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在“发展”后加上“战略”)
B.由长沙制造的全国首款“高性能3D激光打印机”,15天销售了大约30台左右。(删去“大约”或“左右”)
C.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删去“犯法”)
D.检验一项改革措施的合理性关键是看它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将“的合理性”改为“是否合理”)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经过老师深恶痛疾的一番教导,他下F定决心改正错误,争取用好成绩回报父母。
B.道教理论。组织日臻完善,民众宗教情绪潜滋暗长,为大规模宗教运动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C.因为有他殚精竭虑地研究,我国在防疫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终于引起国际上广泛的关注。
D.年轻的城市需要青春活力,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蝉则千转不穷
C.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D. 窥谷忘反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可理喻的。
B. 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C. 我们登上汽船(等于城市公共汽车),观赏两岸风光,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
D. 母亲常常把所看的小说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B.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C.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记叙、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D.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2】请对诗中“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冒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几句做简要赏析。
6、填空。
(1)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展现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说》当中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游在《卜算子·咏梅》当中,描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操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中国文化经典元素与现代体育融合,是北京冬奥会徽章的设计理念之一。下面四枚徽章的图案分别讲述了(A)女娲补天(B)_____________(C)嫦娥奔月(D)_______________等动人的上古神话传说,于方寸之间向世界生动地展现了可贵的民族精神,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 B C D
7、名著与专题。
(1)《红星照耀中国》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这部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我们相信你一定读过这部作品,并深受感染。请你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①《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记者 。
②《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 。
③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这场军事政变”指 ,是 、 发动的,动机是 ,结果 ,其历史意义 。
(2)探究性学习。
材料一:对某区一所中学初二(3)班49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自己求过或家长帮助求过护身符的占96%;经常到网上占卜浏览的占34%;相信命由天定的占1l%;相信自己的幸运花、幸运石、幸运数字一定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的占78%……
材料二:在某搜索网站输入“占卜”二字,可检索到34.4万个网页;输入“星座”二字,可检索到267万个网页。从搜索结果看,占星奇缘、十二星座解说、北斗星易学书、周公解梦等内容充斥网页。
材料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专家呼吁。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多为青少年出版一些好书,多提供一些有益的活动场所,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读了上述三则材料,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8、阅读《漫话对联》选段,完成问题。
①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②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③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自勉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题赠联。
④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 A 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B 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C 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 D 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E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⑤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⑥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⑦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上仄下平”,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⑧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1)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本文属于 ___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以 ___为说明对象,依次介绍了其分类、___、___等内容。
(2)文中多处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任选一例,简要说明其作用。
(3)“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这一句话是从第④自然段中抽出来的,放在A、B、C、D、E哪处最合适?为什么?
9、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名著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不能使用试卷中的素材: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