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是一个数值的运算程序,若输出y的值为11,则输入的数是( )
A.3 B.-3 C.3或-3 D.9
2、在所有的素数中,偶数的个数有 ( )
(A) 零个 (B) 一个 (C) 两个 (D) 无数个
3、下列各数中比小的数是( )
A.0 B.|| C.
D.—
4、下列是嘉淇同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
.
解:去分母,得,…………………………第一步
去括号,得,……………………………………第二步
移项,得,………………………………………第三步
合并同类项,得,…………………………………………………第四步
系数化为1,得.
上述解法中,开始出现错误的是( )
A.第一步
B.第二步
C.第三步
D.第四步
5、若多项式的值是7,则多项式
的值是( )
A. B.10 C.
D.2
6、下列各数中,为负数的是( ).
A.-(-3) B.|-3| C. D.-3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项式的系数是3
B.单项式的次数为
C.多项式的常数项是1
D.多项式是二次三项式
8、下列说法:①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个
B.个
C.个
D.个
9、下列方程变形中,正确的是( )
A.方程,系数化为1得
B.方程,去分母得
C.方程,去括号得
D.方程,移项得
10、如图,用三角尺经过直线l外一点A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这样的垂线我们只能画出一条.这里面蕴含的数学原理是( )
A.垂线段最短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11、下列去括号正确的是( )
A. B.-(
+b)=-a-b
C.2(+b)=2a-2b D.
12、下列等式中,一定能成立的是( )
A. B.
C. D.
13、在右边的日历中,任意圈出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设中间一个数为a,则这三个数之和为: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14、对任意有理数a、b,规定,则
的值是______.
15、按A,B,C,D四个等级统计某班共50名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四个等级的百分率分别是.小明想让别人通过统计图直观看出不同等级的学生人数,应选用__________统计图来描述.
16、计算:_____.
17、关于y的方程的解是
,则m=________.
18、一架飞机在两个城市之间飞行, 顺风飞行需h,逆风飞行需3h,若风速是24km/h,求两城市间的距离,若设两城市间的距离为x(km),根据题意, 所列正确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
19、如图,一个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中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则根据图中数据可得原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
.
20、下图是某工人加工的一个机器零件(数据如图),经过测量不符合标准.标准要求是:,且
、
、
保持不变为了达到标准,工人在保持
不变情况下,应将图中
____(填“增大”或“减小”)_____度.
21、综合与实践
背景阅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若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若两条直线不相交,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是几何的重要知识,是初中阶段几何合情推理的基础.
已知:AM∥CN,点B为平面内一点,AB⊥BC于B.
问题解决:(1)如图1,直接写出∠A和∠C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2,过点B作BD⊥AM于点D,求证:∠ABD=∠C;
(3)如图3,在(2)问的条件下,点E、F在DM上,连接BE、BF、CF,BF平分∠DBC,BE平分∠ABD,若∠FCB+∠NCF=180°,∠BFC=3∠DBE,则∠EBC=.
22、如图,点B、C在直线上,
平分
.
(1)请用直尺和圆规在直线的下方,作CG
BF;(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在(1)的条件下,若,求
的度数.
23、阅读理解题,阅读下列材料:若一个三位数的十位数字是个位数字的2倍,我们称这个三位数为“倍尾数”,如521.
(1)已知一个“倍尾数”的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1,其各位数字之和是16,求这个“倍尾数”;
(2)若一个“倍尾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17,求出所有符合要求的“倍尾数”.
24、(1)计算:;
(2)解方程:
25、计算:
(1);
(2).
26、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