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则
( )
A.5
B.6
C.3
D.2
2、下列疫情防控知识图片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满足的整数x是()
A.-2,-1,0,1,2,3 B.-1,0,1,2 C.-2,-1,0,1,2 D.-1,0,1,2,3
4、如图,将矩形ABCD沿BE折叠,若∠CBA′=30°,则∠ABE为( )
A. 90° B. 60° C. 45° D. 30°
5、下列四个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6、如图,在△ABC中,E,F分别为AC,BC中点,若AB=6,BC=7,AC=8,则EF=( )
A.3
B.3.5
C.4
D.4.5
7、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8、若,则
( )
A.
B.0
C.1
D.3
9、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
A. B.
C.
D.
11、分解因式:=_____.
12、已知a-b=2,a=3,则a2-ab=___________.
13、点在第______象限,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
14、△ABC中BC边上的中点为M,把△ABC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A1B1C1的B1C1边上中点M1的坐标为(-1,0),则M点坐标为_________.
1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在线段CD上,且CE=3DE,过点C作CF⊥BE,垂足为点F.连接OF,则OF的长为_____.
16、如图,将4个边长都为2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
、
、
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若按此规律摆放n个这样的正方形,则这n个正方形两两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是________.
17、已知:如图,O是∠APB内部一点,M、N分别是点O关于PA、PB的对称点,连接MN,与PA、PB分别交于点E、F,连接OE、OF,若△OEF的周长为10cm,则MN=________cm.
18、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已知AB=DE,AB//DE,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___使得△ABC≌△DEF.
19、如图,下面的图象记录了某地一月份某大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你仔细观察图象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这个问题中,变量分别是______,时间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20时的温度是______℃,温度是0℃的时刻是______时,最暖和的时刻是_______时,温度在-3℃以下的持续时间为______小时;
(3)你从图象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写出1~2条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图,将长为cm的弹性绳放置在直线
上,固定端点
和
,然后把中点
竖直向上拉升
至点
,则拉长后弹性绳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
21、数学课上,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
尺规作图:作△ABC中BC边上的高线.
已知:△ABC.
求作:△ABC中BC边上的高线AD.
下面是小东设计的“作△ABC中BC边上的高线”的尺规作图过程.
作法:如图,
①以点B为圆心,以BA长为半径作弧,以点C为圆心,以CA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BC下方交于点E;
②连接AE交BC于点D.
所以线段AD是△ABC中BC边上的高线.
根据小东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
(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小乐和小马帮助小东完成下面的证明.
小乐证明:
∵,
,
∴点B,C分别在线段AE的垂直平分线上(依据1)
∴BC垂直平分线段AE.
∴线段AD是△ABC中BC边上的高线.
小马证明:
∵,
,
,
∴△ABC≌△EBC
∴
又∵
∴(依据2)
线段AD是△ABC中BC边上的高.
上述证明过程中的“依据1”和“依据2”分别是什么?
(3)请你用不同于小东作图的方法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尺规作图,不写作法,只保留作图痕迹)
(4)若,
,
,则BC边上的高AD的长度为________.
22、如图,四边形中,
,
,
,
,
与
相交于点 F.
(1)求证:;
(2)判断线段与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3、如图,在中,
的平分线交
于点
,
的平分线交
于点
.
(1)求证:;
(2)若,
.求
的周长.
24、如图:锐角△ABC中,∠C=2∠B,AD是高,求证:AC+CD=BD.
线段和差,通常用截长或补短法证明,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思路,请你按他们的思路,给出一种证明.
甲:截长法,在DB上截取DE=DC,连AE,去证BE=AC;
乙:补短法,延长DC到E,使CE=CA,连接AE,去证DB=DE.
25、学习了分式运算后,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道计算题:,甲、乙两位同学的解答过程分别如下:
老师发现这两位同学的解答过程都有错误.
请你从甲、乙两位同学中,选择一位同学的解答过程,帮助他分析错因,并加以改正.
(1)我选择哪位同学的解答过程进行分析.(填“甲”或“乙”)
(2)该同学的解答从第几步开始出现错误(填序号),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3)请写出正确解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