤的。
④清晨,阳光倾洒在沙漠里,倾洒在葵花上,那种金黄,简直让人束手无策。十万朵花,面朝东方,似乎可以听见轰轰烈烈燃烧的声音,如火如荼,连沙漠都快要被花儿点燃了。
⑤万籁俱寂,只有花开的声音。鸟不鸣,花却喧嚣。看一眼,被野性的美击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太美的东西,让人自卑。
⑥一场盛大的花事席卷而过。花开盛后,就收了。葵花子开始变得饱满,一天天鼓胀起来。花谢是开花的盛事。
⑦葵花子饱满之后,花盘都要被割下。家家户户都割走花盘,把枝杆留下。留在地里的葵花枝秆,像一地拐杖挺立着。拐杖不绿了,慢慢变得枯黄、黑瘦。叶子在风里瑟瑟地抖,枯萎着,也被风摘走了。
⑧一地枯瘦的骨头,寂寞,衰老,撑在一天天变冷的天气里。前半生荣华,后半生寒碜——你以为这是真的吗?
⑨不是,那没有花盘的光秆秆,脖子朝前伸着,还是向着东方丝不乱。十万拐杖,脖勾都朝前伸着,向着太阳,暗含着一股强大的气势。这疏朗辽远的意境,真有种惊心动魄的美。
⑩一个初冬的清晨,我出了村子。突然被一种浩大的气势震撼了:大漠里浩浩荡荡的十万葵花秆,仿佛从天空射下来的密密麻麻的箭镞,令人惊诧,枝秆上落了明亮的霜,在阳光下闪着光。葵花脖子勾着,都朝着东方,黑炯炯的,像眼神。一根都不曾乱,肃穆,庄严,苍茫。那种萧萧气势,一下子让我慌乱。我担心,它们会在某一时刻屈膝下跪,叩拜东方。苍茫大地,草木オ是主人,我们只是过客。
⑪光阴里一定藏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草木知道,天地知道。就算枯萎了,失去了花盘,内心的坚持还是一样的,还是纹丝不乱。万物生,万物荣。而这肃穆,这萧瑟,都是天意——只有草木自己洞悉。
(选自《读者》,有删改)
【1】文章围绕“向日葵”,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简要归纳。
第一个:浇水时向日葵贪婪喝水充满旺盛生命力的场面。
第二个:
第三个:
【2】赏析下列句子。
十万朵花,面朝东方,似乎可以听见轰轰烈烈燃烧的声音,如火如茶,连沙漠都快要被花儿点燃了。
【3】文章结尾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题目: _________牵动我的情思
古语说,情动而辞发。亭亭的莲花,表达了君子出淤泥不染的情趣;笔直的白杨,抒发了团结、力求上进的精神;奇山异水的富春江,淡泊了追求功利之心……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一种物或一处景牵动你的情思,引发你的思考?
请先将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能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立意深刻,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3)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5)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