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校园犯罪的行为令人发指,但是事前预防有效制止成为避免这类惨案的不二选择。
B. 一些不法分子明知“洋垃圾”环境危害很大,却依旧苦心孤诣昧着良心走私进口。
C. 临近中考,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此时容易自暴自弃,“反正我不行,复习也没用”。
D. 职业学院的师生,要做大国工匠,做大国工匠之师,勋志做高精度加工,精益求精。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律诗规定八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每首的二、三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B. 《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背影》《苏州园林》都是散文。
C.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始龀”指七八岁。
D. 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振聋发聩的瀑布声把我从沉思中拉回到现实,我不禁惊叹于这大自然的伟力。
B.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四面山政府因地制宜,大力打造旅游业,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C.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D.首届教师风采大赛,老师们激情四射、惟妙惟肖的宣讲深深地打动了全场观众。
4、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那个八月,杜甫经历了一场暴风骤雨的袭击:秋风破茅,秋雨漏屋,一家人无处安身。他却在此刻慷慨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忧国忧民的情怀表现得如此光明正大。历史风云变幻,一拨又一拔的风流人物在历史的尘埃中变得面目模糊,而人民却永远缅怀杜甫,因为他能从自己的痛苦中生出一种大胸怀,穷也兼济天下,心里装着人民的人,人民也将永远记住他!
A. 暴风骤雨 B. 光明正大 C. 风云变幻 D. 缅怀
5、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星河欲转千帆舞”中的“转”“舞”二字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请结合此句内容简要分析。
6、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①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②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望岳》一诗中抒发自己登临绝顶的决心和壮志,表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把崔颢的《黄鹤楼》默写完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题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名著《__________》对保尔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保尔十分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保尔自己最后的著作是《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过火
①经过几年的积累和打拼,我家一栋“三间八”泥砖房砌成了。爹兴奋得一连几晚睡不觉,扳着手指头盘算着那天“过火”,乔迁新居。
②“过火”是一种民俗。入住新房时,必须从老房子取来“火种”到新房生火做饭,代表着薪火相传。这种“过火”习俗,大家看得十分庄严神圣。首先是请来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算日子,一定要选择黄道吉日,要与每个家庭成员合生庚时辰;“过火”的时辰一定要赶在天亮之前,寓意日子越过越亮堂,否则,就会给新家带米一些不顺利或不如意。第二,得恭恭敬敬请“火神”,乡亲们就地取材,在老房子请“火神”。
③记得过火那天,正是深秋,天还没亮,冷露染霜。爹洗完脸,漱好口,郑重地焚烧三片冥钱,点燃三炷香、两支蜡烛,燃放爆竹,双手合十,三叩九拜,面前摆着茶米油盐酱醋茶,面对家里的老神台,口中念念有词。原来,他在当着列祖列宗的面,将“火神”请到新居。
④紧接着,全家准备了几副箩担,装满了锅碗瓢盆、鱼肉莱蔬;算盘、存折、书本、毛笔是要带的,代表着耕读传家,沾了这些文墨书香,儿孙必定“光宗耀祖”;一盆炭火被柴火点燃,用蒲扇掀着风,烧得红旺旺的。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爆竹响了,两人抬着一炉红红的炭火走在前面,象征着“天明地德、光照四海”;爹提着三角灯紧随其后,几个青壮年挑着箩担一个紧接一个;小孩子也不能空着手,有的抱只鸡,有的牵只羊,时而跑到队伍前面,时而跟在队伍后面。空旷的田野里,灯光摇曳,人影晃动,娘一路对我们打着招呼:“路上碰到任何人都不能说话。”我天真地问:“为什么?”娘讲不出道理:“小孩问那么多干吗?这是祖宗传下来的。”
⑤夜幕深沉,寒气逼人,沿着一条窄窄的田埂路,我们默默地走过了一条垄。路上迎面蹿来一个人影,爹故意咳嗽几声,提醒对方不要说话。对方也很懂味,笑着从我们身边走过。
⑥快到新居时,迎接我们的爆竹像煮粥般响了起来,炸得又响又脆。负责接火的两个舅舅伸出双手将一炉炭火接进屋,一句句祝福的话语随口而出:“年年有余,恭喜发财。”“步步高升,五谷丰登。”“财源滚滚,六畜兴旺。”此前,他们已在新居点燃了一堆柴火,噼里啪啦,火星四溅。爹望着熊熊燃烧的大火,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火光亮堂,映着人影浮动,每个人的脸都烘成了暖滋滋的深红色。
⑦过完火后的第一件事是生火做饭。生火做饭是居家过日子的大事。娘带着两个姐姐在灶屋里忙碌起来。舅舅则坐在子前借题发挥。舅舅告诉我: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火”的磨炼,就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搬家要“过火”,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人有七情六欲,情感的火要过,贪恋的火要过,成功的火要过,失败的火也要过,历经天磨为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记住,以后遇到任何“火”,均不能退缩,你们长大成人后,要风风火火,闯过人生中的一场场“火”,经受火的洗礼与考验!
⑧天慢慢亮了,屋外的乌雀喳喳地叫了起来,娘从灶屋里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饭菜,香气
扑鼻诱人,经过大半夜的折腾,那餐饭,我们吃得特别香甜。
⑨成家立业后,我进了城,家里也过了两次火。每次过火,尽管家里的面貌发生了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过火”的习俗,一切都是按照祖辈传承下来的方式进行,象征着不忘初心,没有忘记过去所走过的路。不管时代发生多大变化,已经融入血脉的传统习俗却一直在传承和坚守。
【1】请按事情的先后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过火”的全过程。
① | ②恭恭敬敬请火神 | ③ | ④抬炭火到新居 | ⑤ |
【2】请赏析第⑥段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3】有人认为文中舅舅借题发挥对我说的一番话,有画蛇添足之嫌,请说说你的理解。
【4】请结合加点字,写出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对方也很懂味,笑着从我们身边走过。
【5】请联系下面的材料,并结合文意,就“如何传承民俗”这个问题,谈你的看法。
(天津北方网)节日中的理念是需要通过庆祝仪式来彰显的,可惜的是,随着时间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淡出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咸宜的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带来的结果就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开始被遗忘。
(泉州晚报)以前村里在“佛生日”时,相互宴请,现在也不提倡了:之前每年的正月初二点灯添丁也是大办宴席,现在一律不再操办。“移风易俗是在尊重、传承传统风俗习俗基础上,移‘歪风’、易‘低俗’,别除糟粕,去除陋习。”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步入初二,日益繁重的学业,也许让你烦恼沮丧,但也激发了你的斗志,磨砺了你的意志,让你更乐观、更坚强;日趋激烈的竞争,也许让你备感压力,但师长的关爱,朋友的鼓励,让你更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付出;学习之余,各项体育活动或兴趣爱好,不仅调节了你的身心,也让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
请以“初二,让我更 ”为题写一篇文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⑤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