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景德镇初二下学期三检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之一的条件是(   )

①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②便捷的交通

③较为完善的服务实施   ④水资源丰富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下列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是(  )

A.东北林区伐木种粮 B.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C.云贵高原陡坡开荒 D.洞庭湖沿岸围湖造田

3、黄土高原上的代表建筑是

A. 窑洞 B. 竹楼 C. 平顶土房 D. 四合院

4、四大地理区域中,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是( )

A.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B.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D.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5、下列属于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的是(  

A.祁连山 B.横断山脉

C.昆仑山 D.秦岭-淮河线

6、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 治理上游的干旱环境 B. 治理中游的水土流失

C. 治理下游的决口改造 D. 治理中下游的水污染

7、暑假,家住上海的小明随父母沿着318国道自驾游,318国道有“中国景观大道”之称,小明家一路上品尝美食,欣赏美景,感受文化习俗。读318国道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小明一家在旅途中能够沿途品尝到最地道的菜品是(     

A.闽菜

B.鲁菜

C.粤菜

D.川菜

【2】小明一家在318国道沿途能够游玩的景点是(     

A.兵马俑

B.青海湖

C.解放碑

D.颐和园

【3】小明一家在沿途能够感受到的少数民族特色的是(     

A.观泼水节

B.喝青稞酒

C.住蒙古包

D.看孔雀舞

8、城镇化水平提高,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A. 经济发展   B. 生活水平提高   C. 城镇住房紧张   D. 就业岗位增多

9、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  )

A.寒潮 B.干旱 C.台风 D.洪涝

10、青藏地区的能源丰富,主要有( )

A.石油、煤炭

B.太阳能、地热

C.风能、核能

D.生物能、水能

11、几个初二的学生在复习中国的地理位置,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说我国东临大西洋,西临亚欧大陆

B. 乙说中国大部分在温带,少部分在寒带,没有热带

C. 丙说中国位于低纬度地区

D. 丁说中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12、读“非洲河流分布图”和“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关于非洲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B.刚果盆地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C.东非高原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D.气候类型大致南北对称分布

13、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特点是 (  )

A.灌溉农业

B.河谷农业

C.旱地农业

D.水田农业

14、下列属于港澳共同的支柱产业是(     

A.博彩业

B.转口贸易

C.建筑业

D.旅游业

15、下列关于东北三省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交通运输落后,滞后了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发展

B.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C.目前,东北三省的重工业处在初级农矿产品生产的阶段

D.形成以钢铁、机械、服装、玩具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16、一天当中,藏族同胞穿藏袍的方式不一,主要是因为(  )

A. 多年的风俗习惯

B. 为了接收更多的日光浴

C. 青藏高原一天中气温变化较大

D. 青藏高原气候寒冷

17、读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山脉东侧为山东省 B.②山脉西侧为江苏省

C.③山脉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D.④山脉东侧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18、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入境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均居世界前列。下列欧洲西部旅游资源和所在国家搭配正确的是( )

A.埃菲尔铁塔——荷兰 B.风车——波兰

C.罗马古斗兽场——芬兰 D.水城威尼斯——意大利

19、北京大学将在2019级正式启动机器人工程的本科生教育和培养,旨在培养面向未来的机器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军人才。下列与北京大学体现的城市职能不一致的是 ( )

A. 国家图书馆 B. 人民大会堂 C. 中国科学院 D. 国家博物馆

20、我国民族组成最复杂、少数民族个数最多的省份是( )

A. 云南省 B. 广西壮族自治区 C. 福建省 D. 山东省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在我国有一个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西双版纳,它位于________省。

22、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_;北方地区的主要耕地类型是_________

23、亚洲最大的河流是________。受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河流流向呈_______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24、台湾是我国多地震的地区,其原因是  

 

25、钢铁工业走廊是由上海宝山、安徽______和湖北武汉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

26、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地理位置优越(紧邻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交通运输便利;很多地方是著名的“_______”,便于吸引大量________、先进________________经验及最新的工商_______信息。

27、正在建设的神府---鄂尔多斯煤田,位于   的交界处。

28、我国东北地区冬季虽然漫长严寒,但夏季气温却较高,________ 期与________ 期一致,利于作物生长.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________ 和甜菜.

29、西北地区的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它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

30、吉林省境内平原区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我国_______生产的“黄金地带”。

三、解答题(共5题,共 25分)

31、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地带之后,我国又一工业密集区——环渤海经济圈已初步形成,它将带动北方地区经济迅速发展。阅读材料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可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全省以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以京、津为中心带动的两侧扇形区域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材料二 环渤海地区土地、人口、国民生产总值、水资源约占全国比例表。

内容

土地

人口

国民生产总值

水资源

约占全国比例(%)

5.4

17.5

26.2

3.54

材料三 2014年2月26日,重雾霾在京城盘踞整整一周时间。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已达六级严重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1)山脉A是__________ ,海洋B是___________

(2)我国将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四大密集区,其中位于本区的是以__________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3)水资源缺乏是限制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请结合材料二分析该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目前,为解决此问题,国家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是__________

(4)你认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说出治理雾霾天气的措施有哪些? _____________

32、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启动运行,主要任务是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材料二:图1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图2为上海自贸区的分布图,图3为中国弓箭型经济示意图。

(1)图1中长江三角洲地区。C城市的世界文化遗产是____

(2)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被称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其有利条件有:________。(提示:从地形、水源等方面分析)。

(3)上海无煤无铁矿,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

(4)读图2,简述上海自贸区的分布特征:____

(5)在上海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优势条件有哪些:____________。(提示:从位置、交通、经济等方面分析,写出两点即可)

(6)读图3中国弓箭型经济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弦:表示____铁路线,连接我国的两大工业基地京津唐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②箭:箭头是指____,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

33、读我国“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脉甲是____,城市乙是____

(2)青藏高原的农业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一些海拔较低的____地区。

(3)三江源地区是西藏自治区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其源源不断地向河流中下游输水,被誉为“____”。

(4)据图中年等降水量分布状况,简述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____

34、读下图“黄河、长江水系简图及漫画”,完成下列小题。

(1)黄河与长江均发源于________高原。

(2)“一碗水、半碗泥”是对黄河的生动写照,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________(填地形区),下游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升,形成“________”。

(3)黄河、长江水能资源都很丰富,图中C、D分别为三门峡水电站和________水利枢纽工程,E、F分别为________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4)长江干流横贯东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它沟通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有“________”之称。

(5)图中右侧的漫画说明了两条河流均有________(生态环境)问题。

(6)治理黄河的关键是(_____

①治理泥沙  ②引黄淤灌  ③防治凌汛  ④加固大堤

A.①      B.①③      C.①④      D.①③④

35、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部位名称:①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图中①、②两条虚线,有可能形成河流的是____________

(3)图中等高距是____________米。

(4)量得李村和张村之间的图上距离为9厘米,实际距离是____________千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