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真的很喜欢游泳,这种快乐无与伦比,中国游泳运动员蒋裕燕连续刷新亚洲纪录;一定要坚持到越过终点线,中国田径运动员刘盼盼意外摔倒后重新坐上轮椅坚持完赛……连日来,杭州亚残运会比赛正酣,参赛运动员以拼搏的身姿、灿烂的笑容和积极的心态,展现出 的生命力。亚残运会是 竞技水平和精神风貌的平台,也是 生命价值和人生精彩的舞台。北京冬残奥会、杭州亚残运会等赛事的举行,将和平、友谊、关爱的种子播撒在更多人的心中,助力越来越多残疾人追逐梦想、

A.独立自主     显示     彰显     激扬风采

B.独立自主     展示     表现     意气风发

C.自强不息     显示     表现     意气风发

D.自强不息     展示     彰显     激扬风采

2、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再次发生,我县各检查站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通过多起学生溺水事故,使人们充分认识到青少年儿童防溺水教育的重要性。

C.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D.这篇文章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繁殖        锁屑        巧妙绝伦        潜滋暗长

B.颁发        劳碌        俯仰生姿        连绵不断

C.娴熟        燥热        无动于中        正襟危坐

D.题拔        崎岖        油光可鉴        摧枯拉朽

4、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一书中,苏菲的父亲认为苏菲是丢了魂,才会执着于研究人和动物的差异以及思考如何塑造了人类等问题。

B.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未曾指定某一收信人的姓名,每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

C.《傅雷家书》写出了一位父亲通过上百封书信对儿子进行的悉心指导,有人称其为“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读物,也是一部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D.傅雷既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又是一位严厉、尽责又不乏爱心的父亲。对如何教育孩子,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在诗歌首联,“单车”这一意象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2】在诗歌颔联,诗人为何以“征蓬”和“归雁”自比?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填空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3)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其二)》)

(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6)________________,绿水逶迤。(欧阳修《采桑子》)

(7)李清照《渔家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感情基调。

(8)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典故写出将士们忘身报国的决心。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1)小江读了《傅雷家书》,感慨道:“傅雷教子真是无微不至,连一些生活小细节都会悉心指导,真是一个严厉而又细心的好父亲!”结合原著,请你列举傅雷给儿子在生活细节方面提出的2个建议。

(2)小华听了小江的话,却说:“有人说傅雷是严厉到几近残酷的父亲。我不打算看这本书了。”请结合你的阅读感受说服小华认真读《傅雷家书》。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材料一】

近年来国内外游学线路迅速升温,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游学拓宽眼界。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暑假国内游学报名人数增长140%以上,是海外游学增长率的2倍。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参加游学的人数位居前列。

2020年我国城市家庭亲子游学报告显示,今年暑期报名海外游学的人数增长达到70%,人均花费2.5万元。而国内游学的增长是出境的2倍,人均花费在4000元。从售卖城市的分布来看,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报名参加游学人数最多,一线城市排名靠前。内蒙古、宁夏、贵州、甘肃等城市是国内游学热门目的地。

在海外游学市场方面,报告显示,海外游学增长达到70%以上,人均消费2.6万元,中产家庭是海外游学的主力。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位居十大海外游学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三甲。报告预计,今年全国夏季海外游学市场规模达到80万人次,营收200亿元,国内外游学总体量预计超过300万人次。

(《摘编自北京商报》)

【材料二】

不久前,《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里提到,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出头。可是,她最近却连新衣服都快不敢买了,原因就是孩子一个暑假就花了35000。20000(游学)+5000(阿姨)+2000(钢琴)+2000(游泳)+6000(培优)=35000元。在天津,孩子过暑假要花多少钱呢?就此有记者做了问卷调查,共收到203份有效问卷,大多数网友选择了5000元以下,可以看出咱天津的家长们养孩子还是很淡定的。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孩子暑期花费这一项,有70%以上的网友选择了5000元以下,仅有7%的网友愿意为孩子过暑假花费上万元。从《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中不难看出,花费的大头是海外游学。对于调查中,“您自己的孩子或者周围朋友的孩子参加过海外游学吗”一项,选择“周围很多孩子参加过”的网友仅20%,大多数人周围孩子参加过海外游学的没几个,或者干脆没有。对于“有机会参不参加海外游学”,50%以上的网友认为孩子去不去海外游学应该视家庭经济条件而定,而有机会就会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的网友不足20%。对于“参加海外游学的目的”,绝大部分网友选择“为了让孩子开阔视野,提高独立性”,仅16%的网友认为是“同学都去,不去怕孩子有失落感”。对于目前孩子的教育消费,过半网友认为偏高了,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认可放养式教育的家长寥寥无几。对于暑假怎么过才有意义,网友们意见不一,但愿意遵从孩子意愿的家长不少。

从调查可以看出,天津的家长们还是比较理性的,更认同培养孩子量力而行,对海外游学这样的高端消费盲目跟风者不多。

(摘编自北方网)

【材料三】

游学传统由来已久,早在《史记·春申君列传》中,就有“游学博闻”之语。孔子周游列国,历时十余年,行程数千里,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进行整理,编成《论语》,传诵至今。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漫游祖国各地,到处寻访古迹,采集传说,为他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直到明代的徐霞客、清初的顾炎武,这种传统代代相传,成就了中国古人知行合一的优良士风。

游学也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教育形式。13世纪,来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在中国游学17年,其口述的《马可波罗游记》不仅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同时也成为了研究我国元朝地理和历史的重要典籍。18世纪,英国上层社会也兴起了一股赴欧洲大陆游学的热潮。今天的日本,游学早已成为教育文化的一部分,国家大力支持中小学学生游学,并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其费用。

游学这种教育形式,曾因费时、费力、费钱等原因,加之社会各界对学生游学在外的担心,一度有被搁置的趋势。2016年末,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把“研学旅行”纳入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游学传统的回归。

游学传统的回归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具有扩大了见闻,磨炼了意志,陶冶了情操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但目前也有些游学掺杂了一些别的因素。比如融入了过多的商业因素,使游学逐渐变成商人赚钱的一种手段。对于这些问题,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要摆正心态,要意识到游学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是锻炼学生意志和提升境界的绝佳方法。

游学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价值依然灿若明星,其精髓贵在知行合一,诚如毛泽东在青年时所言:“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

(摘编自《光明时评:游学精髓就在知行合一》)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过半数的网友会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决定是否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表现得很理性。

B.多数网友并不反对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但仅有20%的网友明确表示会参加。

C.多数网友希望孩子通过海外游学实现开阔视野、提高独立性的目的,主动性很强。

D.16%的网友因怕有失落感而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而多数网友并未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表明2020年暑假海内外游学人数大幅增长,并点出了游学的热门目的地,材料二以天津为例,指出家长们的选择还是很理性的。

B.材料三以较大篇幅谈及游学的内涵和中外游学的传统,并阐释游学的意义与价值,深刻地揭示了游学的精髓在于知行合一。

C.针对游学融入过多的商业因素的情况,《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从制度上给予了保障,从而消除了家长“有游无学”的担忧。

D.三则材料,都是对游学现象的报道与评论,有利于我们从不同视角认识游学这一现象。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完成写作。

ㅤㅤ人生旅途有无尽的故事。沧海一粟的时间变更,河流山川,星河故土,都是我们曾到达过的地方;含着泪相拥,还是打过招呼后擦肩而过,那始终是我们不曾忘怀的一段邂逅;那一夜清风拂面,落霞漫天,形成我们旅行日记上无法替代的诗篇……

ㅤㅤ不要赶路,去感受路。

请你在以下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一篇作文。

任务

要求

任务一

选择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地方,或是一次难以忘怀的旅行,写一篇游记。

任务二

参与班级“我在旅途”主题演讲比赛,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