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面是小芳同学主持班会的开场白,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人而无信如同车轮中心和边缘没有支撑一样,没法行走。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诚信是交友之道,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诚信是经商之魂,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让我们诚实做人、讲求信用,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A.文中画线句子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结构一致。

C.文中加点的两个词“成功”“钥匙”都是名词。

D.文中最后一句在朗读时要声音低沉,语气轻柔,语调平缓。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竹(huánɡ) 清(liè)   为(dǐ)

B. 屿(yǔ)   为(zhàn) 蒙(luò)

C. 然(yǐ)   差(cān)   披(fú)

D. 尔(chù) 忽(xī) 寂(liáo)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

A.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

B.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

C.我们互相看着对方的脸,每个人的脸都泛着红光。我们感到自己像在画中。

D.云是天空的吉普赛人,它们一群群来去匆匆。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农(yàn)       发(méng)     猎(shòu)          石(yǔn)

B.子(mé)       暗(huì)       然(mò)             (bàn)

C.骨(ɡé)        射(yán)       (xǐng)          辈(háng)

D.掇(cuàn)     (dǎ)       (kuànɡ)        旋(wò)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甲】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

2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1)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3)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5)________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6)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7)吟诵李白《渡荆门送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可以感知他在离别时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文中用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这六个人物及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讲好中国故事。

(1)班级准备举行“走近领袖”故事会。请从下面人物中选择一个,参考目录,说说你将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突显领袖人物特点。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彭德怀

(2)向斯诺学习写故事。就纪实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从斯诺的写作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参考目录,结合你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遭白匪追逐

造反者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在长沙的日子

苏维埃运动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同红色农民议话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真正的”红军

彭德怀印象为什么当红军

游击战术红军战士的生活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父亲的肖像

迟子建

①父亲走了三十二年,他的影子却从未从我们心底和梦里消失。

②父亲的墓地在故乡的山下,离他工作了一生的山镇学校很近。

③父亲盛年离世,他留给我们的形象,也就儒雅潇洒,从无老态。我还记得父亲过世后,我初来哈尔滨工作,去探望抚养过父亲几年的四爷爷,他见了我,也不顾我是女孩家,扯着一条白毛巾,失望地擦着泪说:你不随你爸啊,你爸小时候那个好看!你爸找的你妈,是一般人啊!四爷爷是第一次见我,那时我二十多岁,不算漂亮,但也不丑吧。而父亲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因贫穷不能继续求学,自愿报名去了大兴安岭参加开发建设,再没回过哈尔滨。四爷爷记忆中父亲最后的形象,是他不到二十岁的模样。记得我将四爷爷的话转给孀居的母亲时,她直撇嘴,要知她年轻时算是美人呢。而姐姐弟弟不无调侃地对我说:咱家还数你好看呢,四爷爷要是见了我们,不得哭迷糊啊。只能说在四爷爷心里,父亲过分英俊了。

④但不久前我突然接到故乡一封来信,说明父亲在别人眼里是其貌不扬的。写信者是父亲的生前同事,说是见到了父亲的几位学生,他们忆起父亲的几段往事,觉得很有意义,所以整理给我。

⑤其中一位回忆说,他十岁随父亲来到大兴安岭永安时,这里还没学校,所以他过了学年龄却无书可读。一九六六年,新学校在永安东头开建了,他满心欢喜,每天都跑过去看。领着工人建校的校长姓迟,一个瘦弱的小伙子,个子不高,面貌寻常,和工人一起光着膀子举着土坯垒墙,满脸流汗,灰头土脸的。而最终落成的茅草苫顶的土教室,课桌也是土坯垒的,粗糙不堪,椅子则是用原木锯成的木墩。那时没有本子,他们每人发一块石板,用粉笔写字,而身为校长的父亲,一个人承担好几门课的教学。

⑥父亲的学生还回忆到,一九七零年清明节,父亲带领学生去烈士墓扫墓。仪式结束,忽然间天昏地暗,暴雪袭来,学生们被狂风吹打得站不稳,父亲连忙让学生趴倒在地,然后再一个一个将他们转移到桥洞。待暴风雪止息,父亲吓坏了,一会儿看看这个的脸,一会儿摸摸那个的头,生怕暴风雪伤着了学生。

⑦父亲的善心和慷慨,本是人性的阳光,但投射回来的,有时却是阴霾。母亲说,有一年,从教育局为我们山镇学校要来一位大学毕业生做教师。因为学校还没建起教工宿舍,他就让这位新教师携着家眷,在我们家一住两年,吃一锅饭却分文不要,直到他们有了宿舍搬出。其后永安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来此做教师的,就不止一人了。记得有年涨工资,身为校长的父亲,把仅有的一个指标,给了另一位大学毕业的老师,因为先前住过我家的老师已涨过一次,谁知这位老师认定还应该是他调资,找我父亲去闹。父亲没满足他的要求,他对他的恩情,也就被一笔勾销。父亲自此很难过,常说有的知识分子真是难交,你对他一百个好,只要一个不顺他意,你就成了他的敌人了。

⑧我记得父亲最沮丧的一件事情是,北头有户人家多子多女,他们的父母不许所有孩子上学,只派去两三个,其余的在家跟他们干活,父亲几次三番上门相劝,可家长认定,一家有几个识数认字的就够了。父亲许诺减免部分孩子的学杂费,他们依然不允。以致后来他们看见父亲远远过来了,赶紧关门闭户。父亲无计可施,曾想让能接受教育的那几个孩子,回家将知识传与兄弟姐妹,可他们没一个成绩好的。父亲每每说起,痛心不已。

⑨父亲做了二十年山镇学校的校长,直到辞世。我在永安学校读的小学和初中,也在大兴安岭师范毕业后,分配回母校,成为他麾下的一员,那时土教室早被红砖瓦房的教室取代了。我最初学写小说的时候,悄悄告诉给他,谁知他立刻告诉给母亲,带着惊喜和揶揄的口气,说:咱家二小姐要写小说啦!

⑩我很感激这封故乡来信,唤醒我对往事的一些回忆。父亲的学生帮我勾勒了他肖像的另一侧面。如今永安学校不复存在,但校址还在,我们家半塌陷的老宅还在。我很担心父亲的灵魂出游时,对着空荡荡的校舍会伤感,怎么不闻读书声了呢?看见我家荒草萋萋的老院也会伤感,家里的烟囱咋不冒烟了呢?

父亲大约明白大地没他的春天了,他不再醒来。

(节选自迟子建《父亲的肖像》,有删改)

(1)文章通过不同人的回忆,主要叙写了父亲的哪几件事?(两件即可)

(2)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父亲的人物形象?

(3)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4)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领着工人建校的校长姓迟,一个瘦弱的小改子,个子不高,面貌寻常,和工人一起光着膀子举着土坯垒墙,满脸流汗,灰头土脸的。

(5)文章标题虽是《父亲的肖像》,但并未详写父亲的肖像面貌,可否将标题改为《回忆我的父亲》?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你的好,我念念不忘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有一个年轻人到一家杂志社实习,拜一位方正、严格的资深编辑为师.这位编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你对某一个词写法没把握,就查字典.”并规定年轻人每天写一篇千字文章.若哪天没写,就敲着桌子催要说:“文章呢?”在日复一日的“就查字典”、“每日一文”中,年轻人在写作、编辑、治学方面脱颖而出.后来,他参与了在历史上影响至深的《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已不再年轻的他,仍牢记着恩师“如果你对某一个词写法没把握,就查字典”的富有深意的教诲,他就是我们“认识”的富兰克林.

作文要求:(1)重在立意;(2)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5)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