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谈笑风生,教室里充满着欢快的气氛。

B. 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C. 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的可能。

D. 这次学校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月()  陵(xiāng)  追)  抵

B.xiào)  草(xìng)  败(tuí)  急tuān

C.miǎo)  飞(yān)  横)  碧(piǎo

D.gāo)  驱)  萋()  天(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家内忧外患、水深火热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也反映在诗人的作品里。

B.作品在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里产生,但它反映和表现历史的方式可以多样。

C.诗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发展情况,促进了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速度。

D.若只是枯燥粗糙的平铺直叙,有史实的根据的诗歌也只是押韵的文件。

4、下面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B. 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C. 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37岁的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虽然没有实现上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却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

D. 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中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1)我选:

(2)赏析:

【1】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提示默写课文原句

(1)《池鹤》中用对比手法反衬池鹤不事权贵的句子

(2)《敬业与乐业》中,说明兴趣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3)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 的人,一个   有道德的人,一个 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4)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巧用比喻来写难以排解的愁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A、B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A

雌性萤火虫自有其高明的调情手段。每天晚上,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被我拘于钟形罩里的囚徒们就去到我用来作为监狱的百里香丛中。到了这个花丛中,它们便爬到显现得很清楚的细枝上,不像在灌木丛下时那样老老实实、安安生生地呆着,而是在那儿做着激烈的体操运动,一个个把小屁股扭来扭去,一颠一颠地,朝这边扭一下,再朝那边扭一下,把灯光向各个方向打去,这么一来,寻偶求欢的雄性萤火虫从附近经过时,无论是在地上还是在空中,肯定都能看到这盏随时都在亮着的灯。

(法布尔《昆虫记萤火虫》)

B

萤火虫发光的目的,是为了求偶从而繁衍下一代,其耐光性非常强,只要存在光污染,如相机和手机的闪光灯、手电筒、车灯,萤火虫便无法发现异性,无法进行交流,甚至无法交配产卵。太过嘈杂的环境,会让萤火虫提高警觉躲在树丛中不出来,或者因受到惊吓而死亡。

(百度百科)

(1)蠡园萤火虫节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往观赏,但不少游客的行为造成了萤火虫的大量死亡。请根据上述材料帮助公园完成《萤火虫观赏指南》中的“注意事项”。(至少写出2条)

萤火虫观赏指南

一、观赏时间

(1)每年七八月份的19点到21点;

(2)满月的日子或者雨天不适宜观赏。

二、必备物品

长袖衣裤、驱蚊液等

三、注意事项

(2)请比较A、B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文本阅读

福岛核污染怎样在海洋中传播

⑴最近,日本核事故报道中的一个热点是废水排放的问题。4月4日,日本东电公司宣布将开始向海洋排放10000吨左右的含有低浓度放射性物质的废水。这一举动引起了周边国家的强烈不满。尽管东电公司一再解释,这是为了腾出空间,避免高浓度的废水直接向环境排放而采取的做法。但对这种不经协商就“转嫁”问题的行为,显然会引起周边国家公众的愤怒。

⑵那么日本核事故之后,放射性物质通过海洋传播途径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呢?

⑶要考虑的是放射性物质如何随着水体的运动扩散分布。从短距离的扩散来看,不论是核电站出来的废水直接排放,还是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沉降于海水表面,或是沉降在陆地然后随河流进入海中,直线距离在此时都是最关键的因素,高放射性浓度都应该是出现在近海地区。然后,放射性物质浓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所以,日本东部靠近福岛地区的海域所受放射性物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⑷在长距离的扩散方面,洋流的分布和走向至关重要。洋流是因为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气候、地形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定向运动。放射性物质进入洋流就有可能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⑸根据来源于美国多家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的海洋数据和模型服务系统的日本附近洋流的分布情况分析表明,在福岛附近,除了局域性的回流以外,最主要是一条起源于台湾外海,沿着冲绳群岛、日本岛东侧,向东北方向的洋流(也就是所谓“黑潮”)。放射性物质会随着这条洋流的运动,远离陆地,进入太平洋深处。由此可见,这次事故幸运的一方面是没有一条洋流能直接影响到中国沿海地区。

⑹那么到底有多少放射性物质被排放到海洋中呢?根据已有的信息,我只能对直排废水这一项做出估计。东电公司在声明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放射性物质数据,只是笼统地说是低浓度的废水。据《纽约时报》报导,废水中放射性物质含量大概是法定的100倍左右。另外一条可以用来估算的信息是前一段时间有报道说两名核电站工作人员在放射性废水中工作而受到了“灼伤”。这是当放射性剂量达到了1西弗左右,人体皮下毛细血管出血造成的现象。如果是这种废水被排出,则放射性物质的总量应有10~15Bq

⑺这10000吨废水排放到海里以后,假设只扩散到近海方圆10千米,深100米的海水中,那么,其中的放射性物质浓度将会被稀释大约十万倍,则这块近海海域的放射性物质浓度应该在每升1到100Bq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放射性物质会持续扩散,浓度应该下降很快。在洋流的作用下,这些放射性物质会迅速进入太平洋深处。等回流到中国附近海域时,它们的浓度应该是微乎其微了。

⑻海水中放射性物质主要是通过海产品进入人体的,因此我们必须要考虑生物体的“富集”作用。从最坏的情况考虑,假设海水中铯-137的浓度为每升100Bq,铯-137更容易在大型鱼类的体内富集,则鱼体内的铯-137含量会达到每千克40000Bq。如果一个人在一年中消耗了100千克这种从日本福岛附近海域出产的鱼类,那么,他受到的剂量会有50毫西弗左右,约相当于20倍的背景辐射剂量。

⑼虽然说这样的剂量水平不会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大约可造成癌症几率升高0.2%),但是以上的估算表明,我们最好还是不要马上食用核电站事故附近区域出产的食物,以免受到不必要的剂量。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海带和其他海草类产品。我们知道海带富含碘,这说明海带对核事故释放出的碘-131的富集可能会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选自果壳网,有删改)

【1】针对日本东电公司的废水排放问题,本文依次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分析了放射性物质通过海洋传播途径对人类的影响。

【2】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4月4日,日本东电公司宣布将开始向海洋排放10000吨左右的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水。

B.临近海边的核电站一旦发生事故,高放射性浓度都应该是出现在近海地区。

C.但是以上的估算表明,我们最好还是不要食用核电站事故附近区域出产的食物。

D.海水中放射性物质是通过海产品进入人体的,因此我们必须要考虑生物体的“富集”作用。

【3】根据本文信息,请你以联合国青年代表的身份,对日本核废水排海计划发表观点并陈述理由。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磨合”这样解释:①新组装的机器,通过一定时期的使用,把摩擦面上的加工痕迹磨光而变得更加密合。 ②比喻在彼此合作的过程中逐渐相互适应、协调。

取义项②立意,以“磨合”为题,写一篇你与他人磨合的故事。

要求:①让情节有些波澜,故事力求生动、曲折、感人;②不少于600字;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学校。⑤不得抄写或改写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