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保尔是以作者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形象。
B.保尔在身体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坚持读书、学习,创作了题为“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小说。
C.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火伕,后来在丽达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D.冬妮亚是保尔的初恋,在保尔执行肃反工作在车站巡视时,和保尔重逢,但两人已经志不同道不合了。
2、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最近,一组由应用市场调查机构AppInsight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出海”的手机应用已覆盖了除中国大陆地区以外全球近47%的安卓用户。
②随着手机系统的更新越来越频繁,补丁越来越齐全,工具类应用所能发挥的功能将逐渐从系统中得到完善,人们对它的需求也会随之降低。
③近年来,中国手机应用“出海”成绩斐然。
④不过,目前中国“出海”较为成功的手机应用大都为工具类产品。
⑤因此,中国手机应用要想继续在海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得在“服水土”上多做文章。
A. ③①④②⑤ B. ①④③②⑤ C. ①③⑤④② D. ③②⑤④①
3、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这种列车利用磁场让车身悬浮在铁轨或者导轨上方。
②研制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想法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浮出水面。
③现在,磁悬浮列车已经在一些国家投入运营,最著名的当属德国和日本的示范项目。
④从理论上说,由于车轮不与铁轨接触,减少摩擦,所以它的速度要高于传统的列车。
A. ③②④① B. ①③②④ C. ④②③① D. ②①④③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也必然“无动于衷”。
B.侦探小说中眼花缭乱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C.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的有效约束。
D.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5、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绦(tāo):丝带。
【1】一、二两句中,诗人用“碧玉”“绿丝绦”,写出了早春杨柳的哪些特征?
【2】“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6、默写与理解填空。
(1)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 ,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
(3)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4)《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命词,全词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词中“春花秋月”既实指春天的花,秋天的月,又借指 。
7、选择不同的策略读名著可以多角度、深层次地理解文本,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读下面资料卡,完成问题。
阅读策略 | 内容呈现 | 问题与理解 |
选择性阅读 | (1)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节选自1954年8月16日晚书信) (2)惟其我对你要求严格,终不至于骄纵你--你该记得罗马尼亚三奖初宣布时你的愤懑心理,可见年轻人往往容易估高自己的力量。 (节选自1955年3月20日书信) (3)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植。 (节选自1955年3月27日书信) | (1)结合这三则材料,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人? 答:(1)____________ |
评价性阅读 | 傅雷好友楼适夷有一次带了傅聪到豫园去玩,给他买了一支较好的儿童金笔,不料一回家被傳雷发现没收,说小孩子怎么能用那样的好笔,害得孩子伤心地哭了一场。楼适夷对此事如此评价:“我事后才知道这场风波,心里觉得非常抱歉,对傳雷那样管束孩子的方法,却是很不以为然的。” | (2)结合《傅雷家书》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傅雷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 答:(2)__________ |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拐杖
刘芳
①1983年,我考入县城读初中。那时去县城读书是很自豪的事,然而,我不得不在人生中第一次直面贫穷。
②县城离家很远,要翻过两座山,走十五里山路到小镇,再从小镇坐班车去县城。进校的时候,我从家里背了大米换饭票。有饭吃了,却没有菜。家里实在困难,给我的钱交了学费,就没有菜钱了。我每餐只能用家里带来的辣椒面和饭吃。第一次,让还未成年的我感到被贫困扼住了咽候。整整两个多月,我没回一次家。
③有一天,我正坐在教室里上课,忽然听见窗外有人小声叫我的名字,我转过头一看,是父亲。我给老师示意,老师让我出去了。我走出教室,看见父亲立在风中。几个月不见,他的头发已经花白,身上穿着一件发白的卡其布对襟衣服,一条蓝色裤子,右腿裤管空了半截,空裤管挽起来打了一个结,高高地吊在腿上,一晃一晃的。背上背着一个小背篓,手里拄着两条拐杖,拐杖上绑着一只手电筒。
④看见我出来,父亲急忙说:“我找了好久,才找到你的教室。”他边说边把拐杖靠墙搁下,放下背篓,背靠着墙,用一条腿支撑着身子,弯腰从背篓里拿出两个装了菜的大玻璃瓶,又从上衣口袋里拿出30元钱一并交给我,说:“这是卖了两只大公鸡和你姐姐她们卖楠竹的钱,凑一起的。最近农闲,你妈和姐姐又上山捡楠竹去了。我腿不方便,上不了山,就炒了些干盐菜和腊肉给你带来。家里的情况你是晓得的,干盐菜不容易馊,可以多吃一些时间。钱不多,你省着点用,用完了,我再想办法!”我一下愣住了,眼泪夺眶而出。看着拐杖上绑着的手电筒,我明白了,为了给我送钱来,父亲半夜就起身了。
⑤父亲交代完毕,没歇一口气,便回了。临走盯着我看了好久,才说:“好好读书!我回去了!”看着父亲拄着拐杖蹒跚离去的背影,眼泪再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
⑥放寒假回家,天下着细雨,寒风顺着山坳吹过来,刚下车走上山路我就打了个寒战。翻完一座山,往前望去,只见整个山崖都笼罩在一片雾中。远远地,我就看见一个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站在刺骨的水田里搭田坎。仔细看去,是父亲。
⑦只见他把一只拐杖插进水田里,那条从膝盖截肢的右腿搁在拐杖的扶手上,身体侧向左边。那双开裂发黑的双手使劲用耙梳挖起稀泥,堆放在田坎上,再用耙梳背剁几下,把泥剁匀,再用梳齿从左到右刮。然后拔出拐杖,往后倒退移动一段,再把拐杖插入田里,一只手拄拐杖,另一只手拄耙梳,使劲把左脚从田里拔出,踩到合适的位置,再重复挖泥,剁泥,刮泥。估摸有一米长了,又用一种拱形的农具,在耙梳齿刮过的田坎上一抹,平平整整,油亮亮光溜溜的新田坎就呈现在眼前……
⑧我走上前,止住往下掉的眼泪,说:“爸,这么冷,你怎么还出来搭田坎呀。你腿这么不方便,我们请人干吧。”父亲抬头看见我,眼里透着惊喜,说:“我怎么敢请人哦,你们兄弟姐妹五个,有四个在读书,我请一天人,都够你一个月的菜钱了。我多辛苦一天,你的碗里就多一个月的菜。”
⑨父亲一边搭田坎一边说:“爸虽然少了一条腿,但别的孩子有的,爸想尽量给你们。别以为爸不行,爸一只腿加上这两根拐杖,就是三条腿,厉害着呢。”
(选自《四川文学》,有删改)
【1】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请简要概括文章回忆了父亲哪几件事。
【2】说说作者为什么以“拐杖”为题。
【3】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文中画线句,说说其表达效果。
(1)第一次,让还未成年的我感到被贫困扼住了咽喉。(从字词运用的角度)
(2)他的头发已经花白,身上穿着一件发白的卡其布对襟衣服,一条蓝色裤子,右腿裤管空了半截,空裤管挽起来打了一个结,高高地吊在腿上,一晃一晃的。(从外貌描写的角度)
【4】文章中有三处文字写到“我”流泪。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了“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9、阅读下面材料,发挥想象,按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航天科学站正在招收为期一天的月球探测冒险体验员,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这天早晨,开始了我的奇幻之旅……
短短一天的月球探测冒险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当我再次踏上地球上时,心中感慨万分……
再见,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